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酒很香 作品

第36章全面發展

 提前梳理,提前規劃,免得到時候亂了陣腳,或者忘了。

 他打開筆記本,根據上面自己寫的內容說到:“第一,老三去聯繫挖土機,把加工房旁邊10畝左右的地推平。

 後面準備廠房用地,後面搞養豬場。

 下一步建養豬場,第二,老四去弄養豬場的佔地批文。

 我和老二負責養豬場的建設,有空餘時間大家一起去釣魚。

 既可以掙點兒,還可以當休閒,你們覺得怎麼樣?”

 “得,老大安排的不錯,就這麼辦。”三個人點頭同意。

 於是例會完成,開始各忙各的。

 張大勇負責聯繫挖土機平地,我是負責養豬場的佔地批文,他和陳淑婷負責養豬場這一塊。

 先等地平整出來了,請人建豬場,看好以後進豬苗。

 進豬苗前消毒,招聘養豬人員,劉向陽拿出養豬的技術方案,第二步,第一批豬出欄,有了示範效應,準備辦飼料廠。

 一開始搞一個小型的飼料加工廠,方便自己搞養殖業,也可以適量的銷售,積累經驗。

 等銷路有了,加大投資。

 總之,劉向陽就是一步一步的往下發展,不管是養殖場還是辦企業,都是由小到大,走穩妥路線。

 逐漸的形成氣候,走產業化的道路。

 就這樣三年過去,到1990年,劉向陽已經23歲。

 23歲的劉向陽,和他的三個小夥伴,擁有了一家飼料廠,一家飲料廠,一家年出欄了300頭豬的養豬場。

 在城裡開了三家連鎖超市和六家餐廳,以及一個養雞和養魚基地,一個蔬菜基地。

 蔬菜基地主要是家裡的產業,也是他們在負責。

 劉向陽超市還有餐廳裡面供應的蔬菜,大部分是家裡種植的。

 也有一部分來自生產隊的種植戶,大家都跟著賺錢。

 這麼一來,他的企業開始走上產供銷一體化的道路。

 到1990年的年底,整個企業的總資產大概超過500萬,他佔公司41%的股份,有了兩百萬的身家,不敢說多富裕,最艱難的一段,算是走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