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火 作品

第 164 章 (捉蟲)二合一含40w營養液加更


但每一部分都是有定數的。

治大國如烹小鮮。

就算是皇帝,也得精打細算過日子。

這幾年大周本來就過得艱難,每一年的支出都大於收入,消耗的都是前些年存下來的銀錢。

若是戰爭只應付一邊,那還勉強能撐得下去。

但南寧開戰後,鎮南關加上北疆邊境兩處的消耗量,簡直可以稱得上恐怖。

處處都要錢,每天都要糧。

就算是大周巔峰期,這樣來上一場也得元氣大傷,何況本來就在低谷期。

崇昭帝頭痛:“……能調用的都調用了?”

林大人道:“總不能把根撅了吧,陛下,再擠下去,明年年末的祿米都發不起了。”

崇昭帝沒吭聲,聽著他嚎。

林大人嚎了半天,哭泣的眼睛睜開一條縫,偷偷摸摸抬頭看了眼崇昭帝。

君臣二人對視:“……”

崇昭帝無語,拍拍桌子:“林宗平,你給朕正經些!到底還能撐多久!”

林大人不好意思了一秒,也不跪了,盤腿坐地上,惆悵地嘆了口氣,扣著手給崇昭帝算賬。

“臣沒說謊,將現有的糧草儲備全都榨乾,也不過能撐半個月了。”

要不然就速戰速決,要不然就跟南寧和北疆講和。

可眼下的戰況,南寧和大周哪裡有要講和的意思?趁國之危而來,就是想將大周消耗到死。

將士們在前線拼命,他們這些走後勤的,每天也愁的掉頭髮。

崇昭帝瞭然點頭:“那就是還能撐一個月多些。”

他對自己這位守財奴老臣相當瞭解,林宗平說沒糧了沒錢了,那就得在他給出的剩餘數字上,往上翻個兩三倍。

林宗平這老頭被戳破,有點惱,撲騰了下袖子:“陛下,那也沒多久了啊!”

他說得對,形勢很危急了。

崇昭帝心臟處又開始疼,嚼了顆楊太醫給搓的藥丸,清苦味兒在嘴巴里蔓延開。

他看了這些年各州郡的財簿糧簿,畫了一些收成不錯,可以承受強制徵糧的州郡。

“通知這些地方的官員,強制徵糧,一次不夠,就徵兩次。”

林宗平再次嘆了口氣:“怕是會生出些亂象。”

“亂便鎮壓,”崇昭帝說道:“南寧和北疆,想敲骨吸髓吞了大周,那就看看,到底是大周先死,還是他們先退。”-

被點名的州郡開始徵糧了。

糧草,指的是人吃的糧食和馬吃的草料,後者還在其次,最主要的是糧。

但現在這種情況,糧食很難徵起來。

被徵到的人家心裡會不平衡,心想憑什麼別的地方不徵,就徵我們?

世上最愚鈍的人是百姓,最聰明的人也是百姓。

他們知道現在大周在打仗,時局最不安穩,糧價也飛漲,但萬事都大不過一口吃的,聞見風聲的早就開始囤糧囤鹽。

像小倉鼠一樣,這裡囤一點,那裡囤一點,爛菜葉子也埋地裡。

囤的越多越安心。

官府上交了部分義倉中的糧,帶著衙役到處敲鑼打鼓到處徵糧的時候,看見的就是哭慘抹淚的百姓,以及見底的米缸。

稍微好點的會交一些,一捧,兩捧,半袋。

再多也沒有了,寧願和衙役糾纏到撞牆也沒有。

徵糧歸徵糧,誰也不想鬧出來人命,雞毛蒜皮耍賴的事情特別多,一來二去的,進度緩慢。

上面一個命令,下面官員跑斷腿。

徵糧緩慢,州、郡的長官壓力越來越大,有的地方官員開始暴力征糧。-

湘河郡。

樂安縣。

一大清早的,華縣令被師爺搖醒,“你幹嘛!”

師爺一臉激動的指著縣衙外面:“去去去去去看!”

華縣令嚇得還以為外面出了什麼大案子,連忙穿了鞋跑出去。

誰料打開縣衙的門一看,成堆的糧食就這樣堆在門口。

他拉開門的時候,甚至有裝著糧食的包袱滑了下來,砸在他腳面。

樂安縣的百姓們陸陸續續的往這邊搬著糧食。

有搬豆子的,有搬稻米的,有搬麥面的……各種糧食不一而足,甚至還有烙好的大餅,顯得眼花繚亂。

有的多,是富戶搬來的,一兩車。有窮人家,勒緊褲腰帶擠出來了兩捧糧食,珍惜的用小布袋裝好。

他們放好糧食後,就侷促著站在外面,搓著手。

華縣令呆住了。

“你們…你們這是幹什麼?”

人群中有人道:“俺們聽說要捐糧,就來捐些。”

華縣令連忙說:“咱們湘河三郡遭了災,還在休養生息的時候,不在徵糧的範圍內!我前幾日剛說了,大家應該知道才對啊。”

“是知道。但是我們也想交一點,小恩人在北疆打仗,聽說打了大勝仗呢!別因為沒有吃的,最後輸掉。”

“對啊對啊,我們都知道,是小恩人需要糧食,才來給的……”

他們嘴裡的小恩人,就是七皇子。

距離瘟疫試藥才三年,他們沒有忘記那個小少年。

百姓之中,耿大道:“原本也不咋捨得,但是給七殿下,全給也捨得。”

有人輕咳說:“其實本來想把糧食去放到長生祠的,表示是咱們給七皇子的,結果縣裡好幾個長生祠都堆滿了,我們就來這裡了……”

“鎮南關不是也在打仗?聽說領兵的還是七皇子的舅舅呢,這糧食給小恩人,還是給小恩人舅舅,咱都覺得可以。”

“打仗也是為了咱們,捐點不算啥。”

其實很多人根本不懂得大周現在的局勢,只是聽說小恩人需要,就扛著糧食過來了。

你需要,我就給。

華縣令久久無言。

半晌,他才對著百姓道:“謝謝大家了,我一定會將大家的心意稟明!”

一縣之糧定然不夠,但華縣令沒想到的是,樂安縣百姓捐糧僅僅是個開始。

以樂安縣為中心,捐糧行動迅速輻射到周圍幾個縣,再逐漸擴大至整個湘河郡,最終席捲了湘河旁邊兩個產糧大郡。

三年前瘟疫結束後,三郡百姓給七皇子立的長生祠前,堆滿了糧食。

縣衙、府衙、撫臺等官府衙門,百姓們放了糧,頭也不迴轉身就走,回去的路上,還會順路摘蒼顏花,放在長生祠前。

真正的感恩不是嘴上說說,而是放在心裡,就像七皇子喜歡蒼顏花,所以這種藍色小花,逐漸沉默地開遍了三郡各地。

朝廷徵糧的第一階段任務,短短几天就被這三個還在恢復期的虛弱大郡,推到了爆倉。

其餘州郡的官員不信,可等到親眼看見了那些糧,才終於信了,心神震動,不知如何言語。

事情迅速傳開。

商人中有感慨者,也開始主動捐糧。

文人墨客說起此事,情緒激昂,揮毫落筆:

戰時飢餐無果腹,官吏需徵百姓糧。

徵糧何須惡人面,長生祠前舉蒼顏。

三郡民心,何為民心?

此為民心。

作者有話要說

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