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16章 漠南無王庭

 【班師回朝的途中,劉徹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加封食邑六千戶(漢書為八千七百戶),節制諸將,位在丞相之上。】 

 【衛青的三個兒子也被封為列侯。】 

 【隨從衛青作戰的公孫敖、韓說、公孫賀、李蔡、李朔、趙不虞、公孫戎奴、李沮、李息、豆如意等都得封侯爵。】 

 【李息的運氣真的比李廣好太多了。】 

 【李息負責佯攻左賢王一部,牽制他們,防止他們救援右賢王所部。】 

 【結果李息再次打醬油,成了大漠旅遊團。】 

 【莫說佯攻左賢王,可能一路上碰到的匈奴人加起來不過百。】 

 【按理說任務應該算是失敗了。】 

 【但架不住命好啊,左賢王不知是出於何種原因,沒有進行救援。 

 恰好衛青又大勝。】 

 【雖然過程錯了,但結果是對的。】 

 【很完美。】 

 【就像你需要一個孩子傳宗接代,恰好你妻子懷孕了,雖然你不孕不育,但結果總歸是好的嘛。】 

 ——— 

 【而李廣老將軍現在還在擔任中郎將,他應該很羨慕這些人。 

 所以緊接著元朔六年,李廣請求劉徹讓他帶軍出征。 

 劉徹又給了老將軍一次機會。】 

 【元朔六年春,衛青帶領公孫敖、公孫賀、趙信、蘇建、李廣及李沮六將,分領六路十萬大軍,自定襄出,直插匈奴王庭。】 

 【剛剛北進數百里,就碰上幾千人的匈奴小規模部隊,不出意外的被十萬大軍砍瓜切菜。】 

 【但本來是準備突襲王庭,這場小規模遭遇戰會不會讓匈奴猜到漢軍真實目的? 

 會不會做好防備或者直接逃了?】 

 【謹慎的衛青準備假裝撤軍麻痺匈奴。】 

 【隨後大軍回定襄休整一個月,再次出發。】 

 【不出所料,伊稚斜猜到了漢軍的真實目的。 

 但這是位猛男,堅定的唯物主義者。 

 本單于不信邪。 

 刀對刀,劍對劍。 

 我要和衛青一決高下!】 

 【哦豁,實打實的賭徒心理。】 

 【一個月後,兩軍在陰山遭遇。】 

 【衛青的計劃很簡單:一部阻擊,其餘各部將匈奴分割包圍,一口氣吃下。】 

 【但計劃總有意外:負責阻擊的將領是蘇建和趙信。 

 趙信本來是匈奴小王,後來戰敗投降漢朝,改名趙信,被封為翕侯。】 

 【趙信沒扛住衝擊,眼見情況不對,直接投降。 

 只剩下蘇建苦苦支撐。 

 雖然很難,但蘇建撐了一天,為衛青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衛青大破伊稚斜的主力,斬首一萬九千餘級。】 

 【伊稚斜賭輸了,但保持了最後的理智。】 

 【全軍上馬,跑!】 

 ———— 

 【雖然勝利了,但未獲全功。】 

 【按照漢朝的軍法:敗了就是敗了,不論原因,不論理由,都要治罪。】 

 【衛青詢問諸將該定何罪於蘇建?】 

 【有人說兵法講“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蘇建以少敵多,苦戰到全軍覆沒也沒有二心,不該被殺。】 

 【但周霸不認可。】 

 【表示:大將軍就任以來,還未殺過裨將,殺蘇建“立威”正是時候。】 

 【周霸,魯人。西漢初期儒家學者,經學家。】 

 【你看,儒家最懂這些彎彎繞繞的事。】 

 【衛青止住周霸話頭:我僥倖以皇親的身份當了大將軍,不愁沒有威嚴。 

 軍隊是陛下的軍隊,大將軍是陛下的大將軍。 

 你為何要勸說我樹立自己的威嚴呢? 

 何況即便我真有斬首將領的權利,也不應該擅自誅殺,應該上書給陛下說明情況,請陛下定奪。】 

 【衛青謹慎,不當場殺蘇建其實相當於保下了蘇建的命。 

 而且交由天子裁決,這對於掌控欲極強的劉徹,就更對胃口。 

 我家青青還是很懂事的嘛。】 

 【拾柒很喜歡韓信,但說句難聽的……就這段話,韓信想破腦袋都說不出來……】 

 【因為這次未獲全功,並且失兩將軍。 

 大將軍衛青也僅僅是賞賜千金。 

 所以下面的將領沒治罪就不錯了。 

 李廣老將軍離封侯又差那麼一點點。】 

 ———— 

 大漢,長安。 

 劉邦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太對了,韓信的智力是夠的。 

 這樣的話他不是想不出來,是即便想出來了,他也不會說出來。 

 當世第一名將,打遍天下無敵手。 

 換我,我比他還傲。 

 傲也就罷了,還挺記情。 

 人家勸他造反保全自己,他不僅上書告人家意圖謀反。 

 居然還一個人來找我,要自證清白。 

 這樣的人,我如果不廢他的王位,收他的兵權,將他囚禁。 

 實在是對不起他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