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220章 河北的沙盤(二十六)

 為將的意義是什麼? 

 統率百萬大軍,運籌帷幄開疆拓土? 

 彰顯男子氣概,橫刀立馬征戰沙場? 

 心懷遠大志向,戍守邊疆保家衛國? 

 徐榮不知道該選哪個,或許哪個都可以,或許哪個都不行。他是被公孫度舉薦入伍的,起點很高,做得官也很高。但他從未考慮過這個問題,因為他不從軍似乎什麼都不會做。 

 在軍隊中徐榮學會了很多,如何排兵佈陣,如何突襲設伏。不過他覺得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在軍中他學會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服從,而且他堅決貫徹著這一行事準則。 

 他就是這麼一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人,從不問為什麼要打,只關心打誰。 

 早年遼東惡劣的環境讓他早早就看透了這個世界,歸根到底世界的本質就是你吃我、我吃你。小魚被大魚吃,大魚被巨魚吃,巨魚被人吃,人被人吃,人……被野狗吃。最終,獵戶打死了野狗,吃掉了野狗。然而獵戶只是個小魚……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並不適合這個世界,人善良得如同清水,也能惡得猶如泥潭。想要活下去就不能有思想,如果不能成為最聰明的那個,那麼就會被更聰明的人抓起來剝皮剔肉、水煮火炙、大快朵頤、敲骨吸髓,最終將殘骸扔進嘴裡,咀嚼到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這便是徐榮總結出來的生存之道,他從不會效忠聰明人,也不會去拉幫結派做一些自以為聰明的事,他只會去效忠最正確的那一個。 

 曾經的大漢就是正確的,可惜現在已經分崩離析了。 

 那王弋就是最正確的嗎? 

 徐榮也不知道,但他知道王弋至少在做正確的事。讓官府重新運作,讓百姓恢復生產,儘可能少募兵以及非常完善的徭役制度都是一個國家的生存根本。 

 對於很多聰明人來說這根本不夠,他們看重的是主君是否英明,是否願意採納他們的意見,是否願意重用他們甚至獨寵他們一人。 

 然而徐榮卻不在乎,他只是個大頭兵,只需要知道誰是主君想要消滅的敵人便足夠了。 

 所以徐榮來得很快,傳令兵從鄴城到涿縣都用了兩天多,他一天一夜便到了。 

 大殿裡,王弋將一份戰報親自交到了徐榮手上,徐榮一個字一個字認真看完後將其放在一旁,既沒有開口詢問,也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 

 事實上他根本就沒有想法,他在等待屬於自己的命令。 

 “我記得班固曾說過:觀瓶之居,居井之眉,處高臨深,動常近危……你知道這句話是出自哪裡的嗎?” 

 “漢書遊俠列傳……陳遵……” 

 “是啊!瓦罐不離經變破,將士難免陣前亡……或許這就是命。你信命嗎?” 

 “主公,我該信命嗎?” 

 “你該信,因為我會算。我算到了臧霸的命,他的命很不好。少年為賊,不得好死。去,為我實現這個預言,為我譜寫他那可悲的命運!” 

 “喏。不過主公,末將有些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