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劉備:還原歷史真相,大家別再誤會我了

 陶謙病死,麋竺、陳登、孔融等人勸我接管徐州,為徐州牧,曹操上表我為鎮東將軍,封宜亭侯。這一天,我是高興的,我以為總算有自己的地盤了。

 只是高興的太早,呂布趁我和袁術作戰,偷了我家下邳,老婆孩子都被他抓了。我轉戰海西,殺了楊奉和韓暹,最後還是向呂布求和了。

 後面我被呂布打敗,投了曹操;被曹操打敗,投了袁紹;再敗,又投了劉表。聽起來是一敗再敗,其中原由卻不是我太弱了。呂布強嗎?死了。袁紹強嗎?死了。袁術都穩帝了,怎麼樣?也死了。

 我能擋住袁術,在曹操幫助下活捉呂布,董承衣帶詔時共謀曹操,赤壁之戰聯吳敗曹,漢中之戰完勝曹操,我弱嗎?

 後來我知道一敗再敗的原因了,我缺少眼光,戰略佈局不夠,直到他的出現。

 誤解三:每次出征都不帶諸葛亮

 能得諸葛亮是我最大的幸運,隆中對,讓我一下就看清楚了方向,再也不迷茫南有孫權、北有曹操,天下無安身之所了。

 有人說,打益州我帶龐統,打漢中我帶法正,最後打孫權我帶馬良、程畿、黃權等人,為什麼不帶諸葛亮呢?帶著還不穩操勝券嗎?

 不是這樣的。

 諸葛亮說,先取荊州為根基,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那麼這個順序就是先荊州,後益州,再中原。

 打益州時,荊州雖然已經基本穩定,但是曹操大軍就在一側觀望,孫權面上嫁妹實則天天想要荊州。此時的荊州,是我唯一的資本和根基,如果伐益州不下,反而丟荊州,那就完了。所以我留下諸葛亮,留下關羽,就是保荊州安穩。

 法正之謀不在諸葛亮之下,邊諸葛亮都說行軍對陣不如法正,何況打漢中,是法正提出來的,所有的構思佈局都在他心中。

 夷陵之戰,是我最大的敗筆,同樣沒有帶諸葛亮,很多人最為不解。我是急了點,以為周瑜、魯肅、呂蒙都不在,孫權手下沒人能擋我鋒芒。還有就是朝中反對我伐吳之人很多,特別是益州派,留下諸葛亮也是安定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