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上心頭 作品

第 144 章 ,歲靜好,...

 崔雲昭之所以狡兔三窟,為的就是防備裴翊詢。

 豈料裴翊詢竟被於未平所殺,汴京形勢陡然逆轉,崔雲昭在得知消息之後,便明白京中必有一戰。

 於未平想要登基為帝,肯定要經過一番籌謀,而他誅殺儲君便是謀逆,即便霍檀不動,其他節度使也不可能無動於衷。

 這是最好的機會了。

 而他們一家人,也必須要隱匿在法華寺,不能被於未平尋到。

 於未平之前為了保命,一直藏在乾德殿中,對外界事宜並不清楚,待他想要再尋霍家親眷,為時晚矣。

 陰差陽錯,卻幸運至極。

 在京中動盪這十數日,一家人就安安穩穩住在法華寺,沒有人搜捕古剎,他們就平安等回了霍檀。

 簡直是歡喜之至。

 到了此刻,才算塵埃落定。

 霍檀見過母親弟妹,接上一家人,一路威風赫赫回到了家中。

 闊別多日,定遠公府依舊是熟悉模樣。

 等大家安頓下來,霍檀洗漱更衣坐到堂屋裡時,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約而同笑了。

 林繡姑關心兒子,仔細看了,見他沒有受傷才鬆了口氣。

 霍檀看了看自己的家人,沉思片刻,道:“過幾日,朝廷可能會下旨。”

 崔雲昭聽到這裡,一瞬有些恍惚。

 她當即便明白這一道聖旨是什麼了。

 前世的霍檀是被百姓朝臣擁戴繼位,在史書上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今生,霍檀殺逆賊救皇帝,依舊是忠勇有加,英勇無雙。

 無論前世今生,霍檀皆無罵名。

 即便生來便是棄嬰,但蒼天從來眷顧。

 如今,也是如此。

 霍檀看著家人,見霍成樸和霍新枝都反應過來,不由淡淡笑了。

 “陛下要認我為義子,傳位於我,讓我匡扶國祚,保家衛國。”

 這話一說出口,堂屋中陡然一靜,片刻後,林繡姑流著眼淚笑了。

 “好,好。”

 林繡姑很久沒有這樣哭過了,此刻,她幾乎哭得像個淚人。

 “我兒優秀,忠勇有加,得陛下褒獎,得百姓稱讚,母親以你為榮。”

 說到這裡,林繡姑依舊哽咽,可表情卻是嚴肅幾分:“家國天下,責任重大,九郎,你既接了這重擔,便要一生一世為國效力,努力匡扶國祚,振興中原。”

 林繡姑沒讀過書,也不認識幾個字,可她卻知道家國天下。

 霍檀認真看著母親,起身來到她身前,跪下給母親行禮。

 “兒子領命。”

 兩日後,早朝。

 時隔一年,裴業再度出現在朝臣們面前,已是瘦骨嶙峋,白髮蒼蒼。

 他已經不能走路,被御輦抬到御階上,艱難地靠坐在了龍椅上。

 下面朝臣跪了一地,有的老臣已經淚流滿面。

 “臣等,恭請陛下萬安。”

 裴業坐好之後,歇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諸位愛卿平身。”

 待朝臣起身,裴業看著熟悉的人們,眼眶也微微泛紅。

 這其中,有許多人再也看不到了。

 裴業深深嘆了口氣,但很快,他便提起心氣,一字一頓道:“這一載風雲際會,朝中困難重重,多虧諸位忠臣良將,守大周百姓平安。”

 “朕,在此謝過。”

 聽到這話,朝臣們便又跪了一片,許多朝臣都痛哭起來。

 裴業讓人起身,等眾人都平靜下來,才重新開口。

 “大周國祚,至今不過八載,然因朕之過,以至朝政荒廢,戰亂頻發,朕實在愧對天下百姓,”裴業繼續道,“朕病體沉珂,已無法處置朝政,更無顏面見天下百姓。”

 裴業說到這裡,朝臣們又跪倒一片。

 裴業這一次沒有讓他們起身,繼續道:“朕膝下空虛,已無子嗣,兩位皇弟皆非能臣,萬不能繼承大統。”

 裴業雖然重病,但言辭之間卻很清醒。

 他一字一頓說著,聲音低沉而緩慢,可朝臣們卻都聽得心中震顫,跪伏在地不敢多言。

 “霍檀。”

 裴業忽然點名。

 這兩個字在殿中迴盪,震盪在每個朝臣心中。

 霍檀深吸口氣,他行禮之後便起身,來到御階前再度跪下:“臣在。”

