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判刑

因為調換孩子屬於刑事案件,且人證物證俱全,而葉敏還沒出月子,所以開庭時她沒有參加。




孟城倒是去了,但他不是作為證人去的,而是單純想親眼看到李文秀和徐海洋被審判。




在這件事上,他們夫妻的態度非常統一,都恨著那對夫妻,希望能親眼看到他們自食惡果。葉敏出不了門,去不了現場,就讓孟城代他去看了。




庭審上午九點鐘開始,孟城早上吃過飯就出門了,回來時差不多十二點半。




進門後他板著個臉,看不出來高興還是不高興,看得葉敏心生猶豫,直到他去食堂打好中飯回來,才做好心理準備問:“庭審結果怎麼樣?那對夫妻被判了多久?”




孟城避而不答,打開飯盒推倒她面前:“先吃飯。”




葉敏哪有心思吃飯,見他不正面回答,皺著眉問:“是不是結果不好?他們被判了多久?五年,三年?總不會只是勞改吧?”




“不是。”




“那是多久?”葉敏催促道,“你快說啊!”




孟城終於不再賣關子,說道:“李文秀死刑,徐海洋判了十年。”




葉敏一愣:“怎麼差這麼多?”




“徐海洋是從犯,認罪態度也比較好,”孟城解釋說,“後來審問的過程中,他抖了不少李文秀的事出來,所以判得輕一些。”




葉敏恍然,回味過來孟城的意思後問:“李文秀還有什麼事?”




“她這個人思想有點問題,之前通過黑市裡跟境外勢力搭上了線,說了不少事。”




雖然孟城說得比較隱晦,但葉敏隨軍住到家屬院這一年,也知道了不少事,大概能猜到他話裡的意思。




城裡人談下放色變,覺得下放後住的是牛棚,還有幹不完的活,日子過得跟坐牢差不多,但真實情況沒有那麼糟糕。




人們說的牛棚其實不是真的牛住的棚子,就是農村常見的土坯房。土坯沒有磚塊硬,房子蓋高了容易垮,所以通常比磚瓦房低矮,窗戶也會小一些,裡面光線很暗。




畢竟這時候牛不便宜,一個大隊也不見得有兩頭,找不出這麼多牛棚給人住。只是很多事傳著傳著就變了味,土坯房變牛棚也是其中之一。




下放後的日子也確實不好過,農場的任務一般都是種地,而下放的一般都是知識分子,大多沒種過地,每天分攤到個人頭上的工作量讓他們叫苦不迭,豐收後得到的口糧又少得可憐。




另外因為下放的都是被扣了帽子的人,所以他們出入都會受到管制,需要打申請。




但不是完全出不去,只是次數比較少而已,要是表現好,說不定還能領到可以外出的工作。




而李文秀,在她所在農場的場長眼裡,就屬於改造得比較好的人。




本來她被扣帽子就只是因為出身成分,個人並沒有發表什麼不合適的話,學歷也算不上高,才高中畢業。




他們夫妻倆,徐海洋問題比她嚴重多了,他除了成




分,還有個身在海外的父親。李文秀被下放,也有被徐海洋連累的因素存在。




所以,在李文秀思想改造效果良好的情況下,場長偶爾會交給她一些跑腿的任務。然後在跑腿過程中,她機緣巧合認識了在黑市裡的人,繼而跟境外勢力搭上了線。




雲省因為地處西南,和好幾個國家接壤,一直都是境外勢力想方設法想要滲入的地方。




雖然李文秀只是個小人物,又身處農場,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可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誰也不知道她被髮展後,會不會影響到大局勢。




葉敏明白過來後臉色一變:“事情嚴重嗎?”




“還好,她只是個小人物,雖然搭上了線,但一直處於待命狀態。在她被抓後,部隊派人順著黑市那條線查了下去,抓到了一批人,也是因為這件事,這個案子才會拖到今天才庭審。”




之前孟城去審李文秀夫妻時,讓人找出來的那些報道其實經過篩選,審問過程中也誇大了部分情況。如果只有調包未遂,李文秀真不一定會被判死刑,更大概率是無期。




但從徐海洋口中得知李文秀思想不太正確後,孟城根據多年經驗,覺得這件事可以深查下去。




趙正華是老公安,從業這些年沒少跟特務打交道,一聽孟城提醒就順著這條線查了下去,有點苗頭就火速上報,最終查出李文秀果然不對勁。




兩項罪名疊加,這才有了李文秀的死刑判決。




葉敏若有所思地點頭,但沒一會又覺得不太對勁:“她揣著這麼大的事,怎麼會明知道你是當兵的,還來偷換安安?”




