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494章 眼前的麻煩和未來的出路

 “怎麼會不夠?” 

 “殿下,光看著各個世家沒用。世家能翻的了什麼風浪?他們的命運都攥在殿下手裡,不敢怎麼樣的。可若是他們以勢相迫……” 

 荀攸並沒有將話說完,但是王弋已經明白了。 

 王弋很清楚,到了他現在這種實力,正面一對一是沒有對手的,只是這樣並不代表他就無敵了,事實上任何一個帝王都不可能無敵,他們最大的敵人是勢。 

 帝王都抗衡不了的,更何況現在的王弋呢? 

 所謂的勢其實就是民意,想要拒絕民意很簡單,直接無視就好了。 

 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無視的,就比如建議王弋稱帝。 

 在無知的百姓中,稱帝對於王弋來說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更何況王弋手上有玉璽,他也沒有理由拒絕。 

 可事實上這件事對於他來說百害而無一利,因為他手上有玉璽,一旦稱帝所有的諸侯就有了結盟的理由。 

 哪怕遠在益州的孫堅不參與,劉表、曹操、袁譚、呂布這幾個人也夠他喝一壺的。 

 想到這裡王弋一個頭倆大,命令隊伍迅速行軍,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幽州,他要去樂浪郡一趟。 

 是的,這次他要去的不是遼隊,而是樂浪。 

 他要去見一見公孫家那幫人,看看他們在那邊發展的好不好,能不能做到幾代之後成為一個廢物。 

 順便他還要去邊境看看,呂布是打不成了,可是右軍又不能閒著,要不然這兩年積攢下來的家底兒放在手裡還怪燒手的。 

 他準備看看能不能發展一下自己的後院,將高句麗和夫餘的土地給攻略下來,將那裡改建成自己堅實的糧食產地。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都說河北富庶,還真是沒說錯,整個冀州都是一片平原,就是專門給人用來種地的。 

 但是冀州卻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缺水! 

 別看冀州看起來河流眾多四通八達,可它真的也就看起來那麼多,水系並不豐富。 

 生活需要水,種地更需要水。 

 哪怕王弋讓劉德然瘋狂改建也不行,完全供不上現在冀州的需求。 

 冀州的絕大多數土地其實都是荒著的,不是沒人想開墾,而是開墾了也沒用,種不出糧食。 

 冀州大部分農田全在河流邊上,遠一些的灌溉又需要引流,每年發生的村落間的水源戰爭數都數不過來,比大漢幾百年來打的戰爭加起來都要多。 

 由於河北相對太平,大量百姓遷徙過來謀求活路。 

 這樣的遷徙自然越多越好,王弋極為歡迎。 

 可是十年後呢? 

 如今王弋都需要面臨產能過剩,有人、有牛,卻沒有土地耕種的問題。 

 等到十年之後孩子長大成人分家出去居住,新一批的人口潮降臨,他應該拿什麼土地去應對多出來的人口? 

 沒人能保證十年之後可以打完統一戰爭,這又不是熱武器時代,王弋也需要拿著大刀長矛,遵循“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的原則,他並不比其他人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