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晚 作品

第二十八章 續絃

“只是製鹽鑄鐵,田畝造幣乃國之根本。道路橋樑、漕河海運,皆是大國命脈。如同血脈流通,一處不通,則切斷東西南北流通渠道。若動兵、若傳遞、若運輸皆影響巨大,其中又唯漕運是重中之重,命脈所在。”

“錢米銀貨稻米入京師皆拜漕運,又豈知為保證漕糧供給,朝廷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經費。耗費人力也頗多,單單漕司領十萬軍與京師十萬軍相準,這還只是參與漕運成本中的一小部分。人力成本加上其他維護費用,使漕運成本之高達到驚人程度。如此折算下來,運米一石入京倉需要數十金,成本之高,可謂驚人!”

“此成本方面,另漕弊陳陳相因,運河淤塞、黃河決堤、匪患橫行等,讓朝廷為保漕運不計成本。朝廷如此良苦用心,卻有一些官吏趁機謀取私利,各環節中的敲詐盤剝,大行腐敗。”

“所以,臣認為,大力發展海運,才能消此沉痾宿疾。海運可以大為節省人力,大量負責維護保障工作的漕軍、運丁可以裁撤,也可轉為正規軍隊,增強國防力量。如此才能永葆我朝萬年基業,不枉陛下夙夜在公。”一席話擲地有聲,肌擘理分、剖決如流,蘇承恩說完深深叩首。

天子威儀,震懾四方,朝堂廟宇,憂國憂民。“當”滴漏入銅盆的聲音,格外刺耳。無人敢言,唯恐天子一怒。

“蘇大人意見,眾怎麼看?”

周維儒冷汗如雨,蘇承恩的話像刀子一樣,一刀刀插在腐壞的膿包上也插在他的心上。身為京畿都漕運使司首領,周維儒心中像明鏡一般。是何夙疾、何以至此;誰在謀取私利、其中有何利益、哪些關節有利可圖、誰不願意放手,他都一清二楚!弱化漕運,發展海運,那可是動了周家的米倉。此策若落實下去,恐他家要大傷元氣,若朝廷再借此機會查辦一批,周維儒恐怕是最大的。嗚呼哀哉,吾家即將大難臨頭,怎能不惶惶如終日!

不能,決不能通過這個提議。他要親自拜會蘇承恩,去提親,極力促成兒女姻緣。到那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事關制度,國之大政,既這樣,蘇卿家將此事編纂章程,呈遞於我!”周維儒心裡‘咯噔’一驚,蘇承恩是內閣大臣,奏摺直報天子。

“咱們家父親已經頂頂厲害了,哥哥難道你要比父親官階還高,難不成是宰相?”周玉汝跟周彥坤撒嬌撒痴,說盡祥瑞之詞,周府裡上下一片喜氣洋洋。

“玉兒不要纏著你哥哥,你哥哥才入了翰林院,路還長。”餘氏難得的舒心,多番打點走動,終於入了翰林。就這樣順順利利的走下去,必定青雲直上,位極人臣。餘氏大擺筵席,邀來了餘家親眷,周家的二房、三房嬸母、堂姊妹、姬妾共聚一堂、共賀共喜。

“嫂嫂大喜,咱們家以後的榮耀都在坤兒這裡了。坤兒起來了,再拉扯我們彥平、彥宇,就是三妹妹家的兩個丫頭提親也是有助的,咱們周家必定興旺發達。”

“嫂嫂自來就是有福之人,氣度風華比之我們要顯年輕、精神的多。我們是自愧不如,像個老婦人了,嫂嫂身段不輸給年輕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