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37章 ——亡秦者胡、北卻匈奴——再次為大佬加更

 大明 應天府 

 朱元璋拍著朱標肩膀大笑著說道:“好啊,好啊,標兒你這後代說的這句真是熱血沸騰,咱大明就不該學他們,什麼和親結盟納貢,簡直丟死人了。” 

 朱標有心想說可能是四弟後代,可想了想要是說出來四弟又要被打,四弟一把年紀了還幫著雄英上戰場守護天下。算了吧,還是別提醒老爹了。 

 俺可不是老無賴:大明什麼意思? 

 唐——李世民——(哭啼小王子):大明什麼意思? 

 北宋——趙匡胤——(天冷加衣服):大明說的對。 

 俺可不是老無賴:說大宋倒是說的挺對,大漢可不這樣。 

 哭啼小王子:就是,大唐可不這樣,說大宋倒是說的挺對的。 

 [而有的選的情況下,胡人更願意交易,畢竟歷朝歷代中原王朝北方邊防軍基本都是最強的那批駐守,因為那是唯一可能顛覆中原王朝的地方。 

 而長城又始終建在易守難攻的地方,你進來了萬一速度沒跟上很容易就會被圍住把小命丟了。 

 而楊堅和李世民玩的更六,一個聖人可汗,一個天可汗,在草原各部裡面玩均勢政策,永遠扶持老二幹老大的,英國人來了都得叫一句祖師爺。 

 插一句題外話:如何讓隋朝避免二世而亡? 

 如果說秦朝的二世而亡還能說是胡亥篡位換成扶蘇可能還有點救。 

 那隋是真的沒得救了。楊堅總共五個兒子。太子楊勇廢物一個,那麼多年沒幹過楊廣,太子被廢。 

 而楊廣,肯定有人說他是雄才大略太急躁了,可你就說他亡沒亡國吧。 

 至於剩下三個兒子:楊俊、楊秀、楊諒更是一個比一個廢物。 

 在下諸葛拾柒不才,有妙計可解。 

 楊堅是李淵姨父對吧,那直接收李淵為兒子呀,反正李淵他爹早死了,然後立為太子,把李世民立為太孫。 

 也不要覺得離譜,後面五代十國,基本都是義子繼位,而且人家還不是篡位,是皇帝正兒八經傳給乾兒子的。] 

 大隋 大興城 

 現在還在擔任千牛備身的李淵只覺得是無妄之災,之前提到大唐李姓,好歹還用也許時隔多年,或是其他朝代或是幾百年之後朝綱不振,後世子孫無奈起兵糊弄過去,畢竟姨父總不能因為幾百年後的事情幹掉自己吧。 

 現在則是滿滿的驚喜,大隋二世而亡,姨父外甥關係都說出來了,不用想,那唐朝開國君主肯定是自己,這下子完蛋了。 

 楊堅倒是沒管李淵,先是打量了一下太子楊勇、晉王楊廣,側身對著身邊的獨孤皇后說道:“不行再生一個吧,看後人說的怕是一個個也沒比胡亥好到哪裡去。” 

 獨孤皇后也是面露苦色,五個兒子,一個能用的都沒有,天啦,我和陛下的血脈有這麼差嗎? 

 楊堅又轉頭朝跪倒在地的李淵問道:“大外甥,有什麼想說的嗎?” 

 李淵那是重重的一個頭磕下去,大喊道:“父皇,母后,兒臣有罪,篡位謀國,請誅兒臣九族。” 

 楊堅、獨孤皇后:你要不要臉?你該不會是劉邦後代吧?再說了,你就算不是我們義子,也是外甥,誅九族,虧你想的出來,我們可都是你九族,你要不要點臉,直接當乾兒子了。 

 朝堂諸臣也是目瞪口呆,怪不得人家能得天下建立唐朝,看看這和劉邦多像呀,臉都不要了。 

 劉邦:阿嚏,阿嚏,阿嚏,那個混蛋在背後罵乃公。 

 [而始皇大大選擇了和大明一樣的做法,擼起袖子掄起拳頭幹他丫的。 

 為什麼始皇沒有選擇那些低成本的方法? 

 首先前面沒人成功做過,其次始皇六國那麼強都搞死了,你一個匈奴蠻夷朕都搞不定,那不丟死人了。 

 說幹就幹,公元前215年 秦始皇三十二年,始皇開始北巡,巡視邊境。 

 從碣石到漁陽 、代郡、雁門到上郡然後回到咸陽,在親自查看整個邊防情況之後。 

 嬴政決定四拳出擊打跑胡人。 

 第一拳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秦直道,開闢一條咸陽直達北邊邊境的專用軍事通道用於運輸給養。 

 第二拳派出大軍將匈奴攆出去。 

 第三拳修復原有的秦趙燕長城並連接起來。 

 第四拳移民戍邊,遷移內地居民去邊境定居,值得一提順便把六國貴族富戶部分都遷走了。 

 而嬴政這一套堪稱完美解決方案,可是忽略了一個小小的問題,成本——付出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秦滅六國佔領的土地只需要一小段時間,發佈政策穩定民心當地就可以自給自足還能夠給中央提供賦稅,而大軍所到之處還能夠獲得給養,減少了運糧成本。 

 而現在進攻匈奴,運糧成本呈幾何倍數的增加。 

 秦攻匈奴動用的全天下的資源去運糧,山東往西北運糧《史記》記載:這次運糧“率三十鍾而致一石”。 

 三十鍾是古代計量單位,據考證秦朝三十鍾是一百九十二石,一百九十二運到前線只剩下一,可想而知成本之高。 

 而秦滅六國運糧最多使用的是水運,而攻匈奴可全都只有陸運。 

 你可別告訴我沿著黃河逆流而上? 

 那可是黃河西線,自己搜搜視頻看,那可上不去。 

 而這基本上已經到了白起長平之戰那種局面,榨乾國家來贏得這場賭局。 

 而始皇也是知道成本高,所以修建秦直道,可這直道還沒修好,他就已經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掃平匈奴,而秦直道要等到三年之後。 

 為什麼要等到三年之後? 

 因為這三十萬大軍出去是需要全國輸血才能夠堅持下去的,要在保持前線三十萬大軍穩妥的情況下,才能夠從國家抽出些人手來進行秦直道的修建工作。 

 而蒙恬也是不負眾望,成功的將河套這一養馬優質區域的匈奴全部肅清,匈奴向北方遠遁。 

 而第一拳和第二拳成功的情況,始皇連續打出第三拳和第四拳。 

 修長城和移民戍邊,值得一提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萬里長城大多是明朝時候修建的。 

 而這兩樣無疑會加重百姓負擔,賦稅徭役最終的承擔者都是你我這樣的普通民眾。 

 至於到底利在當代還是罪在當代,我們無非代替長城下面的累累白骨表態。 

 但是利在千秋是沒有問題,我們這些後人可以說時候北卻匈奴,修長城是對的。 

 可如果僅僅到此為止停下多好,可始皇認為北方匈奴是胡人,那南越蠻夷也是胡人,南胡也是胡,北胡都被我攆跑了,南胡也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