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篩選下鄉地點

 說是看著安排,李姑母也沒直接做主。 

 她等葉容蓁落座,直接攤開資料,對照著把情況解釋的很清楚。 

 “現在插場知青的安置費比插隊知青的高,也能領工資,身邊多是年輕人,只是勞動任務也重,不怎麼缺衛生員,容蓁有覺悟,可以去更缺衛生員的地方插隊。” 

 李姑母看容蓁沒有異議,把插場相關的資料放一邊,開始講下面的。 

 “老區是大多數知青嚮往的地方,革命精神高漲,咱們這邊再往南,糧食一年兩熟,不用擔心餓肚子,西南知青主要負責橡膠這種經濟作物,工分比較值錢。” 

 “南部沿海呢?”李衛紅好奇詢問:“那邊比較溫暖,可能適合養身體。” 

 “那邊是暖和,只是閩省的情況你清楚,海軍比較多,不適合柔弱的小姑娘,”李姑母喝了口侄女衝的紅糖水,甜滋滋的,異常欣慰。 

 高興之下,李姑母做事更妥帖了。 

 她取出南部沿海的資料,給人看了看自己寫的備註:“粵省更不行,那邊離香江、澳城近,能通一些消息,搞得人沒心思建設,一門心思練游泳,等到晚上,成群結隊的人偷著游過去,可惜大部分都留在了水裡。” 

 李衛紅倒抽一口涼氣:“都這樣了他們還要跑?” 

 李姑母有些唏噓,“誰說不是呢,咱們容蓁不適合去那裡養身體。” 

 她沒往細處說,不是怕容蓁偷渡,而是有些話不適合小姑娘聽,那些人裡,有的連家都不要了,怎麼會講道德? 

 葉容蓁輕撫胸口,敬佩地看著她,“要不是您說,我還不知道有這麼多道道呢。” 

 李姑母得意挑眉,拍了拍手中的資料,“嗨呀,主要是提前準備過。” 

 “等等,”李衛紅打斷她的話,湊過去看著那份資料,“姑母,你還沒說這兒呢,聽說東北比較搶手。” 

 這個年代的東北是國家重工業基地,城鎮居民生活水平比較高,而開墾北大荒,將其變成北大倉,是無數復員官兵、知青的奮鬥目標。 

 “那邊的糧食一年一熟,不過地廣人稀,也能吃飽飯,”李姑母有些猶豫:“那邊的冬天又冷又長,不適合養身體。” 

 “適合啊,”李衛紅當即拍掌:“怎麼不適合,容蓁有生活費,會醫術,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冬天時間長,不用上工,能休息好幾個月。” 

 她越說越興奮,拍掌道:“再沒比這裡更適合的地方了!” 

 聽她這麼一說,李姑母也覺得合適,只是:“冬天時間長不代表不用上工,開荒、修渠、挖水庫,樣樣都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