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第 81 章


 “這是什麼?”

 眾人不明所以,既疑惑又好奇。

 劉據勾唇:“你們嚐嚐。”

 衛長頓住:“嚐嚐?能吃的?”

 “能,不過只能吃一點點。像這樣。”

 劉據伸出一根手指,沾了幾粒“砂礫”湊到劉徹嘴邊。劉徹輕輕一舔,眉宇微蹙,然後怔住:“鹹的,是……鹽?”

 語氣不確定,蓋因這“鹽”與尋常所見外觀不同,味道也不同。尋常鹽塊大,顏色偏烏帶黑,此物皎潔;尋常鹽塊嘗之鹹中帶苦,此物只有鹹,並不苦。

 眾人都學著劉據,輕輕嚐了幾粒,臉上困惑愈勝。

 確實,似鹽卻又不像鹽。

 好幾雙眼睛紛紛看向劉據,尋求答案。劉據點頭:“是鹽。細鹽。”

 “細鹽?”劉徹看著眼前的陶罐,“細膩如雪,倒也恰當。怎麼做到的?”

 “這一罐我用的蒸餾法。讓祁元娘轄下琉璃坊做的工具。”

 怕他們不懂,劉據特意畫出圖紙,按照圖紙所示,一一解釋。

 劉徹神色微閃:“蒸餾法,也就是說還有別的方法?”

 “對。最簡單的是煎煮法。與我們目前所用相同。”

 相同?若相同,為何產出食鹽品質會差這麼大?

 “因為缺少洗滌,缺少稀釋。我們如今用的鹽,多是鑿井採滷所制,或者利用海水所制。不論鑿井採滷,還是海水,兩者中除了鹽,都含量許多雜質,譬如硫酸鈉、硫酸鎂、氯化鎂等等。”

 眾人一臉懵逼:“什麼酸,什麼美?”

 劉據大致知道是些化學成分,但無法仔細解釋清楚,乾脆道:“一些雜質的名稱,理解為非鹽雜質就行了。

 “我們現今製鹽,通常是將水分完全蒸乾,只剩結晶才停止。如此,鹽與雜質混合在一起,就造成鹽塊顏色不純,味道也偏苦澀。”

 劉徹敏銳聽出他的言外之音:“不能完全蒸乾?”

 “是。氯化鈉……嗯,也就是鹽。鹽的溶解度低,會先析出。其他雜質溶解度高,會後析出。”

 溶解度、析出是什麼,大家不是很懂,但結合上下文,基本可以理解意思,不必多問。

 劉徹挑眉:“也就是說,只需在鹽析出而雜質未析出時,將鹽塊,也就是你所謂的結晶採集出來,基本就能得到眼下這罐潔白如雪的鹽粒?”

 “差不多。至於析出到什麼地步採集結晶,這個界限雖然未知,但多試幾次就能把


握了。這是應對海水煮鹽的方法。應對井鹽開採,鹽類礦物,可以先洗滌,再加入淡水稀釋。”

 劉據點頭,繼續道,“如此得到的鹽,顆粒不一定都能達到這麼細小,但幾乎可以去除大部分雜質,純度更高,便不會再有苦澀之味。食用起來不但味道更好,也更健康。”

 說完,劉據從懷中掏出兩份資料。。

 有了紙張,不必用笨重的竹簡,隨身可以攜帶,相當便利。

 他將其中一份交給衛長:“長姐封邑產鹽,這些方法長姐都可用。蒸餾法留存多,浪費少,可以最大限度的製出細鹽,鹽的顏色與細膩程度更高,但流程較為複雜,造價高昂,不適宜大量產出。

 “煮鹽法與其相比,卻簡單許多,雖難免有些浪費,但熟能生巧,次數多了,浪費也就少了。不過這兩種方法都需大量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