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26章 ——始皇謠言其一——為打賞加更

 秦王絕學佛山無影腳啟動: 

 “朕讓你無風不起浪,朕讓你打幌子!你氣死朕了” 

 那是一腳接一腳,朝臣不敢逾越上去阻攔,只得一個接一個的勸解,這時,胡亥那是打心裡開心。 

 我親愛的愚蠢的歐豆豆呦,活該呀你! 

 “哈哈”胡亥臉色一變,我怎麼笑出聲了? 

 連忙捂住嘴巴,嬴政已經來到面前:“好笑是吧?朕讓你篡位!朕讓你二世而亡!” 

 嬴政這是使出了畢生的內力,一腳接一腳,胡亥肉眼看見的圓潤了起來。 

 這下沒人勸解了,扶蘇那是傻,胡亥那可是真活該啊! 

 [而阿房宮的建造原因很簡單:阿房宮中心線一直向南,正對著秦嶺北麓有名的峪口“灃峪口”。 

 南至灃峪口,北至渭河,阿房宮所在地正是這條軸線上的最高處,與文獻的記載意義相合。 

 由此推斷,阿房宮選址具有強烈的軸線意識,這條軸線有可能是秦始皇給統一後的秦帝國都城咸陽所定的軸線。 

 而隨著一統天下,首都咸陽人口劇增,原來的渭北地區受涇水和渭水的限制人滿為患,出於建立“帝在之都”的考慮,嬴政決定於渭南地區建立新的朝宮,把帝王居所轉移過去。 

 而居然關於虛假的阿房還有相關謠言。 

 阿房:姓名為夏玉房,趙國名醫夏無且之女,是秦始皇幼年在趙國首都邯鄲的玩伴,兩人青梅竹馬。 

 後來隨同秦始皇一起來到了秦國,阿房女是秦始皇的第一個女人,兩人還曾經生育了子女,只是並沒有對外公佈。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想立阿房女為皇后,卻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反對,理由就是阿房女是趙國人。趙國與秦國有不共戴天的大仇。 

 阿房女聽聞大臣們的反對意見,想到自己的趙國人身份,悲憤的自殺了。] 

 [我的天啦,真的是越來越離譜,up主翻遍了能夠查閱的歷史資料,居然沒有找到出處,我原以為這是夏無且自己講給司馬遷或者其他人聽被記進了野史。] 

 夏無且那是立馬跪下,俯首在地冷汗直流:“陛下,臣萬萬沒有此念此舉,萬萬不能編造宮闈之事,求陛下明查!” 

 剛才的無且愛我,陛下並沒有說啥,不過是我誇誇自己而已,陛下大度一笑了之。 

 這宮闈之事歷來沾上就是一個“死”字。 

 後人,你快說句話啊!我的命可全在你手裡了。 

 [但關於類似故事的記載我居然找到了一部老電視劇,1994年彎彎拍攝的《秦始皇與阿房女》,男女主角分別是白娘子和劉德凱。 

 也是青梅竹馬,而後阿房和父親、師兄入秦為嬴政煉製長生不老藥,嬴政那是久別重逢就要立她為後,可此時朝政卻被呂不韋和趙姬把持,未能如願。 

 好不容易嬴政親自掌權,要立以為後,阿房卻勸不了嬴政滅趙的想法,無奈自刎而死。 

 up主能查到關於這個謠言的最早出處就是這裡,如果有朋友查到更早的麻煩分享一下。] 

 夏無且那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真怕是以後的自己老不擇言乾的。 

 嬴政其實壓根沒關注夏無且,還在圈踢胡亥:“你們後人排百戲能不能有點腦子? 

 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 

 朕讓你們瞎編,給朕死!” 

 胡亥體型見長,又圓了一圈。 

 [這個謠言最離譜的不是嬴政為阿房修宮殿,而是群臣居然能攔住嬴政的決定,逼得嬴政只得聽從。 

 你要不要去問問秦朝群臣,嬴政要是不願意聽,他們誰能攔得住?嬴政的威望、能力會被群臣威脅住? 

 太離譜啦!] 

