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安平村

 “嘿嘿,說來也怪,當初大哥在讀書時,曾說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三蘇’,是蘇洵,蘇軾和蘇轍,大哥最為敬佩的人便是蘇轍,我也好奇為何大哥佩服蘇轍,便了解了一番。”

 關心大哥,刻苦好學……果然是他的好弟弟,喬瑾珩眼中滿意的神色更強烈了。

 “誠然蘇軾文學之成就無人能及,然蘇轍之政績卻出其右耳,致力民生,針砭時弊。”談起蘇轍,喬瑾珩便滔滔不絕。

 “大哥,那你覺著,這差役法與免役法,又應如何選擇呢?”

 這下是喬瑾瑞給大哥拋出難題了,讓喬瑾珩一時還有些措手不及,他忽然就能夠與被考問的兒子感同身受了,不過他畢竟是活了兩世的人,這點穩重還是有的。

 “差役法和免役法,對老百姓來說,並無區別,一個傷身,一個傷財,最後中飽私囊的,還是那群當官的。”

 “若是無力改變現狀,惠及民生,從百姓的角度出發,那泱泱大國,終究也會被碩鼠所腐蝕。”

 “若我入朝為官,當先清君側,任人唯賢,以人為本,豐年當充盈國庫,災年則要救濟災民,免稅收。”

 “君之愛民,民必擁君,居安思危,此為君之所行也。”

 喬瑾瑞雖然聽不懂大哥的長篇大論,但“以人為本”四個字還是聽得清清楚楚的,頓時覺得自己這大哥不愧能爬到宰相的位置,這不是當代蘇轍的真實寫照嗎?

 不過但願這個時代沒有一個叫司馬光的人。

 若非大哥在意百姓,哪裡會帶上村民們這樣長途跋涉?早就自己跑了。

 雖然村民們不懂喬瑾珩在說什麼,但看著喬家一行人肅然起敬的樣子,不禁好奇地問喬瑾瑞。

 “秀才公這是在說啥啊?”

 喬瑾瑞會心一笑:“大哥說,以後他要是當大官,要讓咱們老百姓都吃上飯哩,再也不用四處逃荒了。”

 “秀才公有治世之才,定然能夠當大官哩。”徐村長首先響應,“可現在咱們一無戶籍,二無立身之本,只有到了江州去,咱們才算是生根了。”

 “咱們還要走上半月餘,才能走出這安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