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第 71 章


 七月。

 在劉據每日與霍光衛不疑兩位伴讀學習翫耍的同時,朝堂上,戰爭的後續也已經基本議定。河西設郡,移民實邊政策已經鋪排開來;匈奴投降而來之人也都有了安置章程。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張騫又一次提出再使西域的建議。這次劉徹沒有駁回,河西到手,也確實可以提上議程了。

 但西行不是簡單的事,使團人員如何選,隨行護衛怎麼挑,尤其此次還額外添加了商貿的任務,所需指派的人選,攜帶的東西等等,各項事宜都得更細緻。

 朝堂再次忙碌起來,兩位阿姐更是緊鑼密鼓地張羅籌備,劉據也沒閒著,他決定給西行再加點籌碼。

 坐於案前,鋪開竹簡,提起毫筆。

 ——這架勢我熟,是不是又要搞基建了?這次搞什麼?據崽,來個大的吧。

 ——對。來個大的。我國四大發明,目前還只改良了指南針呢,其他仨都可以搞起來。

 ——士農工商。農有三腳耬曲轅犁水車,工與商有玻璃。軍事方面最屌,做出來的東西更多。現在獨缺“士”呢。造紙術動起來,亮瞎天下人的眼睛,給西漢文史來場革命!

 ——如果造紙術真的動起來,不說達到現在的標準,只要達到隋唐,或是魏晉時期的技術水平,何止西漢文史界,全世界文史界都得來場革命。這會兒西漢好歹有麻紙技術的萌芽,國外關於紙的製造技術,那是半點影子都沒有。

 劉據眼珠轉動,在竹簡上落下兩個字:造紙。

 彈幕:……???

 這麼聽話的嗎?

 造紙在不知道製作方式與流程前是困難的,但在知道後,其實稱得上簡單,但要保證紙張質量,精益求精,還需費些心思。

 好在如今劉據有了格物司,早已不是手上唯有柏山一人可用之時。尤其關於造紙的技術資料,他腦子裡整理的東西還算齊全,因而任務發下去不到七日,成果就擺在了案前。

 劉據揣上盒子即刻往前殿去。

 前殿中間為主殿堂,乃朝會之所。此刻,劉徹與眾大臣就在這裡商議朝政大事。

 小黃門趁著間隙,悄悄稟報:“陛下,太子求見。”

 眾臣的聲音頓停,劉徹也很是疑惑。

 劉據年歲還小,他並沒有讓其現在就上朝聽政的打算,劉據自身也沒這想法。因而宣室殿他常去,前殿是不怎麼來的,尤其還在大朝會之時。

 小黃門又道:“太子問,陛下可在商議要


事。若是要事,他不便打擾,且在外面等一等,待陛下議完再請見。

 “太子說他手中剛做出來一個東西,要獻給陛下。此物十分重要,一經面世,陛下必是要召臣子們議定章程的,不如趁朝會之上,諸臣子都在,反而便利。”

 劉徹眉宇微動。臣子們神色閃爍,少府寺卿與大農令最是欣喜,一雙眼睛瞬間亮起來。

 太子做出來的東西,還特別提及“十分重要”……

 二人齊齊上前進言。

 “陛下,臣等今日議事已畢,先讓太子殿下進來吧。”

 “陛下,太子年幼,如今日頭太盛,怎能讓他在烈日下等待。”

 ……

 劉徹嘴角抽了抽,也不知道誰剛剛還在上奏呢,這會兒就說議事已畢。還有,當殿外的小黃門是死的嗎,怎麼可能讓據兒在烈日下等,自是請入偏殿,瓜果飲品好生伺候著的。

 睨了二人一眼,劉徹還是將劉據召了進來。

 劉據懷裡抱著個匣子,規規矩矩行禮後,就來到劉徹身邊,將匣子放在案上,從匣子裡取出第一張紙,平鋪展開在劉徹面前。

 “這是……紙?”

 劉徹整個人都震住,瞳孔顫抖。尋常麻紙他是見過的,紙張厚實粗糙,背面還經常有草棍粘附。但這個紙不同,紙張比麻紙輕薄許多,質地更細膩,紙面除些許紋理外,什麼都沒有。

 “這是什麼紙?”

 “麻紙。”

 劉徹蹙眉:“這不可能!”

 與麻紙差距如此巨大,怎會是麻紙!

 劉據輕笑:“父皇,確實是麻紙,不過製作與打漿技術與以往略有不同。”

 當即從匣子裡又拿出一張紙:“這是楮皮紙。”

 楮皮紙更輕薄,質地更好,更為細滑,紋理也已經不太看得見了。

 劉徹驚訝的眸光還未落下,劉據再掏出一張紙:“這是竹紙。”

 竹紙,薄如蟬翼,雪白細滑,堪稱美玉。

 劉徹幾乎連心跳都漏了半拍。

 劉據卻已經提議道:“父皇寫幾個字試試。”

 劉徹依言照做。三種紙都能做到書寫自如,但顯然楮皮紙與竹紙效果更好。

 “以往的麻紙落墨時需十分注意,很容易出現暈染、字跡模糊的情況,而且紙張粗糙,輕輕一扯就會碎裂,遇水則爛。”

 劉據指向改進的麻紙,“這個就好很多,質地不說多細滑,至少不再那般粗糙,落墨容易,字跡


清晰。

 “相比我們如今所用書寫工具,竹簡笨重,絹帛昂貴。此紙優勢更大,完全可以替代。再有楮皮紙,比麻紙更好,紙張細膩光滑,不但適合書寫還能作畫。最後是竹紙。”

 劉據嘴角一勾,將竹紙提起來,迎光而照:“非但質地細滑,發墨色,易筆鋒。卷舒雖久,墨終不渝。尤其是……”

 他伸手抻了抻紙張:“柔韌度好,張力強,不易撕裂。就算是不小心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