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大腸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七章:悟空不空

 楊岱一邊走,一邊琢磨著他們自進入這條劈山小道以來的經歷,這長廊百轉千回,恰如人的心思一般,蜿蜒曲折,讓人難以捉摸。

 高聳入雲的山壁,或許象徵著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吧?楊岱暗歎。

 不過,楊岱不會輕易的服輸,既然他已經走到了這一步,那麼他就絕不會半途而廢。

 至於天空中的玉盤以及朦朧的天,可能代表了人心混沌,道心迷茫,靈根駁雜等一系列的負面效果。

 這小路又如同將整座大山劈開了一半,這是劈,還是僻呢?這是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心在修行中,常常被比喻為心猿,而那條白龍馬要被稱之為意馬,唐三藏是元神,不可信馬由韁,也不可妄加揣測,更不可妄加干涉。

 不管是江湖之中單純練武的武夫還是福地洞天修仙的仙道高人,都要打破頑空須悟空,達者為先。

 如此看來,或許可以把這條小路看做一道考題,這整個的題眼正是悟空二字,只要領悟透徹,或許就能順利通過,不受阻礙。

 想明白了這些後,楊岱頓時覺得豁然開朗,他原本緊繃的心絃也漸漸的放鬆下來,他嘴角浮現出一絲笑容,腳下的步伐也逐漸輕快。

 何為空?

 無中生妙有,一炁化三清?

 佛門修行中,講究四大皆空,道門求自在的哲學,講究做減求空,唯一追求的就是超脫,與天地爭鬥。

 而天道循環也是如此,成住壞空,生住異滅,這世間一切的一切都指向空。

 打個比方:

 成:蘋果樹結果,蘋果形成。

 住:買了這個蘋果,沒吃之前的存放保鮮。

 壞:吃蘋果

 空:吃光了,殘渣最後腐爛光。

 或者可以這麼說,佛門認為諸行無常的諸行,可以分為心行與物行。

 心行,生住異滅。

 物行,成住壞空。

 也就是說,成住壞空、生住異滅,就是對諸行無常的進一步描述。

 諸行無常是一個客觀事實,不取著五蘊十二處是我、是我所,五蘊十二處生自生、滅自滅。

 無有受者,就如視路邊野草隨緣生滅,心不憂戚。

 而佛家的涅槃,並不是說要去否定客觀事物的無常生滅性,而是要洞察諸行本來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