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上心頭 作品

第 48 章 只要你在蒼穹上,...

 她眼底沒有了烏青,臉頰也有了光澤,整個人胖了一圈,瞧著有了些精氣神。

 這很難得了。

 前世一直到最後崔雲昭離開霍家,霍新枝也沒有越來越好,反而行將就木,面如枯槁。

 因為在那之前,霍新柳走丟了。

 崔雲昭心裡嘆了口氣,她抬眸對霍新枝輕快笑了一下。

 “阿姐,”她換了個親近稱呼,“我雖然剛嫁什麼,阿姐不會怪我多事吧?”

 霍新枝下意識搖頭:“怎麼會,我還要感謝你呢,要不是你……”

 崔雲昭卻擺了一下手:“阿姐,我們已經是一家人,沒必要那麼生疏,也沒必要那麼客氣。”

 “說話辦事,都不用那麼拘謹的。”

 霍新枝愣了一下。

 她呆了好一會兒,才輕輕嘆了口氣,然後對著崔雲昭輕笑了一下。

 她其實生的很好看,面容可能更像霍展,有一種乾脆利落的颯

爽。

 尤其是那雙眼睛,若是重新充滿神采,怕是燦若驚鴻的。

 崔雲昭認真看著她笑,道:“阿姐笑起來多好看呀,以後要常笑。”

 她跟她其實並不是一路人。

 一個軍戶孀婦,一個世家千金,一個沉默寡言,一個開朗大方,怎麼看,都不太可能成為朋友。

 但崔雲昭這樣巧笑倩兮的一句話,卻讓霍新枝的那顆心忽然輕顫了一下。

 完顏氏來鬧事的那天,從她心裡破土而出的種子,慢慢發芽,每一日都在努力成長。

 崔雲昭的笑容,就是忽然而至的甘霖,讓剛剛萌芽的嫩芽慢慢茁壯起來。

 不知道為什麼,霍新枝也跟著笑了起來。

 兩個人就那麼莫名地笑了好一陣,崔雲昭才道:“阿姐,心情好些了嗎?”

 霍新枝點頭,聲音也有了笑意:“好多了。”

 “弟妹,真的多謝你,要不是你,我還不知道完顏氏那麼可惡。”

 “自從那日之後,我就再也不會做噩夢了。”

 許多話,霍新枝沒有同親人們說過,她怕大弟衝動,壞了他的前程,也怕母親傷心,心裡面煎熬。

 弟妹們太小了,祖母,祖母不提也罷。

 霍新枝輕聲道:“從我回完顏氏,也不敢問我究竟過得如何,可他們越是小心翼翼,我越難受。”

 “大弟為了我去同完顏氏鬧,還被呂將軍訓斥了,都是我連累了家裡。”

 崔雲昭安靜聽她訴說,等著她把心裡的痛苦都說出來。

 等霍新枝說完了,崔雲昭才開口:“阿姐,這不是你的錯。”

 “這世上,哪裡有被害人有錯的道理了?”

 “婚事不是你選的,完顏大郎不是你害的,這一整件事,都是完顏家包藏禍心罷了。”

 “跟你沒有關係,你應該挺起胸膛,高高興興過每一日,你過的越好,完顏氏更難受。”

 霍新枝平靜看著她,眼眶卻不自覺泛紅。

 “我可以嗎?”

 崔雲昭又笑了:“怎麼不可以呢?”

 她認真對霍新枝道:“阿姐,我同阿孃提議的事情,你應當已經知曉了吧?”

 霍新枝點了點頭,然後少有地慌張了一下:“弟妹,我……我不成的。”

 “我以前也沒管過家裡事啊。”

 崔雲昭就笑了:“這有什麼難的?我以前也沒見過這許多事。”

 “阿姐,萬事開頭難,只要上了手,以後就得心應手了,再說,”崔雲昭壓低聲音道,“再說,我說句不孝的話,祖母那邊,也就阿姐您能管一管了。”

 “郎君以後越走越高,家裡還有那麼多弟妹,若放任祖母肆意而為,我真的怕以後會出事。”

 霍新枝從小在家裡長大,她比崔雲昭更熟悉顧老太太,現在聽到崔雲昭這麼說,她原本帶笑的唇角便壓了下去。

 面色也鄭重起來。

 因為她心裡很清楚,崔雲昭的擔憂不無道理。

 顧老太太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且又一貫喜歡撒潑耍賴,真對上她,作為晚輩的他們還真是有點辦法都沒有。

 原來父親在時還好些,現在家裡都是顧老太太的晚輩,她就更不在乎了。

 霍新枝不想讓家中事牽連霍檀,一點都不想。

 崔雲昭見她面色微變,心裡便篤定她一定會答應,於是便繼續道:“當然,我這只是猜測,可是阿姐,若是你能掌家,一切就都不同了。”

 “我看著,祖母唯獨喜歡你。”

 喜歡只是好聽的說法,實際上顧老太太是心虛,不敢鬧霍新枝。

 霍新枝聽到這一句,忍了忍,還是笑了一下。

 她發現笑容確實很好,可以讓心情變得平靜。

 “你說得對,我是做為長姐,應該保護好弟弟妹妹們。”

 霍新枝看向崔雲昭:“弟妹,你說我應當如何做?”

