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32章 明朝居然有火車?

 唉,追吧,反正我們是不會回去的,不過君上的廚藝還挺好的,就當帶了個膳夫(周朝廚師官名)去秦國吧。 

 話說回來,我們這算不算俘虜了一國君王到秦國? 

 ———— 

 【不知道是朱棣再次發動了專屬技能——人和!】 

 【還是上一次東昌之戰盛庸、何福就是運用此種作戰模式。】 

 【朱棣知道了南軍戰術,並且針對性的對自己的進攻戰術加以改進。】 

 ———— 

 大明 應天府 

 朱元璋來回打量,最終還是把目光盯在徐達身上,怎麼看都像只有徐達兒子才會成為臥底,利益相關啊。 

 徐達也是苦不堪言,老大不應該如此無智,家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做這樣的事,只能是他弟弟做的。 

 可老二才八歲,老三更是幼童…… 

 會是誰呢? 

 嗯?陛下您瞪我幹嘛? 

 是您當初非說我女兒聰明伶俐,過目不忘,精通四書五經,我女兒才九歲,您就把娃娃親定好了,成年了更是馬上就成親嫁到燕王家去了。 

 您自己選的,現在還能怪我不成? 

 舅子幫姐夫,不對嗎?是您說的家人要互幫互助,互相扶持,我兒子這也算聽您話做的,能怪我嗎? 

 ———— 

 【博主將朱棣戰術總結稱為:步騎協同。】 

 【該戰術需要極強的默契配合,以至於朱棣在戰前會議不停在沙盤數次叮囑主將如何配合、協同作戰。】 

 【譚淵、李彬、邱福、薛祿為中軍,負責牢牢盯住南軍主力,同時不斷組織有序後撤。】 

 【先鋒軍第一支以朱棣率領親衛在自身前軍、中軍不斷撤退的情況下騷擾南軍右翼及前軍,看能否讓南軍陣型發生脫節。】 

 【一旦脫節,緩慢後撤的燕軍就會對脫節軍隊形成一次鉗形攻勢。】 

 【值得一提,這種戰術最早應用是蒙古帝國大軍二次西征時候,速不臺在裡格尼茨戰役運用此種戰術打的波蘭軍隊毫無波瀾。】 

 【怪不得蒙古人編史書把朱棣編成元順帝遺腹子。】 

 【朱棣是深得蒙古騎兵戰術精髓的。】 

 【本來是朱棣打北元以及收降蒙古降卒得來的經驗,人家偏要說朱棣是從孃胎裡帶來的。】 

 ———— 

 大明 應天府 

 徐達終於有了緩解尷尬的理由,再次請戰伐北元,並且就等著朱元璋開口,馬上就申請退朝去研究作戰計劃,終於可以不用在大殿和陛下大眼瞪小眼了。 

 沒想到,朱元璋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想法。 

 “天德,莫急,朕都不急,你急什麼?” 

 “看完天幕再說。” 

 徐達無語,你是不是罵我了? 

 ———— 

 大明 北京 

 剛打開門進來還在安慰屁股被打腫的朱瞻基的大胖瞬間無語了…… 

 之前提這事,好不容易才把爹勸下來,打瓦剌的事情先緩一緩…… 

 你又提,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朱棣的眼神緊緊盯著大胖。 

 “爹,我想辦法湊湊,可就打一年,最多一年半。” 

 “多了兒臣是真沒辦法了,殺了兒臣也沒用。” 

 朱棣轉怒為喜。 

 “好,成交,一年加一年半。” 

 “兩年半。” 

 “好,聽太子爺,聽仁宗陛下的,只打兩年半,多一天都不打。” 

 大胖張了張嘴,卻發現沒有任何語言可以形容他此刻的感受,只能無奈地嘆了口氣,眼神中滿是無語。 

 爹這算數……額……不對……儒家經典跟誰學的? 

 還能這樣解釋? 

 這是不是就是後輩說的閱讀理解? 

 ———— 

 【不過朱棣可能年老體衰並沒勾引到年輕力壯的精銳士兵,僅僅出來了一千多騎兵讓朱棣秀了幾把遠射箭法而外,沒什麼大的交戰,陣型也並未發生脫節。】 

 【盛庸、何福不受干擾,穩步推進,就是要和朱棣打正面。】 

 【一計不成,朱棣還有二弟。】 

 【額,二計。】 

 【朱能和張玉兒子張輔對南軍左翼發動攻擊。】 

 【朱能率一萬騎兵,張輔指揮五千名經過特殊訓練的步兵。】 

 【注意:這五千騎兵應該是坐在騎兵身後或者騎著多餘的馬跟隨在騎兵身後。】 

 【推測應該是第一種,如果是第二種,那可太牛了,明朝特種兵。】 

 【到達戰術位置,這五千步兵跳下馬來,一萬騎兵前去掠陣製造煙塵尋找敵方薄弱位置,掩護五千步兵並指揮其使用弓弩對薄弱點實施定點火力壓制打擊。】 

 【隨後用一批經過特殊訓練的士兵使用定製的特殊標槍。】 

 【特殊標槍長而重,長約六七尺,槍頭帶著鐵釘倒刺,槍尾連著繩索。】 

 【知道幹嘛用的了吧?】 

 【羅馬直呼內行。】 

 【槍頭刺進盾牌、戰車,槍尾人馬齊上緊緊拖拽繩索,把盾牌、戰車拉來傾斜或者倒地,南軍防禦陣線就出現了一個空擋。】 

 【隨後五千名步兵再次對空擋實施精準的火力打擊。】 

 【男人的浪漫來了。】 

 【朱能率重騎兵多次對沖。】 

 【並且可能還導致南軍陣線因彈藥被錯誤擊發引起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