 裴業看著年輕的霍檀,唇角難得露出一抹微笑。

 “定遠公征戰多年,保家衛國,英勇無雙,是國之棟樑,是百姓之福,今朕收其為義子,封晉王,以待繼承國祚,匡扶天下。”

 話音落下,朝臣們心頭劇震。

 所有人都沒想到,裴業直接讓賢於霍檀。

 霍檀於裴業無親無故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即便人人都知道霍檀是如今最適合的人選,卻也沒想到裴業直接收霍檀為義子。

 如此一來,霍檀登基為帝,繼承大統便名正言順。

 不需要再經歷一場血洗,也不需要再來一場汴京謀逆,一切都在裴業的寬廣心胸之中消弭無形。

 霍檀再度行禮:“兒臣謹遵父皇諭令。”

 裴業低低笑了笑起來。

 這一刻,他是真的很高興。

 這一年他苟延殘喘,不是怕死,而是不敢死。

 現在,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他也終於到了解脫時候。

 後繼有人,國朝有望,真是人生之幸。

 裴業看著霍檀,眼眸中有著父親一般的慈愛。

 “古有堯舜擇賢而君,今日亦然,朕認梵音為子,選其為儲君,也不過因賢德二字。”

 “梵音,望你不辜負朕之期望,攘內安外,掃清障礙,他日海晏河清,山河永固,百姓安居樂業,便是你對朕的承諾。”

 “你可能做到?”

 霍檀朗聲道:“兒臣,定踐諾。”

 裴業終於笑了,他的笑聲很虛弱,卻讓人聽了就覺得振奮。

 朝臣們終於接受了裴業的安排,行禮之後,異口同聲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恭喜晉王,賀喜晉王。”

 景德八年十二月初一,裴業昭告天下,認霍檀為義子,封晉王,任汴京府尹、殿前都點檢、振國大將軍。

 同日,封霍檀生母林繡姑為安國夫人,封霍檀之妻崔雲昭為晉王妃,封其姐霍新枝為永寧郡主,其妹霍新柳為永嘉郡主,其幼弟霍成樸為輔國公。

 另追封霍檀生父霍展為靖王。

 冊封聖旨在同一日昭告天下,天下皆知。

 就在百姓還來不及欣喜時,次日,第二道聖旨下達。

 裴業稱自己久病沉痾,無法理政,於十二月八日退位,命晉王霍檀登基為帝。

 封帝大典於十二月十日舉行。

 另改國號為楚,明年正旦伊始,便是建元元年,是霍檀登基為帝后的新時代。

 霍檀在民間威望很高,百姓皆信服於他,在經歷了一年的戰亂和動盪之後,等來了霍檀作為新帝,百姓皆是歡喜。

 景德八年這個年關,整個中原腹地皆是歡聲笑語,百姓終於能踏實過一個好年。

 景德八年十二月初一,聖旨下達之後,霍家人便沐浴更衣,梳妝之後登上馬車。

 今日又落一場雪。

 大雪紛飛,除舊迎新。

 馬車在大雪中前行,車簾晃動,外面是跪地不起的百姓們。

 這一年來的殺戮和動盪,讓百姓們本來對未來無望,如今終於能得喘息,自然是欣喜若狂。

 崔雲昭看著車簾外的雪景,看著尚且不算熟悉的汴京街道,輕輕嘆了口氣。

 從此以後,身份轉變,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霍檀坐在她面前,堅定地握著她的手。

 兩個人的手都很溫暖,即便在這天寒地凍裡,也沒有失去溫熱。

 崔雲昭回過神,看向霍檀熟悉的眉眼。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雪中回眸,他似依稀還是曾經少年郎。

 成婚那一日,霍檀紅衣烏髮,俊朗無雙。

 前世今生交錯,眼前人從來都是他。

 兩人從年少相伴至今,一路風雨走來,相知相伴,風雨同舟。

 一見傾心,日久情深,端是相濡以沫。

 崔雲昭凝望著霍檀,忽然問他:“以後,還是你我?”

 霍檀笑了。

 他伸出手,摸了摸崔雲昭髮間的那支熟悉的髮簪,道:“從來都只有你我。”

 崔雲昭看著他熟悉的笑容,也跟著笑了起來。

 霍檀緊緊握著崔雲昭的手,聽著雪落到馬車的聲音,一字一頓說:“皎皎,自你我成婚,從陌生至熟悉,從熟悉到相知,多年相伴,早就不分你我。”

 “我原不懂情,可如今卻什麼都懂得。”

 “我霍檀喜歡你,心悅你,愛慕你,天下數萬萬人,唯你才是我情之所鍾。”