 崔雲昭挑了挑眉,眼中流淌出笑意。

 “阿姐真是果斷。”

 崔雲昭說完,先指了指她的嫁妝單子:“阿姐手裡的這些嫁妝,收回來之後要清點清楚,這個阿孃應該當知道如何做,至於那五畝地,還有家中的二十畝地,長姐可以統一交給佃戶打理,家裡原來應該已經有了佃戶,繼續沿用便是。”

 崔雲昭道:“父親留下的銀錢,若是母親和阿姐想要增加利潤,可以買商鋪,自己營生或者租賃都是很好的,唯獨拿在手上不穩當,尤其是賬票,要儘快兌換或者使用。”

 崔雲昭見霍新枝聽的認真,便道:“我身邊的夏媽媽,阿姐應該知道的,她就是我這邊的內管家,對這些都很明白,阿姐若是想學,只管去找她問,我已經同夏媽媽說好了。”

 崔雲昭笑了一下:“阿姐,你放心,這事沒有那麼難的。”

 “只要我們肯做,就沒有難事,”崔雲昭眼眸中有著鼓勵,“我家中有一位姑婆,你應當聽說過。”

 霍

新枝想了想,問:“是崔居士?”

 崔雲昭笑了,道:“是的,就是崔應念,姑婆年少時偏愛史書,後來嫁人,操持內務,又愛上了詩詞。”

 “當時姑婆已經三十歲了,膝下也有孩子,可她依舊堅持學習寫詩,這一學就是十年。”

 “十年之後,姑婆憑藉一首詩聞名汴京。”

 崔雲昭看向霍新枝,眼眸裡有著閃亮的光。

 “阿姐,想要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崔雲昭笑容燦爛,“女子堅韌,頑強努力,我們總會成功的。”

 “姑婆當年教導我們,不要困於內宅,不要困於規矩,我們應該把心放在天上。”

 “只要你在蒼穹上,整個大地就盡收眼底了。”

 作者有話要說

 晚安,明天見~

 崔雲昭和霍檀談話時間太久了,以至於後來排骨湯都冷了。

 崔雲昭心裡平靜許多,人也放鬆了,此刻才覺得腹中空空。

 她瞥了一眼湯,正想著喚梨青過來熱一下,霍檀就擺了一下手。

 他起身把茶壺拎起來,換了瓦罐放在了茶爐上。

 很快,堂屋中就瀰漫起一股濃郁的肉香味。

 崔雲昭笑了一下,輕輕嘆了口氣:“是我不好,不應該吃飯的時候說這些。”

 “是我先開的口。”霍檀道。

 他總是這樣的,所有的錯誤都是他的,從來都不會因此埋怨崔雲昭。

 霍檀看向崔雲昭,聽著湯鍋裡的咕嘟聲,忽然開口:“娘子,其實成婚以後的每一日我都很開心的。”

 “我覺得我們會很合適。”

 霍檀如此說。

 崔雲昭抿了抿嘴唇,她淺淺笑了一下,看起不出的愉悅來。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霍檀確實會說話。

 當崔雲昭謝下心防,認真聽霍檀的話,她就會發現霍檀話裡話外都是關心和坦誠。

 崔雲昭見霍檀還在看她,忍不住瞥了他一眼。

 “用飯吧,你不餓啊?”

 霍檀大笑一聲,也跟著放鬆下來。

 “用飯,用飯。”

 兩個人繼續吃飯,崔雲昭就慢慢說自己要施粥的事情。

 霍檀聽完,就道:“今日我去軍務司,恰好見到了呂將軍,將軍也有些憂心城外的流民,武平那邊的流民越來越多,已經把北城門外面的棚戶房都佔了。”

 霍檀說:“我同他說,這樣天寒地凍會凍死人的,若是流民飢寒交迫,恐出事端。”

 他這般說著,起身把瓦罐放回桌上,給崔雲昭盛了一碗熱湯。

 “呂將軍也說有些棘手。”

 “他詢問崔參政,參政的意思是,應當儘快安撫流民,給予粥食和衣物禦寒,在大寒來臨之前,應當安置好流民。”

 這誰都知道。

 可粥米哪裡來?衣物哪裡來?又要安置去哪裡?安置之後又要如何生活呢?

