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57章 破阿魯臺——一徵結束。

 【阿魯臺派遣侄子前去明軍遞交投降書。】 

 ———— 

 大元 中都 

 “立刻派人找匠作把這該死的後輩給我做成石像,送到佛寺,讓僧侶日日夜夜唸經超度,一刻也不準停!” 

 “再派巫師日夜詛咒,朕要讓他下十八層地獄!” 

 是可忍孰不可忍,忽必烈忍無可忍,我大蒙古國祖傳秘術是投降嗎? 

 我不用繼續聽,我都能夠知道這是詐降之術,能詐降最好,不能成功也能拖延些時間!你居然這樣翻譯?這樣解釋!!!朕要送你去見佛祖。 

 ———— 

 現代時空,拾柒有些口渴,順手拿起杯子喝水,瞥見手機居然解鎖了,昨天剛下的敲木魚集功德軟件自己在運作,而且好像出bug,速度之快讓人看不清,一秒鐘漲了十萬功德。 

 手機啊,我錯了,昨天你提示我該網站有風險時候我就應該退出的,我非要在裡面遊蕩三個小時,是我錯了……我現在下殺毒軟件還來得及嗎? 

 大元,忽必烈瞧見後輩只是喝了口水,臉色就越來越難看,莫非朕只是下令就已經起效了? 

 “快,傳召天下寺廟、不管是和尚廟還是道觀,哪怕是尼姑庵,都要刻一個後輩的石像,日夜唸經超度!” 

 “朕送她去見玉皇大帝、如來佛祖、觀世音,還要讓她去閻王面前懺悔自己的罪過。” 

 劉秉忠扶額苦笑 

 ……大汗……陛下…… 

 重要的是這個嗎? 

 更重要的不應該是大元不到百年就退出中原,還被人在草原一路追殺嗎? 

 不過調侃兩句,您就如此,那上期的始皇以及一直被拉出來鞭屍的宋朝和孫權,豈不是要衝進天幕殺了後輩才能罷休? 

 ———— 

 【 朱棣百分之百肯定阿魯臺是詐降,但沒事,我總不能該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視而不見吧。我配合你,演,接著演。】 

 【你想拖延時間,我還想讓士兵休息一會喘口氣恢復體力。】 

 【朱棣立馬讓在後方中軍的金幼孜寫一份招降書快馬加鞭送來,送到不久在返回途中,阿魯臺大軍衝鋒了!】 

 【阿魯臺也許意識到了朱棣其實沒帶多少人,至少人比自己少,八十萬對六十萬,優勢在我。】 

 ———— 

 浙江 某醫院 

 “咳咳咳”老人艱難的側過頭問向身邊的兒子。 

 “這句話,我怎麼感覺好熟悉?” 

 “總感覺在哪裡聽過?” 

 “是哪位猛將說的嗎?” 

 兒子不忍在這個時候刺激老頭,只得含含糊糊弄過去,只期待父親能早點好起來,不然這個新年怕是要和一群人一起過了…… 

 ———— 

 【阿魯臺率先發動攻擊,但這個人思想有問題,你知道吧?】 

 【阿魯臺的想法:能不打就不打,能跑就跑,即便要打也是拖延時間,派出部隊帶著老弱婦孺以及金銀財寶趁著時間先跑。】 

 【想法沒大問題,但總得有個主次吧,他沒有,全都想要。 

 就像你需要一個男生既要有錢、長的還帥、身體還好、還能抽時間陪你、偶爾還有浪漫、時時刻刻都能陪你聊天、懂你的喜怒哀樂。 

 什麼都想要,結果什麼都得不到。 

 恰好,阿魯臺完美符合這一定律。】 

 【阿魯臺想跑,出戰拖延一下時間就行,但其他各部首領貴族趁著日光一看,呦,小小朱棣才這麼些人,給我幹他啊。 

 幹掉他我們還跑什麼? 

