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28章 三十六計之美人計!東昌前哨戰——破滑口五千大軍。

 【華夏這個古老民族的忍耐力是極強的,但凡還有一口吃的能活命,多數人都不願意捨去生命去拼的。】 

 【可往往這樣的忍耐是得不到皇帝、官員的一絲憐憫的,他們只會認為你好欺負,要把你手中最後一粒米、一滴水都給你奪走。】 

 【直到大家抄起刀子要掀翻這個世道的時候,他們才會用正眼看你一眼。】 

 ———— 

 大明 北京 

 姚廣孝不知何時停下轉動手中的佛珠,喃喃自語。 

 “漢亡於外戚,唐亡於藩鎮,宋亡於外敵。” 

 “不對,不對,是土地,是糧食。” 

 “凡是征伐天下所得國者,民間人口銳減、百廢待興,皇帝必會與民生息、重新分劃土地,歷經兩三代便會迎來大治盛世。” 

 “隨著時間推移,土地又會從多數人聚集在少數人手裡,若是再有天災人禍,便如熊熊烈火一般燒掉整個王朝。” 

 “週而復始,皆是如此!” 

 “自始皇定帝制,為什麼從未有王朝能超脫出去,為什麼?” 

 手中佛珠跟隨自己聲音不停轉動起來,越來越快,越來越快,直到絲線崩裂開來,佛珠碎落一地。 

 朱棣還沉浸在打兒子的樂趣之中,絲毫沒有注意到。 

 如果他有一絲關注,那他應該能夠看到老和尚的臉從長久的疑惑不解變的又仿似恍然大悟一般,口中說出連他自己都不能聽清楚的喃喃自語。 

 “因為,皇帝就是最大的地主。” 

 隔越百年時空,崇禎帝倒是悟出了和姚廣孝差不多的東西。 

 皇室藩王、貪官汙吏、地主士紳把百姓土地拿走,讓他們只能當佃戶為生,還加以重稅,若是像此時一樣,內有天災、外有異族、朝堂黨爭不斷,可真是一副亡國景象。 

 朕本自私、懦弱、無能,或許是因為早已知曉朕本是亡國之君吧,朕想試試能不能讓這天下百姓一日能食三餐、三餐皆有米飯。 

 至於官員、地主、藩王的咒罵,很重要嗎? 

 朕本來就是亡國之君,還能有比這更惡毒的詛咒嗎? 

 這天下再差還能有異族入關更差嗎? 

 ———— 

 【盛庸、何福這時不敢再猶豫,去可能打不過朱棣,也許會贏,也許會敗會死。】 

 【可如果不去,朱棣堵死運糧通道,那他們肯定會死。】 

 【朱棣前鋒軍已經到達濟寧城外的東平,幾乎已經算得上是切斷了運糧通道。】 

 【隨即點齊兵馬火速南下堵截朱棣,至少要在燕軍主力攻破濟寧之前堵住,不然這仗就不用打了,要麼投降,要麼餓死。】 

 【盛庸命孫霖、唐禮帶前鋒五千人營於滑口威脅朱棣側翼,準備來一招出其不備。】 

 【卻不想朱棣俘虜了一支運糧隊,探查得知盛庸駐紮東昌、前鋒軍五千人在孫霖的帶領下駐紮滑口的消息。】 

 ———— 

 【此事在《明史》《明史紀事本末》記載的主要指揮官是盛庸和鐵鉉。】 

 【為什麼?是為了把為數不多的功勞扣到鐵鉉頭上。】 

 【畢竟在後面的大敗中,鐵鉉又不在了,指揮官又換成盛庸和何福了。】 

 【薛定諤的鐵鉉?】 

 【這群文人真的令人噁心,並且也太侮辱鐵鉉了,至少人家坦然赴死。】 

 ———— 

 【得知南軍動向,朱棣派遣朱榮、劉江以及王府內監狗兒率領三千騎兵,兵分三路。】 

 【是的,沒聽錯,是一名太監,名字也確實是狗兒,後來朱棣為他賜名王彥。】 

 【因為他的民族特殊性,所以清修《明史》並未提及他。】 

 【同樣因為身份問題,所以史書記載很少,但在大學士楊榮在撰寫《敕賜廣寧寺記》中提到了他。】 

 【他在靖難之役兩立戰功,但因為其身份特殊無法封爵,朱棣即位後,便派王彥鎮守遼東,為首任遼東鎮守太監,鎮守遼東三十年,並且在朱棣的幾次遠征漠北、瓦剌行動中,其都有帶兵參與並立下戰功。】 

 ———— 

 大明 正統年間 

 王振陪在小皇帝身邊觀看天幕,聽到此言是胸有大志不可發。 

 他是太監,我也是太監。 

 他被賜姓王,我也姓王。 

 他能做到的事,未必我就不能?我還要遠超於他。 

 太皇太后會死,三楊也會死,熬到天子親政,吾與天子必將如太宗與王彥一般,大破瓦剌,青史留名。 

 ———— 

 【趁夜突襲,打了孫霖一個措手不及,五千前鋒軍幾乎全軍覆沒,收穫馬三千匹,俘虜了都指揮唐禮等四名主要軍官。】 

 【主將孫霖:僅以身免。】 

 【因為此詞有兩個意思:指沒有被殺或者是隻身逃出了險境,而關於孫霖的更多史料沒有查到,但聯繫史書上下文推測孫霖可能是學李景隆單騎回東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