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大腸 作品

第二百三十七章:行者三昧坐禪經

 楊岱睜開眼睛,心中隱隱猶有極大疑惑,正欲開口,解空老和尚又領著他進了寺西側的羅漢堂。

 楊岱看著身邊的無數尊羅漢像,諸尊羅漢神態各異,或盤腿踞坐、或仰臥酣睡;或垂手低頭、或拈花微笑……

 不少羅漢面相慈祥,栩栩如生,更有幾尊面容威嚴、氣勢凜冽,給人一種不可冒犯的感覺。

 楊岱見此雕刻佳藝,不由暗自讚歎工匠的巧奪天工之能。

 楊岱慢慢走至一尊羅漢前,在此羅漢像前略一駐足,楊岱身表氣機一動。

 竟隱隱察覺羅漢像與自己有某種聯繫,似乎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情緒,就好像自己在撫摸它一樣。

 再觀這羅漢自大神情,楊岱始對佛宗方便麵的心境修行有所了悟於心。

 這羅漢身邊被六個童子圍著,這六童子有的捂著羅漢的嘴巴,有的用布條綁住羅漢的手臂,有的將香插入羅漢鼻孔之中……

 稚憨天真之態油然而現,讓人不禁莞爾。

 “大和尚有童稚心,方能得道。”

 楊岱呵呵一笑,旋即收斂心神,朝這位羅漢拜了三拜。

 “楊居士,這名叫六戲彌勒,指的是矇蔽其眼、耳、鼻、舌、身、意,不受外邪侵擾,方能一心向道。”

 楊岱猛然停住腳步,就在庭院裡默默立著。

 瓦藍的天空上,幾縷白雲自在隨心地漂浮;爛陀寺不知何處傳來一陣鐘聲,敲響著,便帶走了幾許塵埃。

 不知過了多久,楊岱才回過神來,輕聲吟誦道:

 “觀自在菩薩,行者三昧惟聾則不聞聲,惟盲則不見色,惟喑則不音言,惟垢則不染,故能捨棄一切外物,得見五蘊皆空,證得大自在。”

 旁邊的解空老和尚見身旁的少年已通門竅,合什一禮道:

 “阿彌陀佛,看來居士已悟行者三昧坐禪經,善哉!”

 “曾經道門龍虎山的張老天師問菩提院的龍樹聖僧,後佛學東漸,經朝廷焚寺毀宗之苦,日漸衰敗,又自道家返取其粹,如此生理循環,便是若至乎?”

 楊岱此時似乎意遊身外,麵皮上泛起一絲似笑非笑的神情,嘴唇微微動著,繼續念道:

 “人徒知偽得真,不知其所以來,亦無所所求,亦無所思慮,故曰空空,空空亦空。”

 “既空,何來妄執?既妄執,何來堅持?”

 楊岱越念越是深邃,聲音飄渺縹緲,讓人不知不覺陷入其中。

 而當楊岱話音落下,他忽然嘿嘿笑了起來,笑的像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