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小姨子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三章沈飛VS陳閣老,這事兒我管定了!(5,求自動訂閱)

 一直以來。

 沈飛給人的印象,都是殺伐決斷,而且非常的成熟。

 雖然他很年輕,但給人的感覺,就好像跟那些在仕途當中浸淫了許多年的老狐狸似的,完全沒有任何缺點。

 但是現在。

 沈飛卻突然對晉省的這個雲岡石窟推廣感興趣了,這就讓陳大海跟李偉兩個人有些費解。

 他們不約而同的看向了沈飛。

 “就隨便聊聊。”

 沈飛笑了笑,開口說道:“就事論事就可以。”

 他話裡的意思,自然是希望兩個人都不要有壓力。

 聽到沈飛的話,李偉想了想,還是開口說道:“沈組長,我覺得這個事情倒是屬於我們督導組的管轄範圍,不過您也知道,傳統文化推廣這一塊,本身一直以來就是個很困難的問題,地方上不重視,上面這邊也沒什麼好辦法。&ah)隨人們的需求變化,而這些需求又和經濟發展有關。

 但是信仰、好惡、價值觀等的變化則不是這樣,他們的常見載體是建築、繪畫、雕塑等偏向藝術的東西,或者是哲學。

 簡單理解,百度百科所謂的精神活動就是文化的內容,活動產品就是文化的形式。

 這些東西,是沈飛在傳媒大學所學習的,哪怕時至今日,他依舊記得。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是傳統文化?

 傳統的就是在時間上的“過去”所存在的。

 傳統文化就是過去的人們的生活方式。

 其產生和存活的環境是當時的自然和社會環境。

 當明白文化具有內容和形式以後,就可以去分析“傳統文化”中哪些是內容,哪些是形式,哪些是內容形式兼具。

 在此基礎上,才能分辨特定傳統文化的內容和形式,是否屬於在現有環境和條件應該變化發展的範圍。

 這通常是在形式方面。

 比如大夏的清明節,紙錢鞭炮就是形式,而祭奠先人就是內容。

 並且很顯然這項“傳統文化”的內容可以保持較長時間,而形式則可以在適當時候改變。

 當然,沈飛也知道,文化的內容也會有發展和變化。

 一些和人們的生活無直接相關的,則不應該強按一個“傳統文化”的名頭給它。

 比如一些農業時代的手工業,其本質是一項工作,擁有者通過這項工作謀取生活所需。

 當社會經濟發展,有了其他工作能謀取生活所需,那麼這項手工業就有了被放棄的可能。

 其能否存續是看是否還有人願意使用其產品,其能否發展則是看技藝持有者能否跟隨人們的需求做出改變。

 當這些條件已經不具備了,我們就沒道理還哭著喊著要保護。

 生產的產品沒人買,怎麼辦?、

 生產者無法從生產中獲取生活所需,怎麼辦?

 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做幾件成品,放到博物館,附帶生產工藝,等待有興趣的人來折騰,或許還能煥發新生命。

 這種事情可惜嗎?

 沈飛也覺得可惜。

 但說實話,個人的可惜太廉價,無法換來一碗米飯。

 而所謂優秀的傳統文化,

 顧名思義,優秀傳統文化就是過去人們的好的生活方式。

 好的文化的內容,好的文化的形式,好的文化的載體,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有特殊意義的事物等。

 壞的文化的內容,自不必說,應該拋棄。

 壞的文化的形式,在新時代如果有更好的,就應該被新形式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