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361章 兩件事情

 王弋驚愕的發現,他的一些理論在這個時代並不是不能接受的,漢代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封閉,相對開放很多。 

 真正讓這個時代難以接受的是某些現象,某些凌駕於認知之上的現象。 

 王弋想要運用現代知識創造一些東西就必須有一個代理人,一個擁有凌駕於神權之上的代理人。 

 百姓們信奉鬼神之說,士族階級則信奉巫蠱,想要找到這個代理人,王弋必須要謹慎再謹慎。 

 這種人尋找不如培養,直接培養不如間接培養。 

 有能力的人該用就要用,王弋覺得是時候去遼隊見一見諸葛亮的未婚妻了。 

 其實王弋知道不少在三國時期擅長物理的人,比如馬鈞,比如楊泉,再比如陸遜的那幾個親戚。 

 可是現在馬鈞有大用,其他那幾個生沒生出來都是個問題,王弋不可能找得到。 

 而且這次他去遼隊點撥黃月英都是次要的,主要是為了去泉州和高顯。 

 在此之前王弋還有兩件事需要定下來,趁著這次廷議一起議一議。 

 第一件事就是王弋打算開發浚儀和邯鄲的事情,王弋為了帶動河北的經濟發展,鼓勵百姓嘗試經商,早早就將風放了出去。 

 雖然規劃需要時間,但百姓同樣需要時間準備。 

 王弋想著自己改建的快一些,百姓剛好可以和世家一同獲得第一批利潤。 

 然而讓王弋和群臣擔憂的事情並沒有出現,世家還算好說,該準備的、能準備的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可百姓的反響卻非常平淡,甚至有些厭惡。 

 特別是邯鄲,反響尤為激烈。邯鄲的縣令甚至上書希望王弋不要以商業的模式開發邯鄲,他上的可不是奏疏,而是萬民書,當真有數萬百姓聯合簽名,那各種各樣的爛字可是做不得假的。 

 王弋將調查的密報說了出來,群臣一時間也陷入了探討。 

 這一次王弋開放的商業城市非常多,足足有三個。範圍也非常廣,周邊數座城池都要圍繞中心的一座進行開發,其中的利益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面對這種體量的利益,哪怕世家全部聯合起來也吃不下,況且他們同樣需要下游商戶完整商業體系。 

 就連田豐也很是頭疼,商業確實是末業,可是商業來錢快,接管了財政之後田豐才明白整個河北到底有多花錢,王弋為什麼打著打著就沒錢沒糧了。 

 王弋的軍隊精銳嗎?那必然是精銳。 

 別的不說,單說最初組建的那支以幽州人為主的軍隊,從王芬到最近的袁紹,他們都是絕對的主力。 

 這支絕對的主力沒擴軍不說,幾場大戰下來,減員還不到一半。 

 這支軍隊就是全天下諸侯夢寐以求的軍隊了,古往今來田豐都沒聽說過有這樣的軍隊。 

 可是這支軍隊的日常開銷是多少呢? 

 整個河北財政的十分之一! 

 是的,即便不打仗,平日裡的開銷就有這麼多。 

 其中包括了軍餉、後勤採買、裝備養護、家屬福利、陣亡撫卹等等…… 

 不多?這已經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了。 

 上到刺史,下到吏員,各級官員要不要發俸祿? 

 開墾荒地官府要不要出政策支持? 

 新地耕作要不要出糧種?耕牛?農具? 

 要不要興建水利,改善耕種環境? 

 要不要建設一些便民的設施? 

 要知道王弋從來沒有徵過一次徭役,所有的勞動他都是要花錢的! 

 要不然哪來的王弋缺糧後百姓自發送糧? 

 現在是亂世,民心是那麼好獲得的嗎?還不是靠官府一個銅板一個銅板的喂出來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願意死心塌地跟著王弋,如今河北有盛世之影,只要按照王弋現在的計劃一步步走下去,平定天下後休養生息幾年,就是一個完美的盛世! 

 在有這樣的戰略眼光的前提下,王弋所有的小毛病都是可以克服的,也是他們願意規勸的。 

 所以田豐對此尤為焦急,他直接提出:“主公,官府這裡是不是應該再出臺些惠民政策?以利益吸引百姓加入行商?” 

 “不可!” 

 沒想到最先提出反對的竟然時田豐手下的張承,他解釋道:“一切惠民政策都要有個度,不是越多越好的。大力剝削百姓會讓百姓反感,但是一味付出就會讓變得百姓貪婪。我認為現在百姓不願意經商可能並不是政策不好。如今百姓衣食富足,商人的地位又很低,百姓們是不願意從事這種賤業的。” 

 “確實如此。”張範在一旁補充,“商業的風險很高,遠沒有土地有保障。特別是如今這個世道,好好種地存糧,戰亂來了糧食能保證人餓不死。可是兢兢業業經商,一場兵禍來了就會血本無歸,銅錢也無法當飯吃。” 

 有了頭頭田豐和留侯之後的發言,一眾臣子便開始引經據典向王弋輸出自己的想法。 

 王弋沒有任何表態,安靜的接收著每一條建議。 

 每次這種時候都是他學習的時候,眾人引據的典籍有的王弋沒看過,有的王弋聽都沒聽過。不是每一件需要廷議的事都能突然說出來,機會難得。 

 還得是荀彧! 

 爭論了半天,荀彧終於說讓王弋滿意的解決辦法:“主公,不若讓當地家族在行商時帶動一下如何?” 

 “好!就按文若說的辦。”王弋聞言立即點頭同意了這條計策。 

 群臣見王弋這麼痛快都愣住了,靠世家幫襯並不是最好的辦法,若是世家在幫襯的時候暗中使些手段,那些想要行商的百姓只能被吃的連骨頭都不剩。 

 王弋和世家是對立的,這裡都是明白人,不是沒人想到,只是沒人敢說。 

 荀彧就那麼大膽嗎?還是說王弋就那麼聽荀彧的話? 

 當然不是,只是因為荀彧想通了其中的關結,給了王弋一個藉口。 

 王弋想要去遼東這件事他早就知道,而且已經和他說明最近就要出發,讓他做好準備。 

 去遼東到是還能解釋,去高顯是為什麼?肯定是想要將高顯的商業往中原地區移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