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蝸牛 作品

第四章:為大義,張遼詐敗徐公明

 張遼,字文遠,公元169年生人,雁門馬邑人。對每一個喜歡三國曆史的人來說,張遼都不會陌生。張遼少時為雁門郡吏,後被幷州刺史丁原召為從事,入京後,丁原為呂布所殺,此時張遼為董卓部下。張遼被曹操評價為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在後世諸多歷史文獻中也獲得很高的評價。

 自丁原被殺,西涼軍掌控洛陽城以來,張遼見過了太多西涼軍的殘暴行徑,用燒殺淫掠,無所不用其極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但位卑言輕,張遼也無法阻止此時發生在洛陽城內的人間慘劇,一方面,他約束自己的部署,不得為禍百姓,另一方面,使得張遼也對董卓的西涼軍有了很多的不滿。但自幼時開始的坎坷經歷,讓聰明的他懂得閉嘴,沒有表現出一點來。

 此番壽命追擊弘農王,老實說,張遼是不願意來的,但是軍令難違,張遼只得率領麾下親軍300人一路追尋官道上的足跡而來。作為西涼軍中少有的有勇有謀的武將,他很篤定自己發現的蹤跡就是弘農王等人留下的。因此,在追擊途中,張遼還藉故支走了同行而來的其他幾支軍隊。

 不多時,張遼領軍來到了渡口,三百騎兵整齊的列陣於渡口棧道前,虎視眈眈的望著守在棧道上的徐晃等人。

 棧道不長,但是入口狹窄,僅丈餘,徐晃一人持斧立於陣前,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見得張遼等人列陣已畢,大喝一聲:“來將何人,報上名來!”

 “雁門張遼,你又是何人,速速報上名來,某刀下不斬無名之將!”張遼面無表情,朗聲應喝。

 聽聞來人真的是張遼,徐晃心下個咯噔,壞了!但是面上不動聲色:“某河東徐晃徐公明。某聞張文遠急公好義,今日一見卻是有些名不符實,讓人大失所望了。董賊倒行逆施,荒淫無道殘暴不仁,文遠將軍何必助紂為虐?”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遼不過奉命行事罷了,何來助紂為虐一說?”

 “可笑,我今護送弘農王脫離董賊掌控,乃順天應命。弘農王乃先帝嫡長子,理應繼承大寶,不想董賊妄議廢立,如今更是想要擅殺皇家貴胄,他日必將遺臭萬年,你若執迷不悟繼續為虎作倀,他日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徐晃心下也是存了小心思的,想要激怒張遼,準備拖延時間,高聲朝對面喊道。

 “哼,多說無意,手底下見真章,你可敢與某大戰三百回合?”張遼聞言也不氣惱,見棧道僅餘十數人,已然不見了弘農王的蹤跡便知曉弘農王怕是已經渡河,心下對徐晃展現出來視死如歸的氣度也是不由暗暗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