 往年流民少時都是默認安排他們住在棚戶房中,因為流民也並非想要留在博陵,他們只是因為災禍戰亂,不得不逃離家鄉。

 等到戰火結束,他們還是要回到家鄉去。

 不是人人都有勇氣背井離鄉的。

 衙門給安排了,他們回頭又要走,不給安排,還要鬧事。

 無論如何都棘手。

 尤其今年武平戰事起,距離博陵又這樣近,才引來大批流民。

 呂繼明是個做將軍的料,卻不擅長處理政事,當時崔序找到他時,兩個人才一拍即合。

 但崔序此人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崔雲昭問:“郎君是如何想的?”

 霍檀想了想,說:“還是得叫他們有事情做,能養活自己,棚戶房在城外年代已久,數量越來越多,擁擠一些是能住人的,就是這份差事不好辦。”

 崔雲昭點點頭。

 她慢慢喝了一口湯,湯中加了紅棗和蓮藕,有一股清甜味道。

 “郎君,我記得從博陵到伏鹿的水路一直沒有通。”

 崔雲昭斟酌著開口:“伏鹿位於中原要地,四通八達,水路暢通,可也正因此,易攻難守,不像汴州有龍青山作為屏障。”

 霍檀聽得很認真,表情也有了變化。

 他在一點點回憶伏鹿地圖。

 “但你看位置,若是從伏鹿到博陵這一條長安渠能重新開挖,那麼快船一個時辰就可以從伏鹿抵達博陵,這樣一來,伏鹿跟博陵就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守衛要地,兩邊可以靈活調兵。”

 霍檀忍不住看了崔雲昭一眼。

 崔雲昭笑了一下,問:“怎麼了?這個想法有什麼問題?”

 霍檀搖了搖頭,但又點了一下頭。

 他若有所思道:“娘子的想法很獨到,這個做法也是極好的,這一條長安渠因為早年淤塞,一直沒有清疏,以至於從五年前便荒廢了,從博陵到伏鹿便只能繞一下懷陽山,即便騎快馬也要半日才能到,步行幾乎要一

日。”

 其實博陵到伏鹿並不遠,當年會開挖長安渠,就是為了方便行走,可後來朝政混亂,各地府衙一門心思都是征戰,對於治下問題幾乎荒廢。

 長安渠堵塞了,就一直堵塞,沒想過要清淤。

 若是能清開,對於伏鹿和博陵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一項舉措,最要緊是可以兩方聯手。

 崔雲昭心裡很清楚,節度使郭子謙可不止看中一城一地,對他來說,岐陽太小了。

 天下之人,誰不想要伏鹿呢?

 現在伏鹿是由天雄節度使封鐸臨管,未歸屬天雄管轄,因為早年的戰亂,才導致瞭如今這個局面。

 伏鹿其實是有些尷尬的。

 郭子謙和封鐸一直都不對付,現在又有伏鹿橫在中間,就看兩人想要如何動作了。

 這些事情,對於已經見證過一次的崔雲昭自然早就有了答案,但她也知道,當年伏鹿那一場爭戰死傷無數。

 若是能少死一些人,少流一些血,那崔雲昭這一世也不白活。

 重生回來之後,她就在想這件事了。

 長安渠是她最初就想到的要道,可後來斟酌許久,她還是放棄了。

 因為疏通河道,清除積淤太難了。

 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還需要提前幾個月籌謀,也需要一個完美的藉口。

 但是現在,武平過來的流民,剛好給了最完美的解決方式。

 人有了,藉口也有了。

 就差糧食和決心了。

 霍檀垂眸沉思,手指下意識在椅子扶手上敲了三下。

 “如此看來,此事並不能由呂將軍一人做主,還要看節制如何想了。”

 如果博陵這邊想要挖通長安渠,那就必須要一路挖到伏鹿,但代行節制伏鹿的封鐸又如何肯呢?

 崔雲昭卻知道,霍檀應當也猜到了郭節制的想法,所以他應該會促成此事。

 她想了想,問:“郎君,我雖這般想,可寒冬臘月裡,即便是流民也不好讓他們去挖淤泥,實在太冷了。”

 這是崔雲昭這個構想中最不好完成的一環。

 流民若是被強徵,大抵會鬧事,即便有軍隊看押管束也會怨聲載道,尤其天氣太冷,在河道里清淤會生病的。

 霍檀點了點頭,他也想到了這一點。

 “確實是這樣的,冬日裡地冷,土硬,更不好清了。”

 霍檀想了想,道:“倒是可以讓流民先去沿途修建棚屋,沒有地方住的流民可以有臨時住處。一個月後,過了新年,就沒那麼冷了。”

 “那時候,就可以直接開工。”

 崔雲昭眼睛一亮:“這個辦法好。”

 霍檀抬眸看向她,不由道:“多謝娘子替我著想,也替這些流民著想。”

 崔雲昭今日會有這個提議,肯定是提前就思忖過的,可見其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