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蟲說歷史 作品

李典,永遠的最佳輔助

 曹操雖然面上笑我是不是想學東漢初期的耿純,但他心裡是很高興的,後面還提我為破虜將軍。

 後面打荊州,打馬超,我始終得以在操場身邊,算是靠近中心,成為中心了。

 曹操發兵攻打漢中,孫權非常不地道,想趁機在南邊撿便宜,帶著十萬人向合肥圍了過來。

 這個時候的合肥,只有張遼、樂進和我共同領兵七千,孤立無援,說句實話,確實有點擔心。

 我們按曹操的交待,打開薛悌送來密函。密函交待由我和張遼出城迎戰,樂進守城,薛悌不得與敵交戰。

 雙方兵力懸殊,不敢死者必先死。張遼怕我因為當年從父被殺之仇不肯聽從他的安排,但我又怎麼會在國家大事面前考慮個人恩怨呢?

 其實我挺佩服張遼,是個漢子,恩怨分明。雖說從呂布那邊轉投過來,但他從來沒有過多想法,每次衝陣都在最前面,別人是不怕死,他給我的感覺更像怕不死。

 喝酒吃肉後,我與張遼率八百虎賁直衝敵陣,殺向孫權的主帥麾旗之下。孫權沒想到我們敢主動出擊,身邊親衛根本檔不住,趕緊帶人向旁邊小高地逃走。

 戰鬥從早上打到中午。我們斬殺了東吳大將陳武,打傷宋謙、徐盛等人,孫權帶著人狼狽逃走。

 後來他們收攏人員,想要反擊,沒有成功,只能撤退。張遼在城上看到機會,我們又衝殺了出來,津北交鋒,打傷淩統,差點抓住孫權。

 合肥之戰,我因功加食邑一百戶,但也因傷再也無法追隨在操場身邊了。

 我可以在戰場上直面十萬大軍,勇往直前,一無所惜。但是沒能死在戰場,確實遺憾。

 人其實挺沒意思的,出生沒得選,死亡沒得選,我們能選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