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333章 軍制改革計劃

 品秩漢朝就有,但漢朝的官員制度就非常模糊,正經在冊的非常少,很多官職都是屬於官員私人的幕僚,授予誰完全憑藉官員的心情。這就導致了漢朝的品秩很模糊,一品的三公手底下可能有幾十個沒品的吏員,九品的縣吏有的工作極為重要,有的每天打卡上下班就行。 

 荀彧借鑑了原本的制度和王弋的構思,將未來可能需要的官員分成了九品二十五級。 

 每三品為一個梯隊,四品開始有正從,七品開始分上下,八九品更是分了上中下。 

 荀彧的做法相當大膽,一品到三品全都是虛職,屬於榮譽品級,是地位的象徵。 

 四品到六品是朝中主要的朝臣和刺史、太守一類的封疆大吏。 

 七品屬於一般的朝臣以及縣令、縣長,八九品則是大漢龐大的吏員群體。 

 荀彧堅信王弋能夠獲得勝利,所以他給王弋預留了很大的封賞空間,算是變相解決了功臣權力過大或者功勞過多導致王弋不得不拿起屠刀的窘境。 

 王弋理解荀彧的想法,不過他更願意拿起刀子。荀彧說到底和王弋所在的層面不一樣,他需要為同僚考慮退路,王弋卻需要考慮重臣的影響力。 

 這是統治者們繞不開的話題,如何處理辛辛苦苦一路陪著他打拼的小夥伴兒是所有君主的終極選擇。 

 最終王弋接受了這份品秩卻沒有全部同意,他要仔細權衡好其中的利弊。而且這東西也不是現在就用的,王弋現在用它只是當個參照表而已。 

 王弋真正需要的是軍制,這次和上一次的兗州之戰可不一樣,上一次沒有一個人按照預定的作戰命令打仗,王弋拎回來一個個罵上一頓也沒什麼。這回可都是按照他的想法在打,而且張遼已經打贏了,是該論功行賞了吧? 

 特別是底層士卒,上次主將挨收拾了,王弋能用一些錢財打發他們,這次就得升職了。 

 和荀彧商量了一下,王弋派人傳令,召開廷議,商議軍制的問題。荀彧 已經和留守在鄴城的人通過氣了,王弋也跟荀攸等人討論過這件事,這次廷議主要是讓雙方交換一下意見,儘量達成共識。 

 想要達成共識卻非常不容易,經歷了整整大半天的爭吵,王弋管了一頓午飯和晚飯後,在劉曄四處約架的恐嚇聲中,軍制的方案才算完成。 

 雙方主要的爭吵點在於補給和兵器製造,說白了也就是人才和權力的爭奪。倒黴了半輩子的蔣義渠忽然就成了香餑餑,田豐對他寸步不讓,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醉心於打鐵的浦沅也成了爭奪的目標,田豐想要,五軍軍務府也想要。 

 這些人都是粘上毛比猴兒還精的傢伙,很清楚未來會有工部這麼一個部門,浦沅和馬鈞絕對是高官。馬鈞由於涉及到了大量的機密,這些人沒敢開口,但是整天打鐵的浦沅就被盯上了。未來不論工部是從哪個衙門分出去的,浦沅都會承一份情。政治鬥爭就是如此,總髮生在潤物細無聲處,不能看到著火了再去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