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被迫遠走他鄉,國仇與家恨的選擇,他毅然決定為國復仇

 其實我最想打的還是蜀國,父仇子報天經地義。

 曹爽掌權後,我成為討蜀護軍、右將軍,進封博昌亭侯,屯軍在隴西,終於有機會正面硬剛蜀國。

 我知道自己的作用,就是曹氏在西邊的一個釘子,有我在西邊就姓曹,所以我不會因私廢公。

 在隴西演武練兵,主動和當地少數民族首領接觸,人和人之間無非就是講究誠信、尊重、互利,這些我都能給他們,他們自然擁戴我。

 敵人有時候並不在前面,而是身後。從張郃木門中伏而死,我就知道司馬氏狼子野心,知道郭淮就是一把刀,懸在我們夏侯和曹氏頭上的刀,要是多給明帝一年,又何至於此。

 隴西、南安、金城、西平等地諸羌人首領俄何燒戈、伐同、蛾遮塞等聯合反叛,蜀將姜維出兵隴右接應他們,涼州胡人首領治無戴也呼應反叛。

 郭淮想得是借姜維的手除掉我,剷除曹氏在西邊軍隊的影響力。

 難道張郃的例子還不能警醒我嗎?我開始防備他們下暗手。姜維雖然是名將,我夏侯霸也不是草包,洮西之戰也好,沓中之戰也罷,有我在,姜維就無法前進一步。我不是為司馬懿去打,也不是給郭淮打,只是想守護父輩們留下的江山。

 高平陵之變,一切都變了。

 曹爽佔據主動,軍權在握卻兄弟同出,對司馬氏防無防備,將父輩的基業葬送,可憐一顆顆頭顱掉的毫無意義。

 不是司馬懿的算計太深,也不是他戲演的太真,只是曹爽聽不進勸。

 司馬懿雖然佔據都城,但我曹氏和司馬氏的力量還在,各地忠於曹家的軍隊還在,明明可以拿回一切的,曹爽放棄了,夏侯玄也放棄了。

 夏侯玄輕易放棄兵權,把軍隊全部交給郭淮,一切希望都沒有了。郭淮掌權,就是為殺我而來,我恨啊!

 一路逃亡,一路被追,我只得走小道,過陰平進入蜀地,沒想到最後救我的是曾經最痛恨的人。

 家仇國恨,家仇在前,國恨在後,我選擇國恨。

 後主劉禪並不是常人說的那樣無能,他說我父親的死,是因為戰爭本身,而非私仇,也不是劉氏和夏侯氏的仇恨。而且他老婆是張飛的女兒,也是我妹妹的女兒,我在蜀國同樣成了宗親,還被重用為車騎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