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尚和 作品

第130章 請辭

 看來,這老傢伙也打算離開朝廷了。當然,顧汾和王啟之間雖然存在某些分歧,但上奏摺子中,用詞則十分婉轉,表示自己身不力行、年邁昏聵等等,總之以年歲已高的緣由辭去尚書職位。這很正常,畢竟顧汾已古稀之年,到頤養天年的時候了。 

 可是,顧汾是這麼說,放在旁人眼中不是這麼看——刑部官員集體到內閣討個說法已經夠引人注目了,這會兒在多出個老臣請辭,怕是又要掀起一陣波瀾。這是於子健的考量,卻得不到皇帝的理解。 

 “你是吏部尚書,這件事還需要考慮旁人的態度?除了朕以外,你還有什麼可怕的?”王啟清楚於子健的想法,但正因如此就該當機立斷。王啟固然想提拔孫克勤這位太子黨上來,但也沒必要給顧汾什麼“好臉色”。“請辭就請辭吧,正好,讓右侍郎孫克勤上來。正好他可以壓下刑部的氣焰。” 

 這話給於子健帶來了不小的震撼,但沒說些什麼,領命而去。做者無意,聽者有心,於尚書開始自己的小算盤,心想孫侍郎可是太子黨,皇帝又這麼明目張膽地提拔上來,是打算做什麼? 

 左侍郎胡大人是顧汾的門生,卻是默認的帝黨,這樣的安排,豈不是令內閣就剩下樂正尚書一位?於子健思維實在發散,竟然感嘆起樂正陽的未來。獨自一人在內閣裡,日子怕是不好過。 

 王啟的一道旨意很快引起了內閣和六部衙門的震動。畢竟,顧汾去年還參與了,而且憑著老臣的地位,這…… 

 眾人猜測紛紛,但華青雲身為首輔和事實上的百官之首默不作聲。他懷疑,顧汾可能是憑藉請辭,希望皇帝能給個說法——頑固得很。這老傢伙,真是不查明真相不回頭。 

 明明皇帝都刻意隱瞞了,顧汾為什麼上頭去追求真相呢?華青雲不知道的是,這便是顧汾的原則。無論是身在大理寺還是刑部,顧汾對於執法和律例的追求,是尋常官宦所不能理解的。 

 只是這樣,王啟在朝會之日就遭到了一部分刑部官員的異議。他們居然公開和皇帝對著幹,讓大臣們面面相覷。 

 尤其是這日朝會,還有幾位重要的藩王前來,更是引起緊張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