“正是因為揣著這麼大事,怕有朝一日東窗事發,她才會跟我們調換孩子。”孟城說著眼神變冷,“如果調包成功,事情暴露後,安安成了她的女兒,肯定會受牽連,而她女兒在我們家,則可以安然無恙。這樣不僅能保住她女兒,還可以完成對作為軍人的我的報復。”




甚至,如果他們一直被瞞在鼓裡,而他在部隊裡能有所建樹,兩個孩子都可能變成境外勢力的棋子。但境外勢力沒有被徹底拔除,這話涉及機密,不能告訴葉敏。




不過他透露出來的部分已經足夠點燃彈幕觀眾的情緒,彈幕數量瞬間暴漲:




【臥槽!李文秀這個女人實在是太惡毒了!】




【我以為惡意調包已經是極限了,萬萬沒想到還能被李文秀刷新三觀】




【不是,這個劇情你們覺得合理嗎?小說裡好像沒提過這件事吧?而且到最後她也沒有受到懲罰啊!】




【把小說翻來覆去看了三遍的人表示,小說裡確實沒有這個劇情,但把這件事代入進小說,確實能解釋很多突兀的地方】




【比如後期女主親哥開大報復他們,當時徐家有徐海洋的富豪親爹出資,資產已經雄厚,而孟崢事業才剛起步,徐家不應該怕他。但在他查到某件事後,徐家火速變賣資產全家移民,而他查到的那件事,到結局也只寫了冰山一角】




【對對對,這個點確實很奇怪,當時很多人說爛尾,但




到現在作者也沒修文把事情圓回來,跟這件事聯繫起來一想,邏輯確實通了。】




光聽孟城的話,葉敏就已經很憤怒,再看到彈幕上說李文秀全家居然移民了,心裡怒火瞬間噴湧而出,恨恨道:“活該她吃花生米!”




說完又想起來問:“她那對兒女會怎麼樣?”




“他們會被送去福利院。”




葉敏問:“不會被領養?”




“不會。”




如果說孟城之前說不會有人領養他們,只是基於現實做出的理性猜測,那麼今天他再說這話,語氣可以說非常篤定了。




葉敏沒有細問其中緣由,只道:“行。”




……




雖然大院裡的軍嫂大多沒見過李文秀夫妻,但調包事件大家都知道,所以判決下來後,大家議論得可謂熱火朝天。




這天梁娟來串門,也說起了這件事。




對李文秀和徐海洋夫妻,梁娟是不怎麼同情的。




調包事件發生當天她就在現場,親眼見過李文秀的巧舌如簧,而且她是在炮火紛飛中長大的,最恨漢奸。




哪怕沒調包這件事,她也覺得李文秀死不足惜。




徐海洋雖然沒有李文秀那麼可恨,但作為調包事件的幫兇,被判十年不算冤枉,所以也沒什麼可同情的。




只是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她不免對李文秀那倆孩子心生憐憫,跟葉敏說起時嘆息道:“你說那兩夫妻不為孩子考慮吧,又為了女兒幹出調包這種事,說他們為孩子考慮吧,又能當漢奸,他們被抓是自作自受,但那兄妹倆以後就可憐了。”




【徐家那對兄妹可憐什麼啊!徐家老大從小就沒少欺負女主好吧,摘帽後徐家明明不窮,可徐家老大吃肉,女主只能喝湯,徐家老大上學,女主在家給他洗衣服,等到徐父面臨升職,徐家老大沒考上大學需要工作,女主更是直接被賣給了徐父領導的兒子】




【徐家那個女兒就更不用說了,女主媽媽對她多好啊,從小穿的用的都是同齡小孩中獨一份,孟崢在家待遇都不如她。而且孟崢對她也好,為了讓她能繼續讀書,考上大學都放棄了。她被混混糾纏,孟崢衝上去為她幹架,把人打傷自己坐了牢】




【可她呢?因為怕丟臉,孟崢坐牢後就跟他斷了聯繫,親爹親媽來找,毫不猶豫就認了親。孟崢出獄來找她,她還好意思讓他別打擾她的新生活】




【照這麼說,徐家這兄妹倆完全是吸孟家兄妹的血長大的啊!臥槽我拳頭硬了!】




【所以說這徐家人就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沒一個好的,同情他們不如同情一條狗!】




【狗狗做錯了什麼,要跟他們放在一起被比較?】




看著彈幕上的內容,葉敏不由攥緊拳頭,心裡對那素未蒙面的兄妹倆也生出了濃濃的厭惡。




但不管原著中那對兄妹的所作所為有多可恨,他們現在也只是孩子,她不可能對他們做什麼。




同時她也不可能向他們發散多餘的同情心,便冷著臉說:“再難再




苦,也是他們的報應,誰讓他們有這樣一對父母呢。”




梁娟聽得一愣,像是沒想到葉敏會說出這樣的話。




葉敏也沒打算多解釋,只揉了揉額頭說:“梁姐,我不想多談那一家人。”




“哦哦。”梁娟恍然,隱約明白了葉敏的意思。




她覺得那對兄妹可憐,是因為她只是旁觀者,而對女兒差點被調包的葉敏來說,哪怕李文秀夫妻已經自食惡果,她心裡對他們的痛恨也不會減輕半分。




恨屋及烏,葉敏自然不可能去同情那對兄妹。




想到這裡梁娟面帶歉意道:“是我不對,我不該跟你說這些事。”又轉移話題問,“安安的滿月酒準備得怎麼樣了?有需要幫忙的嗎?”




說到女兒的滿月酒,葉敏臉上露出淺笑:“我們不打算請太多人,只打算朋友之間熱鬧熱鬧,大致上都準備好了,也找了兩個人幫忙,具體得等到那天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