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61章 太宗?成祖?

 感謝“喜歡躺平的鹹魚”“愛吃番茄的小魚”“愛吃白菜炒雞蛋的青祖”“楓葉卡西尼”“鴻蒙メ天諭祖帝”“道友,貧道這廂有禮了”“養老帝君”“至尊元神”“銀明君”“愛離11”“貧道: 缺德道人”“熊山道的冷厲 ”“愛吃梅子醋的炎星辰”“陌如憶”的打賞。 

 祝各位大佬:身體健康,財源廣進。 

 ps:接受大家的建議,幽冥寫在最後面了,不喜歡書友的看到“幽冥之地”四個大字就可以退出等明天更新。 

 ———— 

 【朱棣死後與徐皇后合葬,愛情最美好的模樣,生則同眠死則同穴。】 

 【還有一個很孝順的兒子,朱高熾為父親上尊諡稱“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孝文皇帝”,廟號太宗。】 

 ———— 

 大漢 長安 

 劉徹不自信的揉了揉眼睛,又摳了摳耳朵,朕沒有看錯吧?也沒有聽錯吧? 

 他的諡號為什麼這麼長? 

 大漢無非在諡號前加一個孝字而已,怎麼後世變成了這樣? 

 誰做的!!!! 

 ———— 

 武週年間 

 “阿嚏。”年邁的武則天緊緊了衣服,怎麼感覺有個小哥哥對我心心念唸的在想我? 

 奇哉怪哉。 

 ———— 

 【但後來,朱棣後代中出了一個做事風格很像朱元璋的皇帝。 

 要麼不做,要麼做絕!】 

 ———— 

 大明 應天府 

 看著朱標愁眉苦臉的樣子,朱元璋難得主動逗樂一下。 

 “標兒,你看,用後輩的話說咱這叫風評被害啊。” 

 “咱啥時候是這樣做事的?” 

 望向跪著的文官問道:“你們說對吧?” 

 彷彿酒吧放著嗨歌,文官瘋狂點頭,不知道還以為瘋狂星期四的活動提前出現在大明瞭。 

 朱標看著文官的樣子啞然失笑,爹,你這算是烽火戲諸侯? 

 —— 

 【現在站在你面前的是:“三天金闋無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聖尊開真仁化大帝”與“三天金闋無上玉堂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聖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的兒子。 

 靈霄上清統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 

 九天弘教普濟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陽真人元虛玄應開化伏魔忠孝帝君。 

 上大羅天仙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 

 雷軒、天池釣叟——嘉靖帝是也。】 

 【我可不是為了我自己的正統地位,我只是認為“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祖宗永樂帝明明有功,怎麼能叫太宗呢? 

 應該叫成祖啊!】 

 【而他不止改了永樂大帝的廟號,還把永樂大帝的諡號也改了,原本的"體天"變"啟天","廣運"變"肇運"。 

 意思也從繼承變成了開創,把永樂大帝撂在謀朝篡位的牌子上不提,還往上狠狠釘了兩顆釘子,可謂為了自己的正統,不惜祖宗的謀逆。】 

 ———— 

 嘉靖帝之前各位大明皇帝傻眼了,與之相比改廟號、諡號都還是小問題。 

 他給自己搞這麼多封號幹嘛? 

 還學宋徽宗給父母上封號? 

 合著當皇帝是副業?修仙才是主業? 

 歷朝歷代的教訓就在眼前,先秦時期便不說了,從秦皇漢武至今,有多少皇帝是因為求仙求長生毀了國家基業,又有多少皇帝是因為服食丹藥而亡? 

 你難道不知道嗎? 

 嘉靖無感,你們不懂,為什麼大驚小怪呢? 

 他們修仙不成功是因為心不靈,他們是想長生不老一直當皇帝,朕不一樣,朕只想飛昇上界當仙人。 

 他們吃丹藥吃死是因為吃的是方士煉的,那群人若真能煉的出來早就自己吃了,還會給皇帝?全是一群學藝不精的廢物。 

 而朕不一樣,朕不僅通讀儒家經典,擅長權謀之術,對道家典籍朕更是倒背如流。 

 人一定要靠自己,朕這丹藥可能差了點火候,長生無望但延年益壽沒問題,你們難道沒聽見後輩說我活了多少歲嗎? 

 成祖之後到我,歷任皇帝中我是活的最長的,這說明什麼? 

 說明我的丹藥只是差一點火候而已,只要稍加更改,修仙長生近在眼前。 

 ———— 

 【而嘉靖帝還有一件事更為著名,把大胖扔出太廟。】 

 ———— 

 大明 北京 

 太廟內扛著朱高熾小跑起來的朱高煦哈哈大笑。 

 “大哥,還是弟弟好吧?” 

 “你後代把你扔出去,弟弟可是扛著你走的。” 

 “抱緊我,我要加速啦。” 

 嗖,嗖,嗖。朱高煦快如閃電,如猛虎下山一般,快步向宮內跑去。 

 ———— 

 【太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 

 殷商時稱為“重屋”。 

 周稱為“明堂”。 

 秦漢之後稱為“太廟”。 

 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後來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 

 【有的王朝是七廟,有的王朝是九廟。】 

 【明朝是九廟,最開始的模樣也不是如今一般,而是一人一座廟。 

 但是如果瞭解古代祭祀典禮的應該知道,實在是過於繁瑣、折磨人、並且浪費時間。】 

 【朱元璋秉持著“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大手一揮,七廟合一。 

 把祖宗牌位請進同一個廟宇,祭祀就統一祭祀,只需要祭祀一次即可。】 

 【如果祖宗太多,九個位置不夠怎麼辦? 

 那就需要用到祧廟。 

 祧廟一般來說和太廟相對,明朝祧廟能夠供奉的人數也是九人。 

 把祖先從太廟請出來然後送到統一的地方保存供奉,這種被稱為祧廟。】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即嘉靖帝把大胖扔出去是為了自己父親騰位置。 

 過程、結果都沒錯! 

 原因錯了。】 

 【洪武年間,朱元璋修建的宗廟仍然按照古制,一人一間,供奉了四位先祖。】 

 【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被朱元璋追贈德祖,諡號玄皇帝。 

 朱元璋的曾祖——朱四九,被朱元璋追贈懿祖,諡號恆皇帝。 

 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被朱元璋追贈熙祖,諡號裕皇帝。 

 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被朱元璋追贈仁祖,諡號淳皇帝。 

 但堂堂大明開國皇帝的父親,名字實在是太不雅了,朱元璋也算是有史可查為父親取名第一人,為父親取名——朱世珍。】 

 ———— 

 大漢 長安 

 劉邦瞪著張良、蕭何,朕剛才說要幫父親取個好聽的名字,你們說不行,肯定不會有人這樣做! 

 那現在呢? 

 張良、蕭何也是面面相覷,還真有人給父親取名啊……這世界變化那麼大的嗎? 

 不僅諡號變得又臭又長,還可以給父親取名? 

 ———— 

 武周 洛陽 

 “阿嚏,阿嚏。”宮人拿來大衣為武皇披上。 

 到底有多少小哥哥在想朕? 

 ———— 

 【洪武八年,朱元璋覺得一座廟一座廟的祭祀實在是太浪費時間了。 

 人人都是一百平的大房子,四個人就是四百平,太浪費資源。 

 如果我把一百平的房子隔成九個單間,讓他們住難道不是同樣的道理嗎? 

 說幹就幹。 

 太廟合一。】 

 【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為朱標追封皇帝,把朱元璋和朱標一起請進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