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煙嫋嫋沐笙沉 作品

第306章 白馬之盟和大漢國運(上)

 可就是因為劉邦清楚,才覺得他大秦死得一點都不冤枉!

 而此時的劉隆,也覺得老秦滅的一點都不冤枉。

 幾百年都沒做完的事情,他們十幾年要一口氣兒都做完,別說什麼一視同仁不同仁的。

 百姓們沒有那麼偉大。

 他們要的永遠都不是什麼豐功偉績,名留青史,這種東西和他們也沒有任何的關係。

 百姓們要的是安居樂業,不是什麼豐功偉業,所以他們面對那些事情的時候,他們不會感覺到興奮與榮耀。

 就如同當年太祖高皇帝劉邦聽到有徭役的時候,他

 威武個屁,長城修好了他是能夠有什麼好處不成?

 但是修長城.他能死!

 所以遇到了一些問題,遇到了一些危險,並且找到了些許機會,劉邦毫不猶豫的逃了,逃走之前他甚至還是順手放走了其他的那些徭役。

 給自己換來了一個好名聲。

 而陳勝,吳廣同樣如此!

 大雨而失期當真就會死?

 未必!

 如果處罰官員是明白事理的那就不會,可如果後期的官員害怕延誤工期而被上方懲處,那麼他們就會成為替罪羊。

 即便就是他們不會被懲罰,去了戍邊他們還能有什麼好結果不成?

 也同樣不會!

 既然無論如何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還需要將自己的性命交給別人的手中,那為什麼不拼死一戰。

 這才是真相.

 所以,哪怕是升斗小民,在面對關乎自己的利益和危險的時候,那也敢去反抗這個天下。

 所以更何況那些身居高位之人?

 當年儒道大家陸賈的話語讓太祖高皇帝明悟,讓陸賈著書分析秦朝滅亡的具體原因,而出《新語》。

 而劉邦本身也是合縱連橫的高手,為了奪取天下他拉攏百姓,又為了能夠擊潰項羽,他封七個異姓王,讓這天下與他們與自己共分之。

 而太祖高皇帝在統一天下之後的大部分時間中,都忙著處理異姓諸侯王的叛亂,直到劉邦生命的最後時刻,燕王盧綰都在反叛大漢朝著匈奴狂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