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徐皇后

 “先說好,國朝附近千里不行,咱前腳走,你後腳就會打起靖難旗號造反。” 

 朱棣用力的拍了拍朱高煦肩膀,神色認真的望著他說道:“咱不希望從我以後朱家人手上還有親人的血!” 

 “至少你和你大哥,你兒子和瞻基這兩代不行,多的咱也管不到了,隨他們去吧。” 

 朱高煦猛點頭,行吧,總比待在大明這也不成那也不成好。 

 哼,不是總說我只會打仗不會治國嗎? 

 我去蠻夷之地再造華夏,變夷為夏,立下不世之功,我一定要證明我不比大哥差! 

 “大孫,過來。”朱棣笑眯眯的看著朱瞻基。 

 朱瞻基捂著屁股走了過來。朱棣一腳踢去。 

 “爺爺,我又咋了?” 

 “沒事,這腳你是幫你爹挨的,等會你爹回來你自己去踢一腳。” 

 “咱剛才說的,你都聽見了?” 

 “你兒子咱管不到,但你最好記得咱剛才說的,不然來日到了幽冥之地咱打死你!” 

 朱瞻基委屈的點了點頭,您就不能留著等我爹回來去踢他嗎? 

 還讓我去踢? 

 我一個兒子敢去打爹嗎? 

 爹,你怎麼還不回來? 

 太廟外守衛著的宮人看見門打開了,太子爺正在招手,連忙跑上前去。 

 “再去弄幾份燒雞、燒鵝來,太祖爺爺說他在下面和中山王正在喝酒,中山王想吃燒鵝了,快快去。” 

 宮人呆在原地,木訥的點了點頭,又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臉頰兩邊,又指了指自己的袖子。 

 朱高熾連忙用衣袖將臉上油水擦掉誇獎道。 

 “懂事哈!” 

 “等會我去讓陛下將你調到太子府來。” 

 宮人連忙跪下謝恩,朱高熾連忙讓他起來。 

 “快去,別讓太祖和中山王等急了。” 

 太廟內朱元璋的畫像和徐達的靈位不停的抖動,也許是外面風太大了吧。 

 ———— 

 大唐 長安 

 李世民強忍著頭痛,呆呆的望著長孫皇后。 

 “你……” 

 “我……” 

 觀音婢也是十八歲為我誕下高明,又生青雀、麗質,所以觀音婢也會早早離我而去嗎? 

 長孫皇后笑笑,滿是寬慰和安撫。 

 “陛下,莫急。” 

 “倒是該趁著天幕言明此事,派人去民間宣講。” 

 “何不加入大唐律法?”李世民按著額頭問道。 

 “陛下,多子多福,律法擋不住的。” 

 “總不能將天下大半之人都判刑吧?”長孫皇后有些無奈的苦笑。 

 “觀音婢,再給朕按一下頭吧,頭昏腦漲的,竟連這點都忘了。”李世民也是苦笑,是啊,多子多福,生不出兒子就一直生,若是能生出兒子,那就更要一直生了。誰又會在乎女人的性命呢? 

 ———— 

 【洪武十三年,徐皇后隨朱棣遠赴北平就藩,入主燕王府。燕王府機構龐大,下轄審理所、典膳所、奉伺所、紀善所、良醫所、典儀所、工正所等 ,徐皇后井井有條地管理內務,使得宮中上下秩序井然。 

 正如朱棣在立後冊文和詔書裡說的那樣,“內助藩國二十餘年”“嬪於肇封,家政輯寧”。】 

 【《明史.成祖仁孝徐皇后列傳》:靖難兵起,王襲大寧,李景隆乘間進圍北平。時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備禦,多稟命於後。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後激勸將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明史記載:北京城保衛戰中很多決定都是徐皇后做的,並且徐皇后還登上城樓激勵守城將士。】 

 【清朝史書專注於黑明朝,並且清朝時期的女性地位低的不能再低了。】 

 【反向思維推導,這個故事真的不能再真了。】 

 ———— 

 清 乾隆年間 

 “什麼叫專注於黑明朝?” 

 “這不是歷朝歷代的傳統嗎?” 

 “再者說朕不是搞了貳臣傳嗎?” 

 “朕也是講仁義道德忠孝廉恥的!” 

