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358章 喋血陰山(十)

 丁零和堅昆其實沒什麼價值,有那麼一瞬間徐榮甚至想要找個地方埋了這群浪費糧食的人。 

 好在兩族足夠謙卑,將自己的姿態放得極低。 

 漢人在面對謙卑者時總能給予足夠的大度,徐榮將他們當成了苦役,負責城中一切勞役行為,將一直在幹苦力的士卒全部都解放了出來。 

 讓荀攸有些詫異的是儘管徐榮對這兩族的人不怎麼重視,卻極為認真的將所有的人名、人數都統計了出來,還將這份幾乎無主的功勞記在了他自己的頭上。 

 深深看了徐榮一眼,荀攸沒想到徐榮這樣一位純粹的將領政治嗅覺如此敏銳。 

 王弋正在推進改革官制的事,徐榮應該是察覺到了什麼,荀攸猜測徐榮可能是想要隱退了。 

 這不難理解,一旦官制改革,像徐榮這種一直追隨的高功將領放棄權力投資後輩,要比投資自己划算得多。 

 自己掛個功勳閒職,後輩經歷幾年歷練成為一個實權官員,一個家族便就此誕生了。 

 荀攸沒有詢問,他也沒什麼興趣詢問。權力鬥爭是要機遇的,稍有不慎今日輝煌,明日便是破敗,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他和徐榮又沒什麼親近的關係。 

 解決好眼前的問題才是正理,這次雖然守城勝利了,不代表整場戰爭勝利了。匈奴還沒有真正戰勝,鮮卑依舊擁有數量可觀的士卒。 

 太史慈的襲營沒出什麼意外,一切都在荀攸的預料之中。他射死守門的士卒後一路放火燒了過去,果然整個營房中僅僅只有不足一千人在虛張聲勢,都被太史慈輕鬆擊敗。 

 回來的路上,太史慈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匈奴人按照計劃向高闕進軍了,那麼到底會不會走徐榮設計好了路線。 

 畢竟陰山廣袤,將軍隊一分為二的話不一定非要進攻高闕才行。 

 太史慈的擔心不無道理,事實上託羅沒有將軍隊一分為二,而是一分為三,兵分三路進攻幷州。 

 每一路都是五千人,分別從陰山進攻廣牧、高闕以及雞鹿塞。 

 雞鹿塞這個地方如今很多漢人都已經不記得了,但身為匈奴的託羅卻永遠記得這個地方。 

 這裡有進入中原的另一條路,雞鹿塞則是修建在這條路上的要塞。 

 這座要塞曾經給匈奴人帶來了無數的麻煩,並不是說易守難攻,而是它坐落在附近唯一一處可以供大軍飲水的屠申澤旁邊。 

 雞鹿塞的長城連接著高闕,另外三面連接著沙漠,構成了一道完整的防禦體系。 

 雞鹿塞一人高的城牆根本擋不住匈奴的兵馬,可想要摧毀這條防禦體系卻十分困難。 

 不過託羅猜測這裡如今應該沒人防守,要不然也不會讓鮮卑騎兵輕易從高闕通過。 

 很不幸,託羅的猜測是對的。大漢糜爛的朝政讓這裡早已成為了一座空著的要塞,很多人都忽視了這裡,王弋甚至連聽都沒聽說過。 

 託羅的計劃很簡單,兵分三路進攻廣牧,三路兵馬在廣牧集結,在長城內進行穿插作戰,吸引幽州兵力支援,最好能給予受降城足夠的壓力,給步度根製造進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