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小姨子 作品

第一百三十八章 誰讓晉省沒面子,我摘誰的官帽子!(5,求自動訂 閱)

 “誰耽誤晉省經濟的發展,讓晉省沒面子,我就摘了誰的官帽子!&“

 李總督說出這句殺氣騰騰話語的時候,沈飛明顯感覺到,整個會場的氣氛都變了。

 說實話。

 來晉省之前,他還真的專門瞭解過這位總督大人的履歷。

 這位算得上是正兒八經的實幹派。

 一步一個腳印從基層走到如今封疆大吏的位置。

 就像他自己說的,二十年來一直在晉省辛苦奮鬥,卻眼睜睜看著晉省的經濟一步步衰落。

 說實話。

 這種滋味是真的很不舒服。

 而沈飛,聽著李總督的話,心中卻感慨萬千。

 晉省這個地方,還真就像李總督說的那樣,真的是一個很悲情的省份。

 提起晉省,第一時間人們會想到什麼?

 晉省老陳醋?

 晉省煤老闆?

 還是多少次想去打卡的平搖古城?

 然而,說起發達和富裕,晉省卻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但事實上,晉省也曾有過一段傲視群雄的歷史,那時候的晉省,相比於今天的燕京盛海來說,絕對不遑多讓。

 如此的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源於“天下第一商幫”的晉商。

 晉商之所以能做大做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票號的誕生。

 當今大夏的金融技術和便捷的支付手段已是享譽全球,而十九世紀的晉商在金融界,依舊堪稱世界典範。

 一八二三年,大夏第一家票號日升昌誕生於晉省平搖縣。

 憑藉著令人稱絕的防偽技術和管理智慧,日升昌在其營業的一百多年裡,沒有出現一起因為兌換假票而給票號帶來損失的事情。

 晉省票號生意最興旺的時候,每年調撥銀兩數目達八億兩,相當於當時全國一半的流通資金,絕對是主宰著大夏的金融資本融通,說當時的晉省票號業執大夏金融界之牛耳一點都不為過。

 以至於當時流傳著一句話:“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晉省商人。

 現在依舊能看到當年晉省商人的很多遺蹟,著名的茅臺酒就是晉省鹽商僱杏花村汾酒廠工人和當地釀造工人共同首創的。

 清朝末年,晉省票號已經不滿足於國內市場,更是將票號開到了國外。

 南自港島、加爾各答,北到伊爾庫茨克、西伯利亞、彼得堡,東起大坂、神戶、長崎、仁川,西到塔爾巴哈臺、伊犁、喀什噶爾,都留下了晉省人的足跡。

 通過海外分號連接起了全球市場,晉商真正做到了匯通天下。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縱橫歐亞九千里、稱雄商界五百年的晉商曆史。

 有這樣的經濟體制做支撐,那時的晉省堪稱富可敵950國。

 據史料統計,清代全國排名前十六位的大財團都在晉省。

 僅僅把晉省幾個縣域中富戶的家產相加,數量就超過了一億兩白銀。

 這個數量甚至比當時國庫的存銀還要多。

 晉商為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近代史上的一段金融傳奇,還有豐富的建築遺產。

 晉省大院是大夏民居建築的典範,向來有“北在晉省,南在皖省”的說法,相比於皖南民居的樸實清新,晉中大院則是以深邃富麗而聞名。

 晉省大院絕對是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奢華。

 比如知名的喬家大院,整體佈局工整,華貴威嚴,大到屋簷、門窗,小到欄杆、臺階等,處處雕工精巧,極其講究細節,堪稱“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民間也有“皇家看故宮,民宅看喬家”的說法。

 除了晉省祁縣的喬家,晚晴晉商四家族中的另外三家同樣也是晉省大院的代表。

 榆次常家的莊園以其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深厚的歷史底蘊而聞名,堪稱是中華民居之典範。

 太谷曹家的三多堂大院佔地一萬平方米,有屋近三百間,整體佈局呈“壽”字型,堪稱“中華民宅之奇葩”。

 祁縣渠家的大院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當時在縣城內建有十多個院落,千餘間房屋,佔地三萬多平方米,人稱“渠半城”。

 儘管這些大院和莊園已經大幅縮水,卻不難從這些景象中看出當年晉商的繁榮。

 除了晉商的票號,晉省經濟歷史上的另一個巔峰就要說到煤炭了。

 尤其是千禧年之後,晉省煤老闆的名號,響徹全國。

 提起煤老闆,就四個字。

 人傻錢多!

 沒錯!

 那個時代,晉省的煤炭產業發達,煤炭被成為黑色的黃金,基本上每一個晉省的煤老闆,家裡的資產都是數以億計。

 甚至於,為了爭奪煤礦的產權,沒少發生死傷事故。

 更不要說因為晉省的煤炭產業,上面也進行了數次權力博弈。

 到最後。

 隨著零八年國家正式整頓煤炭產業,把私人煤礦收歸國有,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