 乾隆有些生氣,站起來想要吟詩一首批評後輩狹隘的眼光,太監連忙開始研磨…… 

 一息,二息,三息,十息過去了,乾隆坐下來了。 

 ————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軍攻入南京,六月十七日朱棣登基為帝,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冊立王妃徐氏為皇后。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在冊立皇后前特意將洪武時期朱元璋規定的皇后金寶龜紐提升為盤龍紐,立後當日由禮部官員在承天門開讀詔書詔告天下,開創了明清兩代冊立皇后時單獨頒詔詔告天下的先河。】 

 【他可太愛她了。】 

 【並且在立後冊文中提到“濟朕艱難,同勤開國”、“朕登大寶,允賴相成”。 

 又在立後詔書中也提到“朕躬行天討,無內顧之憂”、“同朕恭勤,保茲天命,君臨爾萬姓之上”。】 

 【但在《明太宗實錄》中有一段話:後曰:“太子國家之本,諸王藩屏所資,願擇老成端正之士輔養德器 。” 

 上曰:“此朕所注意也。”又語後曰:“皇考之制,東宮官屬率以廷臣兼之,任使專一,則疑隙不生。今凡宮臣之重者,悉擇廷臣賢者兼之。” 

 後曰:“此先朝鑑戒往古之失,誠良法也,雖萬世當守而行之。”又曰:“長子仁厚,足為令器,不泰 祖宗矣。二子三子 ,陛下宜早教之,惟陛下留意。” 

 上曰:“吾亦知之。”】 

 【《明史》也記載:後嘗言漢、趙二王性不順,官僚宜擇廷臣兼署之。】 

 【徐皇后對朱棣說老大很好,適合當太子。老二老三要好好留意、早早教導。】 

 【正如李家老三李元吉不怎麼樣,朱家老三朱高燧只能說比李元吉好一點。 

 但老二朱高煦你說他造反吧,他是真造反了。 

 但你說這個人壞到哪裡去呢?又沒有具體保真的史料可以拿出來佐證。 

 朱高煦在明實錄的形象可能除了親愛的大侄子朱瞻基,或許還有文人在其中添磚加瓦。 

 畢竟漢王爺是武人嘛,懂得都懂。】 

 ———— 

 大明 北京 

 朱瞻基首先佔據了道德制高點。 

 “二叔,你先造反的,我不過是在史書刪減一下而已。” 

 “何況不一定是我做的,說不定全是文人搞得,畢竟我也沒活太長嘛。” 

 朱高煦冷冷一笑。 

 “那大侄兒,看情況很明顯我失敗了,你會怎麼收拾我呢?” 

 朱瞻基雙手叉腰,義正言辭。 

 “放心,最多囚禁,皇爺爺說了朱家人身上不能再有親人的血了。” 

 “富貴肯定沒了,但讓你平平安安的過完一生肯定沒問題。” 

 “絕對不會讓你暴斃而亡。” 

 嘭,嘭,嘭。 

 朱棣的無影腳雖遲但到。 

 “混小子,你點誰呢?” 

 “你大伯的兒子是壽終正寢,和咱沒關係。” 

 “咱讓你亂說!!!” 

 可憐的朱瞻基有了一對鐵臀。 

 ———— 

 大唐 不講武德的武德年間 

 “直娘賊,李世民你是不是改史書了。” 

 “啊,什麼叫我不怎麼樣?” 

 李元吉氣急敗壞的大罵,李世民不慌不忙的反問道。 

 “老三,你整天攛掇大哥和我鬥,你敢說你沒有等我們兩敗俱傷,你好坐收漁翁之利的想法嗎?” 

 “你敢指天發誓嗎?” 

 李元吉有何不敢?開口就要反駁李世民,又聽的他接著說到。 

 “哦,孤倒是忘了,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都不當回事,但你敢指著天幕發誓嗎?” 

 面對李建成懷疑的眼神,李元吉是真的很想對著天幕發誓的,可這天幕是真的有靈啊,你罵後輩沒事,罵天幕的剛才可都被劈的渣都不剩,我若是發誓,天幕當真了怎麼辦? 

 ———— 

 【永樂五年七月初四,徐皇后去世,年僅四十六歲。 

 《明太宗實錄》記載:徐皇后病危之際,朱棣前往探視,徐皇后囑咐朱棣說:“當今天下雖說太平,不用兵甲,但民生並沒有完全恢復,希望聖上多加體恤。” 

 當朱棣問起皇后還有什麼要說的時,徐皇后說:“在用人時,要廣用賢才,明辨是非邪正,不要因為一個人有小過就棄之不用,也不要因為一個人有小聰明就委以重任,教導子孫以學業為重,對宗室以恩義相待。” 

 並表示自己不能再報答朱棣的恩情,讓他不要驕縱她的孃家人。朱棣聽著,不禁泣不成聲,徐皇后也淚流滿面,在彌留之際還不忘勸朱棣以國為重,說自己生死有命,只希望他棄絕私恩、珍重自愛,別為自己過於傷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