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與人親 作品

第20章 倒黴的司馬遷

 【司馬遷到底為什麼受宮刑?】 

 【李廣一家是運氣不行?還是心高氣傲?】 

 【天漢元年,奉命出使匈奴的蘇武被扣押,漢武帝大怒,決定再徵匈奴。】 

 【劉徹起用寵妾李夫人之兄、曾破大宛獲良馬的貳師將軍李廣利為帥,以三萬步騎協同作戰的模式,進攻匈奴。 

 考慮到李廣之孫李陵曾任建章監和貼身侍衛,又有多年在敦煌、張掖屯兵練武的經驗,且曾深入匈奴腹地勘察地形,漢武帝認為他更適合擔任李廣利大軍的後方運糧官。所以,待朝廷點完將後,漢武帝又將李陵召回朝,要他為大軍籌備出征糧餉。】 

 【結果,李陵不幹。】 

 【陛下,我可是李廣的孫子,祖上三代都是衝在最前線替漢朝打仗的先鋒,如今,僅讓我做個後方糧官,有辱李廣子孫的家族使命。】 

 【當然,或許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李廣利打仗向來平庸,難有勝仗,李陵若充當其運糧官,難出戰績,不利於振興當時已趨沒落的李廣家族。】 

 【李陵請求漢武帝另賜一隊兵馬給他。他願意率著這支“別動隊”,繞到匈奴人的後方,發起致命一擊,以配合李廣利在前方的攻勢。】 

 【不出意外,漢武帝拒絕了他的請求。】 

 【李廣利雖然菜,但最後勝利了。】 

 【但你們李廣家族一貫以來運氣不好,技術也沒比李廣利好到哪裡去……給你個運糧官已經很不錯了。】 

 【但李陵拍胸脯表示自己願意率領麾下那支在酒泉、張掖等地備戰練武的5000人部隊先行,為李廣利大軍佔據先機。李陵手裡的這支部隊是清一色的“丹陽兵”,以步戰善射聞名。 

 漢武帝本來擔心“以步御騎”容易招致敗仗,可李陵卻信誓旦旦地表態,自己有完勝的把握,希望漢武帝儘快授其兵權,直搗單于庭。】 

 【這應該相當於立了軍令狀了吧?】 

 ———— 

 大唐,長安。 

 “埋著頭幹什麼?” 

 “李陵又不是朕的祖先,你們該評價就評價!” 

 只見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溫和而親切的笑容。 

 “額,陛下……” 

 “我們埋頭是享受美食,沒有其他意思。” 

 酒吧蹦迪,眾人不停點頭。 

 “嗯嗯嗯。” 

 “對對對。” 

 “好吃。” 

 ———— 

 【結果呢?】 

 【敗了。】 

 【李陵肯定是李廣的親孫子,dnA檢查都不用做。】 

 【他此次出塞,學著李廣一頭撞上了匈奴主力,直接被包圍。】 

 【揮師搏擊、殺敵數千,卻仍難逃被包圍的命運。在匈奴左、右賢王主力八萬騎兵的圍攻下,李陵“矢盡道窮”,只能將解困的希望寄託在李廣利身上。 

 然而,就在李陵大軍遭遇圍困之際,他的手下管敢卻率先投靠了匈奴人。李陵未能等到援軍便已全軍覆沒。戰後,李陵害怕被漢武帝問責,遂投降了匈奴。】 

 【有時候都無力吐槽……當個運糧官不好嗎? 

 立下軍令狀又打不過。 

 打不過居然還投降?】 

 【得知此事的漢武帝大發雷霆,群臣也跟著罵。】 

 【唯有司馬遷說了一番相對公道的話。】 

 【在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他是這樣寫的:我和李陵都在朝中為官,向來並沒有多少交往,追求和反對的目標也不相同,從不曾在一起舉杯飲酒,互相表示友好的感情。但是我觀察李陵的為人,確是個守節操的不平常之人:奉事父母講孝道,同朋友交往守信用,遇到錢財很廉潔,或取或予都合乎禮義,能分別長幼尊卑,謙讓有禮,恭敬謙卑自甘人下,總是考慮著奮不顧身來赴國家的急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