 大秦諸臣埋下頭不敢言語,還好這後人瞎編時候沒寫我們的名字,不然要是被傳出來我們脅迫陛下,那可真是提桶就走,說走就走啊! 

 謝謝後人,回家就給你們上香! 

 [第三個廣為人知的謠言:孟姜女哭長城。 

 傳言孟姜女到長城看望自己的丈夫範喜良,但是發現丈夫已死,孟姜女傷心欲絕,失聲痛哭。 

 她這麼一哭,惹得修長城的好幾萬民夫也一起哭,只哭得驚天地泣鬼神,日月無光,地動山搖,引發了劇烈地震。 

 結果,嘩啦啦一連串巨響,長城倒塌了八百里。於是,孟姜女終於在被哭倒的長城石頭下,找到了自己丈夫範喜良的屍骨。 

 要這麼說秦始皇不應該安排範喜良去修長城,該安排他去打胡人,他一死孟姜女一哭,直接天降隕石一波滅了胡人。 

 哇咔咔,莫名其妙和前面連上了,孟姜女一哭,大戰仙人重傷的嬴政在始皇陵被吵醒,而後直接天降隕石! 

 別吵吵,影響朕睡覺!] 

 佛山無影腳持續啟動中:“孟姜女是吧! 

 哭長城是吧! 

 逆子,你還哭!你想學孟姜女是吧? 

 她哭到長城,你要哭死朕是吧? 

 混蛋!受死!” 

 胡亥此時像我家過年剛斬的那頭二百八十斤的胖豬,好圓潤啊! 

 [而這個謠言是有原型的,不過和始皇無關,甚至和秦國都沒關係。 

 這個故事的原型是《杞梁妻哭夫》, 

 而且這是寫進了史書的,正史記載。 

 杞梁在齊國與鄰國的戰鬥中不幸陣亡。杞梁的妻子在家鄉的郊外哭迎丈夫的靈柩,並指責了齊國君主對戰死將士的不尊重。 

 而西漢,一個專注於黑始皇的朝代,人家並沒有改成孟姜女和秦朝,只是加了一段杞梁妻子哭倒城牆。 

 到了唐朝,杞梁由春秋的齊國人變成秦朝的燕地之人; 

 杞梁妻的名字出現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 

 杞梁的死因不再是戰死疆場,而是因避役被捉後築於城牆之內,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 

 而築於城牆之內的死屍實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認骨才能辨別。 

 而到唐朝末年,杞梁由秦朝燕人變成了秦朝的老百姓,哭倒的齊國城牆變成了秦始皇的長城。 

 到了宋朝以後,杞梁的名字才變成了範喜良。杞梁妻子的名字也就變成了現在的孟姜女。 

 而這個故事這時候其實並不是很出名。 

 到了明朝中葉時候,因為土木堡之變,明朝由攻變守,為了防備瓦剌入侵,大徵徭役修建長城,老百姓苦啊,可還沒到造反那個地步,直接罵大家也怕死啊。 

 就把孟姜女的故事傳的天下皆知。 

 你以為人家在罵秦始皇,其實人家借古諷今,你明朝皇帝和秦始皇沒什麼兩樣,暴君一個! 

 說到這順帶一提一個題外話:很多穿越小說回去之後總愛把當朝皇帝比作秦始皇稱千古一帝,皇帝還覺得這臣子有眼光! 

 拾柒就兩字:扯淡。 

 你這話哪怕是去和脾氣最好的李世民說,他也得翻臉! 

 秦始皇在整個封建時代對他統一稱呼都是暴君,稍微理解點的認可他一統天下的功績然後接著罵他暴君。 

 你要是遇到李世民都還好,遇到朱元璋,那我恭喜你中大獎了,九族消消樂瞭解一下? 

 朱元璋壓根就瞧不上秦始皇。 

 他建了一座歷代帝王廟,從三皇五帝一直到明朝建立之前他認可的君王請進去,延續他們的祭祀。 

 三皇五帝→堯舜禹→周武王過了就直接是劉邦。 

 就沒有秦始皇,歷代帝王廟,皇帝制度的建立者居然沒在裡面,確實有點好笑。 

 第二:秦皇后期求長生被方士騙這回事有吧? 

