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而知禮節 作品

第88章 宋明紛爭三

 趙匡胤對部將們的表現很滿意,同時也向將士們許諾打贏了這仗馬上把封樁錢拿出來厚賞三軍。

 這個黑臉漢子也是個老武夫了,對於手下的丘八們是個什麼德行也是清楚的很。

 這幫夯貨,你要是賞賜不到位,到了戰場上,沒準就消極怠工。

 沒辦法,晚唐五代的風氣就是如此,也是老傳統了。

 桀驁了些,但確實有這個資格。別管馴服起來多不容易,能打是真能打。

 大宋武力衰弱的根源,得找燭影斧聲的趙二。

 什麼遠程指揮,監軍干預就不說,最重要的是當兵的性價比大大降低了。

 宋太祖趙匡胤在位的16年當中,一共舉行了15次科舉考試,而在這15次科舉考試當中,一共錄取了188個文人。這是延續了唐朝的風格。

 而到趙光義當政,頭一次就錄取了三百多,另外還將已經參加過15次科舉,卻仍未高中的184人全部“賜出身”。

 二十年間近萬人進入大宋公務員隊伍。成年男子幾百分之一的錄取比例。

 這是什麼概率?做什麼武夫啊,瘋了嗎?

 所謂窮文富武,打熬力氣、苦練技藝本就比讀書要更費錢,冒著生命危險征戰四方,前程未必能撈到,一身傷倒是少不了。

 就算是立下大功又如何,現在的武將不比從前可以出將入相,哪怕官至節度使也只是個虛名。

 論權力、論富貴,哪裡比得了文官?投入大,收益小,賠本的買賣誰做啊。

 大宋中產階級紛紛拋棄武夫路線,改走科舉入仕。

 如此一來,大宋文風鼎盛而武力不彰就不足為奇了。

 趙二表示,我也很委屈啊。畢竟是燭光斧影上來的,不得拉攏天下士人嗎?

 多錄取些,我車神的地位也好穩固些。

 而且那幫子丘八,太tm可惡了。

 我不就是打完北漢沒有發賞錢,這些混蛋就敢給我消極怠工。戰場上稍微出點問題就要擁立趙德昭。

 就是因為這幫混賬,才害得我驢車漂移。

 要不是我車技驚人,及時趕回後方穩住局面,這幫子五代傳下來的殺才指不定就要再玩一把黃袍加身的遊戲了。

 不比他被遼國欺上門急惶惶要遷都,後來好不容易打贏了還年年輸歲幣,又舔著臉去泰山封禪的兒子,趙二雖然菜了些,但還是很有志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