 一路打到北京南京重建大元!】 

 【能在花花世界躺在家裡吃著大米飯、吃肉喝酒,身邊是溫婉的江南女子伺候著,誰還願意在大草原上放牧,連洗澡都不方便。】 

 【即便你是歷史上皇權最集中的皇帝,你也不能違抗你手下大多數的人共同意願,更何況是阿魯臺,所以本來只是一場拖延時間的戰鬥,硬生生從此刻變成了決戰。】 

 【阿魯臺強烈反對,雙方還在僵持協商之中,諸葛朱棣再次上線,歷史上的諸葛亮送女裝給司馬懿,三國演義的諸葛亮罵死王朗。 

 小子諸葛朱棣不才,只能派出數百名勇士來你們陣前叫罵,罵的應該很髒,參考小時候街頭巷尾的罵戰,可能上到鐵木真、下到北元皇帝都被罵了一遍。其中可能還摻雜著對各部貴族母親、妻子的親切問候。】 

 【人是理性動物,但大多數情況下人都是不理性的。】 

 【阿魯臺徹底壓制不住貴族的戰意,匆忙制定了一個戰術——先下手為強。】 

 【金幼孜的《北征錄》記載首先交戰的是左翼何福部,但《明實錄》記載的卻是右翼鄭亨部。】 

 【是不是覺得拾柒又要說文人篡改,陰謀論?】 

 【錯!】 

 【熟悉蒙古西征的朋友一定知道有一個極具經典蒙古人色彩的戰術:韃靼率先向何福方進攻,但是沒有交戰,直接迂迴到何福側翼。 

 這只是障眼法,讓明軍注意力轉向左翼,做出佯攻,若是能夠讓朱棣以為韃靼要大舉進攻左翼,親自帶兵救援那就更好。 

 另有一部則快速衝向鄭亨部直接進行攻擊,若是朱棣救援,那就直接截斷陣型將鄭亨部圍殲。若是不救援,也可以打個時間差重創鄭亨部。】 

 【而金幼孜記載何福首先接敵應該是根據左翼的鼓聲、號角聲最先響起來進行判斷的,】 

 【阿魯臺的這個計劃很完美,可他對面偏偏是朱棣。 

 朱棣是誰?朱棣可是比蒙古人還蒙古人的大明皇帝。 

 這套戰術且不說朱棣還是藩王征伐北元時候用過多少次,單單是靖難之役朱棣就用了無數次。】 

 【朱棣擊敗對手的方式很簡單,以力破之。 

 朱棣率領宿衛、親兵共一千騎兵為先鋒軍,直衝韃靼陣型而去。 

 史書對朱棣的這次進攻記載:人百其勇,箭如雨下,殺聲震天。 

 後續的燕山護衛、三千營緊隨其後,直接打垮了阿魯臺的前軍陣型,熟悉的劇情再次上演,毫無士氣,潰散而逃。 

 可他們逃了,進攻明軍左右翼的韃靼部隊就成了朱棣的盤中菜。 

 負責進攻鄭亨的部隊被朱棣和鄭亨夾擊,大敗。 

 負責佯攻何福的部隊發現前軍被擊潰直接逃了。】 

 【而阿魯臺和貴族們呢?】 

 【在前軍被擊潰的時候,他們頭也不回的就走了,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 

 【明軍在朱棣的帶領下,全線展開追擊。】 

 【金幼孜跟隨著中軍推進,北征錄記載:六月十一中午,經過長秀川的河谷道,看見河邊兩岸、漫山遍野都是韃靼拋棄的輜重,數不清的馬車、牛車、帳篷、財寶。 

 一直走到晚上,都還在大量輜重的包圍中,綿延百餘里地。 

 六月十二,往前行進,又看到了漫山遍野數不清的牛羊馬、獵犬。】 

 【該段記載可以判定為真,不僅僅因為他是珍貴的第一手史料。 

 一百萬個窮人一人拿出一塊錢也是一筆鉅款,何況是數十萬乃至百萬的牧民的身家,再加上貴族的珍藏。 

 朱棣全速追擊,他們除了必要的口糧、馬匹這些必須留下,為了逃亡成功,可能盔甲這些會影響速度的東西可能都不得不拋棄。】 

 【但即便是這樣,速度還是太慢了。】 

 【六月十三,朱棣在曲回津(有的文獻寫作回曲津)追上了韃靼的殿後部隊,為了保護數十萬的民眾能夠撤離,阿魯臺不得不又在此地和朱棣交戰拖延時間,韃靼騎兵發起反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