 到明清年間,所謂長生藥不死藥,皇帝基本都不太信了,畢竟前面那麼多榜樣。 

 當然,老朱家那位道士皇帝多少有點本領在身上! 

 別人吃仙丹活不過三四十,有的吃了直接暴斃。 

 人家自產自食,自己煉丹自己吃。 

 有毒的丹藥吃了那麼多居然活了六十歲! 

 其次不吉利,你想想嬴政死後李斯趙高矯詔扶胡亥登基,逼死嫡長子扶蘇,胡亥登基又把兄弟姊妹殺了個乾乾淨淨,自滅三族,二世而亡。 

 哪個皇帝聽你誇他像秦始皇,他還能高興的,那他可能是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不信這些。] 

 而正在看始皇笑話的朱元璋聽到後人說他居然沒把始皇放進帝王廟,難得沒有生氣,咱可是千古一帝呀,咱的有度量能聽意見。 

 聽到土木堡之變也只是嘆一聲子孫不爭氣,多半打了敗仗損失精銳,不過起碼還知道修長城防禦。 

 努努力,爭取我這輩子把胡人都趕走,兒孫不必有這些憂患,一個個太沒用了,胡人都打不過,還得我這祖宗上! 

 正在思索此次出征安排之間,突然聽到老朱家出了個道士皇帝,不僅學秦皇漢武求長生吃丹藥,居然還自己煉丹! 

 這可真是滿滿的驚喜! 

 “標兒,你和雄英到底咋教的後代兒孫? 

 就算那後人說的對,沒有什麼萬古不移的法可以治天下,你們把咱皇明祖訓丟了,咱也認了! 

 可這吃丹藥,歷朝歷代死於這上面的君王還少嗎? 

 求仙問道有一個真的求到了嗎? 

 這鱉孫還自己煉丹,咱走南闖北見那些神棍煉丹都是日日夜夜的煉。 

 這鱉孫不用上朝的嗎?你們就這樣教的後代??” 

 “爹,我不知道啊,你知道我不是這樣人!” 

 “爺爺,偶也木知啊,偶才六歲!” 

 朱標父子兩眼無神互相觀望,我們血脈應該不至於出這麼神奇的後代吧? 

 大明 嘉靖年間 

 朱厚熜就完全沒有這些煩惱,而且他很肯定這個道士皇帝說的就是自己。 

 反手就是一粒仙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邊看著天幕,一邊吃下一粒丹藥,絲毫沒有在意上面說的那些丹藥有毒的話語。 

 自個煉的丹,吃著就是放心,而且剛才後人也說了,自己靠吃丹藥活到了六十歲。 

 畢竟自從成祖皇帝朱棣之後,自己這一脈下來的皇帝,就沒一個上五十歲的,上四十歲的皇帝,都只有一個憲宗皇帝上了四十歲,結果四十一就死了,其他的都是三十多沒的。 

 那我為什麼能活到六十?還不是因為我丹藥煉的好? 

 這丹藥就算不能讓自己長生,最少也能讓自己延壽不是。 

 大秦 咸陽 

 李斯也不敢在思索如何辱罵叔孫通的事情了,之前只知道自己和趙高扶胡亥登基,也許是登基之後大興土木、不理朝政、沉迷美色導致二世而亡。 

 這下可真是滿滿的驚喜,這胡亥怎麼敢的呀? 這比二世而亡可狠多了,陛下一脈絕祀,如果我之前還有三成機會可以活命,現在不到一成。 

 連忙匍匐在地磕頭請罪,諸位朝臣也是連忙跪下,只想今天要是生病,那該多好呀,這驚嚇一個比一個大,本以為長公子被逼死,大秦二世而亡已經是最大的驚嚇了! 

 這胡亥居然殺光了兄弟姐妹,這這這可如何是好? 

 而始皇也停下了毆打胡亥,胡亥以為父皇放過自己了,抬頭去只看見太阿劍抵在自己面前,連忙口稱:“父皇,父皇饒命啊,我可是您兒子,您饒我一條命,讓我當個庶民,讓我去給先王守陵都行啊!父皇饒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