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劍 作品

第126章 魔幻和現實

 爺爺暫時放棄了退休的想法,李劍垚算是目的達到了。 

 爺爺當書記最大的好處其實不僅僅是將來在種子談判上有點優勢,更多的還是乾點啥都方便。 

 比如修路、修水庫、修水渠,甚至修房子、修牛棚,這些想法李劍垚都有,隨便修修還是有規劃的搞個百年工程那還是有區別的。 

 鄉親們的房子建的位置都是隨意劃一塊地建的,除了院子都比較大,少數是瓦房,多數都是草房,雖然牆都是石頭的,但是整體壽命也就撐死二三十年就不行了,草房的房頂最少每兩年都得換草,不然也撐不了多久。 

 留下的錢自然不能留著下崽,得把房子往好了修一修,把道路重新規劃一下,把兩個河道重新整理整理,省的以後雨季山裡的水下來把路衝的沒法走。 

 這些事情不趁著這個時候搞搞,等到十幾年後李家老人都說不上話了,那也就沒人搞了。 

 風起的時候,農村沒什麼事兒,最安全的就是工人和農民,所以趁著這個時候該搞就得搞起來。 

 這個時候不搞,等改開之後,山多、地少、人多的小村莊的命運註定會是浪潮中的孤舟,到時候人越來越少,走出去的再也不回來,葫蘆村也會成為千千萬萬個落寞的村落中的一個。 

 到時候先是留守兒童,再等些年留守兒童變成了新的養分去滋養別人的土地,村裡就剩下留守的老人。 

 等老人們都入了土,那些出走的年輕人最多也許在清明的時候回鄉上個墳,或者還有老人的人家過個年。 

 他們回望這個曾經充滿生機的村落,滿眼盡是看不盡的衰敗和荒涼。 

 他們甚至有時空割裂感,懷疑這是否是生養自己的那片土地。 

 好像也只有那一成不變的清明節的細雨能讓他們知道,他們的確是來自這裡。 

 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還不是生活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