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丘福敗

 感謝“愛吃酸湯魚頭的千珩”“鴻蒙メ天諭祖帝”“唯戀相思(> <”“潛水湖北”“至尊元神”“錦繡坊的烏金猿”“道友,貧道這廂有禮了 ”“予你同行2015 ”“貧道: 缺德道人 ”“銀明君”“楓葉卡西尼 ”“雲山深處”“元始天王”“愛吃梅子醋的炎星辰”“陌如憶”“桃花源中禾上飛 ”“愛離11”“愛看書的仙唐”的打賞。 

 祝諸位:將來勝過往,所得皆所願。 

 ———— 

 【靖難之役導致國防、兵力損失嚴重,朱棣不得不啟用靖難功臣、投降勳貴用數年時間來再次重建國防體系。】 

 【並且西南土司、麓川王朝、青藏高原的帕竹政權等等都急需解決,所以在永樂早期對待北方蒙古人都是以招撫為主。】 

 【而在朱棣處理國內事情的同時,北元也崛起了兩位強者。】 

 【北元已經不太準確,當時蒙古主要分裂成了兩部分。 

 西部衛拉特蒙古(瓦剌)和東部蒙古本部(韃靼)。】 

 【建文四年,韃靼部窩闊臺後裔鬼力赤被擁立為蒙古大汗,鬼力赤稱汗後,阿魯臺為其部下,任太保樞密院知院。】 

 【但二人政見不合。 

 鬼力赤對大明的招降毫無興趣:堂堂黃金家族後人,我鬼力赤就是死也不稱臣、不納貢,但是我愛好和平,我不和你大明打仗。 

 阿魯臺等人則表示要征服瓦剌、統一蒙古,南下擒龍,拿回屬於大元的一切。】 

 【並且鬼力赤並非忽必烈嫡系後裔。】 

 【所以在永樂六年,阿魯臺殺鬼力赤,擁立忽必烈嫡系後裔本雅失裡為可汗,自稱太師。】 

 ———— 

 大元 中都 

 忽必烈罵娘了,漢話混雜著蒙古話,非專業學者可能聽不懂。 

 罵罵咧咧半晌,終於停下。 

 痛,太痛了,如果朕不知道三國的故事,不知道曹操與劉協的故事,朕會很開心。 

 朕一定會為你阿魯臺的祖宗們加官進爵,可朕知道這些故事並且熟讀儒家經典。 

 什麼太師與可汗,這明明是魏王與漢獻帝啊!!! 

 ———— 

 【明朝對於北方異族是大加防範,尤其是蒙古人,更是重中之重。】 

 【雖然早期朱棣只能採取懷柔政策,但其一邊在西北方向遠至新疆、東北遠至女真區域大力擴充衛所。 

 另一邊派遣陳誠從哈密出境一路冊封拉攏,最遠到達了中亞的帖木兒汗國。】 

 【這一盛況被《明史·西域傳》稱為:西域大小諸國莫不稽首稱臣,獻琛恐後。】 

 【為大家摘錄一下對於明朝陳誠的評價:一生忠貞為國,成功出使安南,不辱使命,五出陽關,翻雪山、過叢林、走戈壁、艱苦跋涉數萬裡,五使西域,重開“絲綢之路”。 

 與鄭和一海一陸為明王朝打開外交外貿事業的大門,開創明永樂年萬國來朝盛景,史學家謝國楨稱其功不減於鄭和。 

 尤其是推行對西域諸國“一視而無間”的外交策略,“從此萬方歸德化、不勞徵發定三邊”。 

 被蘇聯歷史學家弗拉基米爾.佐夫譽為十五世紀最傑出的和平使者。】 

 【不得不說陳誠和陳誠之間亦有差距。】 

 ———— 

 近代,靠北省海域 

 東南四省並潮、汕沿海區域最高領導者陳辭修在船上看著天幕,惡狠狠的盯著天幕裡的後輩,彷彿想要將她吃了一般。 

 沒完了是吧!我知道我們肯定敗了,反攻也無望了! 

 但你今日從直播開始到現在提了我們多少次了,你提提其他人不行嗎? 

 混蛋拾柒!無恥! 

 唉,看來我軍全面敗退就在旦夕之間了,過海之後如何生存下來呢?如何處理土著呢?如何留住士兵的心呢? 

 不如學他們分土地?反正島上的人和我們可沒關係,分他們的地,我一點都不心疼。 

 奉化。 

 果然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光頭醒了。除了有些記不清事情外沒什麼大毛病,醫生說可能是摔到頭引發的後遺症,過段時間就能恢復。 

 ———— 

 近代 

 原清朝粥廠,羅盤將軍不信邪的又重新起了一卦,怎麼還是剛才的卦象啊? 

 又起一卦,算算究竟因何事開的聚會…… 

 起完卦看著卦象,一臉不可置信,喜事過海而來……該不會他們會渡海把校長一起逮來吧? 

