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相因 作品

第六十一章 套招

 七十年代的明珠武俠電影也好,還是內地武俠電影也好,那對打都是很假的,兩個演員在那一招一式的打,有時候看起來就像是在跳舞,非常的假。

 比如說三年前成龍的成名作蛇形刁手,那打起來就是很假的,當然在這個時期,人們還沒有看過多少電影,所以便覺得好看極了,打鬥很精彩,但實際上是非常的假。

 李悟可是知道的,武打動作的從一招一式的假打,到拳拳到身的精彩打鬥,許凱是貢獻很大的。

 他是關鍵人物,不過現在呢,李悟就開始要發力了。

 如何呈現一場精彩的打鬥,那是非常需要技術的,也是需要思考的,因為通常真實打鬥,兩人對打一招,也就一兩秒時間,如果是真實打鬥,那拍下來就看不清楚,到底是怎麼打的,觀眾就會覺得很奇怪,理解不了。

 所以在七十年代的武俠片功夫片,那打鬥就是很慢的一招一式的在那裡,像跳舞一樣的,動作都是設計好的,看著就很奇怪。

 但是這樣做呢,觀眾能夠很好的看明白,兩人的打鬥招式。

 這是一個講招式的時代。

 不過後來呢,隨著許導引進了蒙太奇的電影拍攝手法,那一個招術可以用幾個角度,移動鏡頭來呈現,便可以讓觀眾看清楚。

 所以明珠武俠電影一招一式的武打設計,便是許凱終結的。

 確實觀眾看多了那種一板一眼的打鬥,也開始審美疲勞了,在一九七九年許凱拍第一部電影時,便開始突破傳統了,他認為無論是什麼武打場面,電影導演都要給觀眾強調真實感。

 特別是後來拍蜀山劍俠,許凱就有更加厲害的手法,還請來了好萊塢的特效團隊,為蜀山做特效,因此這一部電影雖然說是八三年拍的,但是過了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仍然不會有過時的感覺,甚至可以說比三十年後的不少同類型電影,特效和武打設計都還要好很多。

 只是這兩部電影,票房都不太好,此後許凱也不拍武俠電影,直到九十年代初,許凱打到了李傑,還有袁家班,拍黃飛鴻系列取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