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小姨子 作品

第三百零四章 督導辦出手,公知們要遭殃了!(2,求自動訂閱)

 也難怪互聯網信息管理局那邊,要跟督導辦聯合進行查處。

 這些公知有時候說出來的那些話,確實讓人無語。

 坐在辦公室裡,沈飛的腦海當中,開始回憶起關於公知的資料。

 公知是公共知識分子的簡稱,由於我們的公共知識分子都很崇洋媚外,對國家還很有偏見,所以,公知就成了貶義詞。

 其實沈飛之前也很不明白,為什麼公知有那麼多的粉絲,不僅受到人們的追捧,影響力還很大。

 後來他進入仕途當中之後,漸漸的也就明白了。

 這裡面的原因其實很複雜的。

 首先,公知當中的很多人都是高校老師,學者,或者是記者,他們非常有文化,寫作水平很高,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而且大家都普遍認為學歷高的人素質就高,看法也準確。

 其實在沈飛看來,這是一個誤區,學歷高只代表他在某個專業領域裡面書本知識學的多,跟個人素質以及對社會的認知程度關係不大,但是他們的身份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依然是亮眼的光環。

 另外,很多人的成長都會經歷一個崇洋媚外的階段,就好像不少人年輕的時候喜歡看《知音《意林《讀者這些雜誌,沉迷於裡面的雞湯文,還會接觸一些國外的經典歌曲和影視,對國外產生好感。

 等到了大學崇洋媚外的氛圍更加濃烈,還能接觸更多國外的東西,比如影視,明星,高端品牌等等,覺得外國的就是時尚的,高級的有品味的,同時還會覺得國內什麼都是落後的。

 沈飛還記得,自己曾經看過一個文章,上面說米國人人都是住著大別墅,人人都開著豪車,特別是夏天,一看天要下雨了,馬上去商店買一把雨傘用一用,等天晴了,立馬就把雨傘扔了,人家有錢,不會心疼一把傘浪不

浪費。

 現在看來如此反智的言論,在當年沈飛對此也是深信不疑。

 不過。

 他後來才知道,原來米國的窮人比大夏還多,人家商業區跟住宅區是分開的,根本不像大夏一樣每個小區都有小商店。

 沈飛有個熟人去了米國,在他住的那個地方,十公里內都沒有一家超市,要是走在路上下雨了,想買傘打一下,都沒地方買。

 說白了,由於叛逆,眼界,認知和環境等多種原因,很多人都會崇洋媚外,並對國家存有偏見。

 等進入了社會,經歷了社會全方位的捶打,才會慢慢成熟起來,會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瞭解更多社會運行規律,看待事物看待國家也會變得客觀理性。

 為何高校老師多公知,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在畢業後,考研,考博,教書一輩子都呆在校園裡,對社會的認知比較簡單和想當然,

 由於很多人都經歷了崇洋媚外的階段,也不是所有人都會成熟客觀起來。

 所以,他們往往會成為公知的追隨者。

 還有,沈飛覺得,公知受追捧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人都喜歡推卸責任,不願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都喜歡把自己的不如意,怪罪到周圍環境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