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水華 作品

第6章 以工代賑

 接下來是水泥的燒製,比起火藥來傑洛特認為這才是接下來必須考慮的重點,因為水泥關乎到以工代賑工作的展開,關乎到今年能否完成小型水庫的完成。像什麼西境獨立王國、東境萊德利大公妄圖稱王等事情離他都還比較遙遠,新式軍隊的建立更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但王都災民問題卻是迫在眉睫。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孰重孰輕還是能分得清楚。 

 在救濟板塊中針對災民的計劃便是以工代賑,以工代賑的工字可不是白給的,這個工字代表著大智慧。工,即工作,以工代賑就是用工作來代替直接賑災救濟。 

 眾所周知,封建時代的賑災的一般情況是上邊直接撥款買糧食分發給災民食用,這樣得一直持續到災情結束或者災民有其他渠道謀生為止,通常情況下賑災糧食能抵達災民手裡的有多少,和大人已經為我們詳細的闡釋過,此處便不再贅述。 

 但底層人民的困頓生活卻是無法改變。以農民為例,災情結束後普通農民的生活依舊是以貧窮為主,而土地等生產資料則在災情中被大地主、豪紳之類的中層人士把控,這也就是封建時代最大毒瘤土地兼併。 

 為了活命多數人會選擇變成佃戶被前兩者持續壓榨或者流浪淪為乞丐,這樣的賑災毫無意義頂多算是封建王朝緩解農民起義的手段而已,賑災不僅要給災民們一條活下去的路,還要讓他們在這條路上能夠走得更遠更好。 

 羅斯福新政中採取的以工代賑政策則倡導的是給災民工作而不是麵包,利用工作讓災民們賺取報酬養活自己,而政府再以合理的價格提供糧食、衣物等必要生活物品收回發給他們的薪水與報酬,這樣一來政府的錢只是流轉到災民們手中一下最後還是會回到政府手中,而災民也能在這樣的流轉中獲得生活必需品、改善生活環境並逐步走出困頓。 

 有的人也許會問,這樣政府會不會虧錢?答案是否定的,從資金鍊上來看的確會損失一筆不菲的經費,但事實上這些經費則是轉換成了公共基礎設施或者軍用設施,羅斯福就在新政中投入了大筆的資金修繕水壩、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反過來這些基礎設施也會帶動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而這些基礎設施也在之後的二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