 他們哪來的船啊? 

 ———— 

 大漢 長安 

 西域?西域!張騫你還活著嗎? 

 下西洋對朕還太遙遠,但西域可近在咫尺,不僅可以對匈奴形成包圍圈,還可以通商各國,外面的好東西可太多了。 

 ———— 

 【朱棣此時已經對蒙古形成了一張巨大的包圍網,只需要騰出手就可以好好收拾他們。】 

 【何況阿魯臺擁立忽必烈後裔,打著興復大元的名號,是可忍孰不可忍!】 

 【永樂七年二月,朱棣派使節赴韃靼,給了他們最後一次機會。 

 要求“相與和好,朕主中國,可汗主朔漠,彼此永遠相安無事。” 

 但此時的蒙古人已經不是曾經那群只懂草原放牧的蒙古人,元朝統治華夏近一個世紀,如今的草原人視野更寬闊,有了更高遠的理想,要再次統治華夏,能躺著享受,誰還願意繼續放牧呢? 

 直接把朱棣派來的使者殺了。 

 朱棣大怒,聲稱“逆命者殲除之”。】 

 【遂為另一位強者,瓦剌部的馬哈木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加封順寧王,牽制阿魯臺。 

 又封太平為賢義王、把禿孛羅為安樂王,給他們提供大量軍械,讓他們進攻阿魯臺。】 

 【同時永樂七年派麾下大將淇國公丘福率軍北伐。】 

 【丘福已經是朱棣為數不多拿得出手的武將了。 

 另一位更拿的出手的武將張輔,此時正在安南平亂,時間上來不及。】 

 ———— 

 【這裡不得不又再度打斷進程,因為明朝特產——野史。】 

 ———— 

 大明 應天府 

 痛,心好痛,為什麼後世文官做的事要我們洪武朝的文官來承擔責任? 

 朱標正在宮人服侍下喝藥,不由得咳了出來,朱元璋連忙上前為兒子順背。 

 “咳咳,爹,沒事。” 

 “我只是都有些可憐老四了,怎麼只要和他有關的不是野史就是謠言。” 

 朱元璋冷哼一聲,表示朱棣都是活該。 

 朱標無奈的笑了笑勸道:“爹,自古天家何來親情?” 

 “老四至少還給我留了一脈後人。” 

 “兒臣也恨他,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 

 “可之後呢?若是兒臣、雄英又早亡,誰還能撐起大明朝?” 

 “允炆嗎?” 

 “老二、老三嗎?” 

 朱元璋看著老二、老三的樣子,做將軍還行,做皇帝?呵呵! 

 老二、老三埋著頭,不敢正視朱元璋,我們做皇帝怎麼就不成了?起碼比胡亥強啊! 

 “唉,罷了,罷了,將朱棣帶回大殿來。” 

 “只是,標兒,若是你這次能活下去,如何安排他?” 

 朱標反問道:“爹,你說是天子大還是皇帝大?” 

 朱元璋伸手就要去摸朱標的額頭,傻孩子該不會摔傻了,突然反應過來,手停在半空之中。 

 周朝王是天子,到了秦漢王是藩王,皇帝才是天子,標兒是想行分封之策,天子統御萬國,將宗室全都分封出去? 

 是極,是咱眼界窄了,這天下比咱想象的大,也比咱想象的富有,並不全是窮山惡水之地,這些豐饒的土地就應該是咱老朱家的。 

 標兒若是做成了,可比李世民的天可汗還要有重量,堪比周公啊! 

 ———— 

 【首先說明一下,關於丘福此次出征情節採用明實錄等較靠前且比較合理的記載。】 

 【至於原因,先給大家看幾段野史,大家就懂了。】 

 【明孝宗時期的兵部尚書劉大夏寫《宣召錄》:且在當時,如國公丘福,稍違節制,遂令數萬兵俱陷虜地。】 

 【劉大夏所言為"數萬俱陷虜地"。這都是有些含糊模稜兩可的說詞,但是聯繫前後文則可知,此時孝宗被太監鼓動,欲派軍隊出征北虜,劉大夏為阻止孝宗,不免對丘福損失有誇大其詞之嫌。】 

 【隨後弘治年間的文人陳洪謨直接引用記載在筆記《治世餘聞》。 

 其後嘉靖朝時期的王世貞在《弇山堂別集》中沿用了這個記載並且又增加了情節: 

 福與王忠和聰俱被執見殺士卒死者數萬人,追削淇國公爵遷其家海南。 

 但是這位仁兄轉頭又在自己寫的《北虜始末志》中寫到: 

 上大怒、刺淇國公丘福等討之而本雅失裡巳。為瓦刺所襲破、與阿魯臺徙臚朐河矣、丘福恃眾不為備、全軍十萬騎皆沒。】 

 【注意,他寫的是十萬騎兵!】 

 【劇情越來越詳細,越來越誇張,後來《明史》直接堂而皇之的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