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271章 各方應對(下)

 問題是認慫同樣不行,虞翻說的沒錯,帝王威儀不可褻瀆,他要是認慫就被人一輩子瞧不起。 

 說到底這終究是實力和身份的差距,要是劉辨有王弋的實力,他誰都不慫。 

 不過劉辨也不是個廢物,他深吸了一口氣淡淡的說道:“昔日高祖讓咸陽,我退一步又有何妨?來人,賜坐。” 

 尊嚴終究不是靠祈求和跪舔能夠得來的,劉辨的表現贏得了虞翻的尊重,他行了一禮說道:“謝陛下……” 

 一番協商之後,虞翻終於得到了一張聖旨。王弋會給長安進獻一定數量的武器,而虞翻得到了河東太守的任命書。 

 這也算是劉辨保存了自己最後的一絲顏面,他要求王弋進獻的時候必須大張旗鼓,讓沿途的人都知道。 

 這個要求很過分,就相當於王弋服軟了,按道理是絕對不可能答應的。 

 但虞翻卻在考慮了很久之後答應了下來,他這麼做是有原因的。 

 虞翻可以說也是一個異人,他和張白騎不一樣,並不是一名練氣士,他是一名卜士,擅長卜算。 

 卜算這個東西很難說準不準,因為虞翻自己也不確定到底準備準,從卦象上的痕跡看出來的那些內容到底是未來還是瞎扯他也不清楚。 

 不過同類人很容易在人群中找到同類人,虞翻在看到劉辨第一眼的時候就能確定他不是一般人,劉辨的氣質和常人不一樣。 

 劉辨到底有什麼本事虞翻不知道,他也試探不出來。但除了卜士以外虞翻還是個政治家,明白有些事情已經不適合與劉辨談了。 

 當然,吃虧和佔便宜在兩個勢力間幾乎不可能有明確的界定,都是各取所需罷了。劉辨這次佔的便宜也不算很大,他不僅賣了地,還賣了人。 

 朱儁用生命策劃的計策被劉辨推翻,劉辨答應了虞翻以長安的名義張貼告示,為王弋正名,證明河北軍沒有展開屠殺。 

 這張告示可不是貼在河東郡的,而是要在長安三郡進行張貼。虞翻的說服劉辨的理由也很簡單,既然王弋地頭了,那名聲就不能臭大街。 

 還是那句話,各取所需而已。王弋需要的是民間的好名聲方便未來統治,而劉辨則更需要大勢力的支持。 

 也不知道虞翻是不是進行了占卜,他的行動可以說是從實際出發將王弋能夠得到的利益進行了最大化處理,這一手非常厲害。畢竟很快這片天下就要擁有好幾個皇帝了,劉辨的大義到時候也就不值什麼錢了。 

 不過王弋現在不關心這些,他最近一段時間幾乎只關心一件事。婚期近在眼前,他終於要將甄姜娶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