邙山之北 作品

第153章 染血的洛陽(二十八)

 陳群的書佐失蹤了,這可是一件大事。書佐可以接觸到很多核心機密,這要是被有心人利用,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亂子。 

 但是陳群卻不能派人大肆尋找,只能將這件事丟給曹仁,希望曹仁能儘快給個結果。因為有兩個人打起來了,他得去看熱鬧。 

 圍觀這場熱鬧的人並不多,不過個個都是大佬。這主要歸結於打架的兩個人一個叫袁紹,另一個叫王弋。 

 是的,袁紹和王弋開啟了戰爭,而且還是全面戰爭。 

 整個戰場被劃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袁紹主攻,親率五萬大軍劍指濮陽,臧霸也從虎牢關出兵兩萬,協同作戰。 

 第二部分同樣也是袁紹主攻,不過這一部分更像是收復失地。由荀衍統帥五萬兵馬出兵泰山,準備將青州拿回來。 

 王弋一方的應對同樣高調,郭嘉領軍一萬據守在劇縣一帶抵禦荀衍,張合的騎兵則被他派到了青徐邊境遊弋,給袁紹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畢竟那可是上萬騎兵,老家很可能被直接捅穿。 

 張飛則將兵馬散了出去,高順和高覽每人領軍五千在兗州自由活動,他自己獨自鎮守濮陽,等待袁紹的進攻。 

 鄴城也給予了袁紹相當有力的回應,戒毒成功的戲志才被荀彧丟回他本來的職位上,去濮陽繼續當自己的軍司馬。另外荀彧還將樂進派往劇縣支援郭嘉,擺明了就是要和袁紹死磕到底。 

 然而真實的情況卻不是這樣,至少王弋這邊不是。 

 王弋本人依舊在幽州組織抗疫,幽州的情況很差,一旦他離開,幽州可能要面臨民心全面崩潰。 

 其實王弋面對的情況和幽州本地人沒什麼關係,司隸附近的疫情都差不多結束了,沒道理技術更先進的幽州還在持續。 

 問題主要是出在鮮卑那裡,這場大疫也波及到了鮮卑,由於鮮卑沒有防疫的手段,即便是遊牧民族依舊損失不小。不少部族基本上算是廢了,人口的缺失讓他們不可能活過下一個冬天。 

 沒辦法之下,這些人只能來投靠王弋。由軻比能領頭,大大小小十餘個部族集體過來歸降。 

 王弋自然不會犯那種歷史錯誤,點個頭、彎個腰就算是歸降了。他要求鮮卑人可以保留信仰,但不可以保留部族體系,所有人都要進行打亂重新分配,學習漢字漢化,服從他派遣的官員管理。 

 這些要求對於那些鮮卑下層民眾無所謂,活都快活不下去了,誰還在意領導他們的是誰?況且王弋還允許他們保留最神聖的信仰,已經很好了。 

 但是對於那些部族的頭人來說就不怎麼好了,這相當於剝奪了他們的生殺大權。 

 人類對權力的渴望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拼命努力爭取主宰自己的命運,第二個階段是陰謀算計儘可能主宰更多人的命運。 

 一旦嘗試了權力的甜美就很難放棄,那些頭人們在談判中攪得一手好屎,就連軻比能也有些不高興,覺得王弋十分不給面子。 

 當時王弋見到對方產生了誤解,馬上盡全力安撫。而他的安撫手段就是調來了徐榮以及徐榮手下那些憋了好幾年的幽州狼群。 

 嗜血的狼群乘興而來,敗興而去。頭人們在一瞬間就明白了面子什麼的根本不重要,對於王弋的收編工作相當積極配合。 

 頭人們的問題都是些小問題,在王弋看來解決辦法只需要四個字就可以了——不服就死。 

 真正的大問題是仇恨。 

 多年來異族南下擄掠,燒殺搶掠幾乎無惡不作。邊民們的反擊也相當犀利,屠殺部族幾乎就是家常便飯。什麼車輪以下都是屁話,能喘氣的全是軍功。 

 這樣的仇恨持續了上百甚至數百年,早已刻印在每一個邊民骨髓最深處的基因裡,不可能是王弋搞出來個互市讓雙方產生了利益交集就能磨滅的。 

 況且驕傲的漢民可以說是最友好的民族,他們可以平等的對待每一個異族人。同時他們又是最記仇的民族,只要你打過我,我就要弄死你。這份執著的結束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對方亡國滅種。否則仇恨就會一代代傳遞下去,直到對方被自己後代亡國滅種為止。 

 王弋一直逗留在幽州也不是為了解決這份仇恨。正相反,他正在推動這份仇恨,想方設法讓鮮卑亡國滅種,消失在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