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464章 計破婁縣

 婁縣就這麼神不知鬼不覺的被張承控制了,而他足足等了十天,才故意賣了一個破綻,讓幾個人“逃”出了婁縣。 

 這是張承算好的,從丹徒被破到如今,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 

 袁術的人應該已經和袁譚在丹徒附近對峙很久了,雙方早已清楚了底細。 

 婁縣的西面就是吳縣,只要自己這裡的風聲漏出去,如果袁術不派出那傳說中的禁衛,就必須從前線調兵。 

 如此一來袁譚就有機會了,而且他身邊的人手足夠,肯定能撐到呂蒙及時過來支援。 

 那呂蒙能及時來支援嗎? 

 很難說……至少現在呂蒙是不敢打錢塘的。 

 現在呂蒙的船停在山陰南面的一個湖裡,人藏在會稽山裡,都不敢輕易露面。 

 只因為錢塘附近有一座能夠駐紮兩萬兵馬的軍營,軍營中還是滿編的。 

 當時制定這個計策的時候他們就漏了這個問題,既然袁術和王朗對峙,袁術不可能不在邊界駐紮軍隊,哪怕沒有那兩萬人,三城的城防軍也不是呂蒙這五千人能夠解決的。 

 問題擺在了兩人面前,就算是呂範也沒有好辦法。 

 硬實力的差距擺在那裡,任憑他有多厲害的腦子,也解決不了眼前的麻煩。 

 謀士的一個計策能抵得上多少兵這種話聽起來很美好,可是真要是兩軍對壘,謀士就算再厲害也彌補不了雙方實打實的兵力差距,至少呂範不行。 

 袁術看樣子又沒有調兵的意思,現在能怎麼辦?求吧! 

 兩人找上了王朗,王朗也伸出了援手。 

 兩天之後,諸暨發生山越叛亂,聲勢十分浩大,據說有十萬之眾。 

 諸暨向王朗求援,王朗命令賀齊從餘暨調兵一萬前去平叛。 

 賀齊的兵馬前腳剛走,錢塘後腳就有了兵馬調動。 

 原來不是錢塘不想去支援前線,只是因為他們不敢走而已。 

 這裡的守將天天給袁術寫解釋信,當然,袁術也天天往這裡送調兵令。 

 直到最近袁術可能是看到了守將的解釋,覺得這裡的兵馬確實不能輕動,調兵令才停止發放。 

 可是袁術不用了,守將不能不去。 

 他不想一輩子都守在錢塘,必須要去前線立些功勞才行。 

 賀齊一走算是讓他長舒了口氣,就當是剛收到最後一封調兵令,立即點齊兵馬向吳縣支援了過去。 

 呂蒙和呂範不禁感慨,還真是對峙的時間長了,各有各的道啊! 

 諸暨哪有什麼叛亂? 

 王朗召集了一些山越的頭人,說是要在諸暨諸暨開一次大的交易大會,馬上就要開春了,大家都要忙了,一次性買完省得以後麻煩。 

 同時王朗還說願意幫忙建造場地的寨子,到時候能得到一些優惠,賀齊那些人則是去為了維持秩序的,山越的頭人們也都同意了。 

 當時兩人就在現場,片刻都沒錯過。 

 不過既然麻煩走了,他們兩個就要動手了。 

 當然,他們的目標並不是錢塘三城,而是已經走了的那個麻煩。 

 呂蒙想要對袁術的援軍動手,而呂範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