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沉丹田 作品

二十七,鴻鵠之士

原來他們吹奏的是一支《洛神曲》,據傳此曲是嵇康為應和曹子建的《洛神賦》而作,於當時世間亦屬高雅絕唱,流傳不廣。

劉子驥從未聽過這曲子,但聽得那洞簫悠緩而發,初時還是和風拂柳,鶯啼在澗,轉而那銅笛驚鴻一瞥,已是心怡神悅兩情繾綣,一時簫笛合鳴,春波瀲灩,曲中便似有雙蝶眠花,男女情愫萌動,剪不斷理還亂的意蘊……又好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糾葛纏綿起來……

無奈,月無恆圓,花無常豔,聽不多時,簫笛漸變,便聽得簫音緩轉,曲韻之內凝重遲滯,似乎繁華落盡,履霜前行……又聽得笛聲幽怨,只如葉宿暮秋,堅冰不遠……又譬如,青年男女彼此愛慕……情深緣淺,求而不得。各自東南,苦戀嗟嘆。那簫音一時低沉嗚咽,如訴如泣,是那青春男兒,逐水追隨所愛,縱使難捨難離,登岸遠眺,卻有那崇山阻隔,絕壁又是高不可攀……那笛聲一時又若輕嘆,即成婉約清麗,嫋嫋婷婷,便似那妙齡佳人不沾塵泥,若隱若現,孤零零飄渺於群峰天際,迷霧之間……

續時,簫笛睏倦……時斷時續,且幻且變……及至山窮水盡……見那情郎登高振臂,悽悽一呼……他悲音困於幽谷,空隨洛水迴旋;卻驚現神女於雲中回眸,是她難捨情郎,舉步維艱……千般柔情,萬絲牽連……無奈,無奈,無奈,人神殊途,天不假時,終於有始無終,遂成,萬劫之憾……

陶淵明、大陸道人、劉子驥和陶婉兒聽那簫笛合鳴,時高時低,一轉再轉,只聽得百轉柔腸,悲從中來,早都聽得出了神,不想就在此時船身輕晃,驀見一陣大風裹挾著雨霧,自長江一端就捲了過來。方才還飛霞瑰麗的長江江面,連同腳下這雄赳赳的大船,不一刻,已被風雨籠罩在內。而此時天色都還未黑盡,此陣大雨在“濟濟”二儒的蕭笛之韻中,雖是來得應景,的確又來得迅疾來得奇怪!

猛就聽得“啪嚓”一道巨響,那船身狠狠一傾,頓時便感到身下這大船倏然飄移,已經開動起來了,此時雨霧籠罩船身,船樓門窗又已關閉,眾人對於江面有何變故只能猜測。稍頃有水手上來稟告吳棋,才知原是江面忽然起來的一道怪風,繃斷了錨纜,如今大船已被吹到江心,且正被這怪風裹挾往彭澤方向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