 崔雲昭眼底一片溼潤。

 兩人都是行多於言,很少會互訴衷腸,可愛這一字,霍檀卻從來都不吝嗇。

 他愛她,就會時時刻刻告訴她,傾訴自己的思念和喜歡。

 崔雲昭亦然。

 愛本就應該坦誠。

 崔雲昭回握住霍檀的手,在馬車的細微顛簸裡,堅定地告訴他:“霍檀,我亦愛慕你。”

 說到這裡,她倏然笑了一下。

 那笑容很美,如若高山上盛開的雪蓮,聖潔而美好。

 那是最純粹的,帶著芬芳和愛意的笑容。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心之所鍾,此生不改。”

 兩個人交握在一起的手,從來就未曾鬆開過。

 霍檀道:“此生不改。”

 馬車一路向前,經過朱雀大街,一路直奔朱雀門。

 厚重的宮牆隔絕了光陰,在幽深的門道中,天地之間只有一片昏暗。

 但很快,馬車駛出城牆

,再度陽光普照。

 崔雲昭忽然有所感悟。

 她的重生,並非機緣巧合。

 這一切都不過是蒼天垂憐。

 一為天下蒼生,二為人間正道,三則為山河無恙,歲年永安。

 天命在我,我定不負天。

 ————

 宮中生活,似乎沒有想象中那麼陌生。

 入宮之後,崔雲昭居坤和宮,林繡姑帶著一雙女兒居慈康宮,霍成樸因為年紀尚小,沒有挪出宮去,暫時居住於前朝毓慶宮。

 而霍檀則住在乾德宮之後的乾元宮,前面的乾德宮依舊由裴業居住。

 住處安定下來,緊接著就是安排宮中的衣食住行。

 裴業大多數時候都在昏睡,完全無法處理朝政,一切大小事宜都交給霍檀處置。

 而崔雲昭則忙宮中諸事。

 尤其一家人的吉服,安排各宮宮人,熟悉內外命婦,以及馬上就要到來的登基大典。

 夫妻兩個只有晚間時分能坐下一些家長裡短的閒話。

 每到這個時候,霍檀都覺得很放鬆。

 崔雲昭亦然。

 晚間時分的倚窗夜話,從成婚至今已成了兩人的習慣,即便入了宮也不曾改變。

 登基大典前一日,夫妻兩個都沒有早睡。

 兩人對坐品茶,一時間都安靜無聲。

 霍檀慢慢喝完一杯茶,忽然道:“我準備在年前行封后大典。”

 崔雲昭有些愣神。

 “因何這般著急?”

 霍檀笑了笑,說:“這是父皇的意思,想要看到我們並肩而立,也是我的意思。”

 “等新年正旦時,文武百官入宮朝賀,我想讓你坐在我身邊,一起接受朝拜。”

 崔雲昭聽著他的唸叨,不由笑了。

 “好,都聽夫君的。”

 私下裡的時候,她依舊喚他夫君。

 這也是霍檀最喜歡的稱呼。

 夫妻兩個說了會兒話,崔雲昭就有些打瞌睡了。

 霍檀不由有些擔心:“你最近都很困頓,可是身體不適?若是太累,便讓阿姐來忙,你多休息。”

 崔雲昭輕抿嘴唇,有些羞赧,卻還是搖了搖頭。

 “我心裡有數。”

 霍檀自知勸不動她,只道:“皎皎,即便身份轉變,尊貴無比,可我內心所想,卻只願你能健康幸福。”

 崔雲昭對他點了點頭,笑道:“我知曉,這些事都因我喜歡而做,忙碌起來心裡才踏實。”

 晉王夫妻二人說了會兒閒話,才一起上床安置。

 等安靜躺下,霍檀還想再說些什麼,可偏過頭來,才發現崔雲昭已經入睡。

 她的睡顏安然平靜,讓霍檀的心也跟著踏實下來。

 很快,他也安然入睡。

 景德八年十二月初十,霍檀登基大典。

 一連落了兩日的雪也停了,今日整個汴京晴空萬里,陽光普照。

 清晨時分,霍檀已經去太廟和奉先殿祭拜天地先祖,待吉時一到,才回宮行登基大典。

 在金燦燦的陽光下,霍檀身穿玄色冕服,從太極宮宮門前一路前行,在滿朝文武的跪拜之下,一路來到御階之上。

 太極殿高有二十七階臺階,在御階之上,大殿之外,跪禮的是王公勳貴,內外命婦。

 崔雲昭立於內命婦之首,因還未封為皇后,此刻她身上所穿為太子妃服制。

 待霍檀來到御階之上,轉身立在大殿之上,大殿上下皆跪拜在地。

 裴業坐在殿中的龍椅上,他身上亦穿著厚重的冕服,為了這一日,他強撐著精神,看起來比之往常要健康許多。

 霍檀先行祭拜天地,後行至裴業身前跪下。

 裴業展開自己親筆所寫的冊封詔書,一字一頓讀起來。

 “吾兒晉王霍檀,天資聰穎,文韜武略,是為萬民之表率,其維新疆土,戰功卓絕,夙興夜寐,宵衣旰食……於十二月十日,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望統成鴻業,勵志民生,振興華夏,攘內安外……以明年更國號為楚,是為建元元年,大赦天下,典儀四海。”1

