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289章 改制第一步

 只有極少數人嗅到了不尋常的味道,沒人會忽然昏聵,王弋就算是昏了頭,他手下那些人也精得跟猴一樣,不可能不去勸阻,這條政令肯定有深意。 

 於是這些人就將目光放在了荀家身上,而荀家沒有令他們失望,果斷解散收編了數個小家族,並且將荀氏的大旗掛在了商會的牌匾上。 

 王弋如果頒佈政令或許會被人無視,但荀氏有動作絕對會被人注意到。 

 一下子眾人紛紛跟風,並且等待著王弋的伏筆。 

 果然,一則人事調動被有心人發現了。 

 一直擔任書佐工作的崔琰被下放,鍾繇被從地方召回,韓浩出任平原太守,原本的平原太守徐邈被調回,司馬家新一代的老大司馬朗被徵辟。 

 聯想到去年王弋想要更改官制的決議,看來是準備在今年實施了。 

 河北的官場開始出現騷動,不少人開始擔憂自己的地位。不過各方反應卻不同,有些人開始積極表現自己,希望臨時抱佛腳能夠得到賞識。有些人則對此非常不滿,有的甚至直接當著王弋的面提了出來。 

 張範和張承兩兄弟對此就頗為不滿,兩人在一次廷議中滔滔不絕的從禮儀道德到民風民治全面否定了王弋取消行商代理的政策,認為這樣會加大世人對錢財的嚮往,會導致整個社會德行缺失。 

 王弋聽的很認真也很仔細,甚至不住的點頭附和。 

 就在二人以為成功了的時候,王弋直接擼了兩人從事的官職,任命了一個從來都沒聽說過的郎中一職。 

 郎中是個什麼職位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有什麼職能也不清楚。張範成了金部郎中,張承則成了倉部郎中。 

 “公儀、公先勸諫有功,理應論功行賞。你二人如今歸文若節制,去度支署任職吧。”說這話的時候王弋的眼神相當滑稽,眼中全是戲謔。 

 說實話這兩人王弋是一直想用的,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張範和張承出身名門世家,祖上更是輝煌到沒邊兒了,那可是大漢的開國元勳,留侯張良!他們的祖父是桓帝時候的司徒張歆,父親是靈帝時候的太尉張延。 

 這兩人在大漢的地位王弋連一根手指頭都比不了,又不知道才能到底如何,只能先安排個從事安撫著。 

 他們二人是羊家推薦來的,羊氏三兄弟還在泰山服喪,推薦人才算是給荀彧和蔡邕一個面子以及他們未來進入官場的敲門磚。 

 至於張範和張承反對王弋的理由有些奇葩,兩人家中並不缺錢,連互市的利益都看不上。人家只是不想自己老祖宗參與設計出來的東西被輕易遺棄,才和王弋據理力爭的。 

 看出來王弋確實不是很想理會他們,兩人也就不想繼續爭下去了。王弋給他們的答覆讓他們比較滿意,新的官制一定要實行,比原來的是好是壞他們自己去體驗一下就懂了。 

 可這兩位不想打了其他人就傻了,如今比較有影響力還沒有絕對站在王弋那邊的就只剩下他們了,如今張氏兄弟熄火,反對改制的人連個領頭出來背鍋的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