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道的孫桓 作品

第48章 海底廢墟

 送蓉兒登上阿偉的船返回斯摩島之後,海鷗和陳默便馬不停蹄地趕往了布魯市海邊的藍光草實驗室。 

 “……根據斯摩島的位置和附近的洋流變化,藍光草最可能出現的地方就是在如圖標記的這三個位置。”會議室裡,大家都認真看著自己手上平板上圖片上標記的三個紅色的區域,海洋環境方面的專家大林正在向研究所的成員們做著最新的研究成果彙報。 

 海鷗一回到實驗室,便把斯摩島上發現疑似藍光草葉片的事給研究所的各位同事說了,還把村長帶來的海藻糕上的粉末當做樣本帶了回來。大家分別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對這個發現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這次會議就是召集大家互相分享自己分析結果,一同商量進一步計劃的。 

 “我認為斯摩島上發現的藻類碎片有極大的可能不是藍光草。從資料記載來看,藍光草應該是一種深海藻類,如果是被海浪帶到岸邊的話,在陸地或者淺水裡不可能呈現出這種狀態。只是因為一個看起來像藍光草葉片的藻類,就要浪費那麼多的人力和物力,我認為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有人持反對意見。 

 “可是從送過來的藻類粉末樣本來看,裡面確實含有極微量的抗x物質,目前看和一些其他植物的含量差不多,但這可能是因為曬乾加熱破壞了抗x物質原有的分子結構導致的。我又對它的碳氮比做了檢測,確實很接近之前發現的抗x物質。我想說的是,既然有希望,哪怕是很小的希望,我們也應該去找找看。”有人則贊同去藍光草可能出現的地方尋找藍光草的計劃。 

 “圖示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以我們實驗室的人力,要把整個區域都找一遍,要花費的時間恐怕要很久。”又有人指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會議室裡頓時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望向海鷗的方向。 

 是的,即使有了藍光草可能存在的位置,可真要在茫茫大海中尋找到藍光草,還是無異於大海撈針的行為。可這樣一種可能性擺在眼前,不去找也許就會錯失消除藍霧災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