 這封冊封詔書非常長,但裴業還是堅持一字一頓唸完,待其宣告之後,便親自拿過傳國玉璽,鄭重放到霍檀手中。

 “皇帝,家國天下,盡交你手。”

 霍檀行三叩九拜大禮,叩謝太上皇聖恩,加皇帝冕服,之後,霍檀來到殿前,接受朝臣朝賀。

 “恭迎皇帝陛下。”

 剎那間,山呼海嘯,震徹宇內。

 三叩九拜之後,霍檀振臂一揮,朗聲道:“天佑大楚,家國永安。”

 禮成。

 次日,霍檀於太極殿升殿早朝。

 第一封聖旨,封生母為太后,封妻崔雲昭為皇后。

 同日,封長姐霍新枝為永寧公主,封么妹霍新柳為永嘉公主,封么弟霍成樸為誠郡王。

 次日

,霍檀封手下諸位將領爵位,各司其職,按照太上皇裴業垂訓調整文臣武將官職,詔令建元年後便予以上任。

 至此,新朝落定。

 景德八年十二月二十,封后大典。

 這一日,崔雲昭身穿大袖吉服,頭戴鳳冠,同霍檀一般,從太極門一路行至太極殿前。

 依舊是同樣的滿朝文武,同樣的丹陛大樂,同樣的三叩九拜,同樣的規章典儀。

 霍檀深深看向崔雲昭,親讀封后詔書。

 這一封詔書是他親筆所寫,不用細看,便能通讀原文。

 “朕之髮妻崔氏雲昭,厚德承天,坤元合德,昭淑慎雍,輔幼匡正。朕起於微末,生於草芥,唯妻不棄。後逢危難,仁善眾生,賙濟流離,挽博陵災,興汴京事。妻濟朕艱難,同勤開國,今朕榮登大寶,賴其相助,同舟共濟……景德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封妻崔雲昭為皇后,持金冊金印,正位中宮,共承宗廟,母儀天下。今威告四海,天下聞之。”2

 詔書讀完,霍檀親自把封印交到崔雲昭手中,然後扶起了她。

 四目相對,兩人相視一笑。

 後祭祀先祖,告祭天下,等禮成,兩人回到御階之前,一起看向滿朝文武。

 兩人身上皆是厚重禮服,可他們的手,還是一如往昔握在一起。

 此時,文武百官三叩九拜,恭賀皇后。

 遙遙天際,朝陽突破白雲,爬至蒼穹之上。

 這一刻,碧空如洗,陽光普照。

 夫妻並肩而立,霍檀緊緊握著她的手,聲音低沉而醇厚。

 “恭喜,我的皇后。”

 崔雲昭淺淺笑了。

 “同喜,我的陛下。”

 ————

 當了帝后,日子似乎一如往常。

 除了身邊人變多了,日子變忙了,好像同以前沒什麼不同。

 霍檀登基為帝,前朝事務繁忙,要把過去一年積壓的政事都處置完,每日都在前朝忙碌。

 與此同時,他每日還會抽空去陪太上皇說話,聆聽太上皇垂詢。

 霍檀適合做皇帝,可他並非生來便是皇帝。

 當皇帝也要慢慢學,一點點從忙亂的絲線中找出頭緒,才能信手拈來,胸懷天下。

 在這忙碌之中,建元元年便在晴天燦陽中到來。

 正旦這一日,是霍檀和崔雲昭最忙碌的日子,四更天,帝后夫妻二人便起身,開始準備祭告天地,先農,祖宗。

 先去天壇後去先農壇,最後回到更名後的凌霄宮,祭拜先祖。

 奉先殿中,不僅有霍家先祖,也有裴氏先祖。

 等祭拜完天地祖宗之後,夫妻二人才會回到太極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朝賀的過程很複雜,從巳時一直到午時都不得停,等待到午膳時分,宮裡要開宮宴。

 宮宴一直持續兩個時辰,大多數時候朝臣都是吃不飽的,崔雲昭心思細膩,一早就改了宮宴的菜品,去掉繁縟的冷碟看碟,多上點心熱食,讓朝臣不至於餓著肚子過節。

 宮宴時候,宮中只有丹陛大樂,祥和肅穆,一片欣欣向榮。

 待宮宴結束,下午依舊是朝賀。

 到了晚時,宮宴就簡單一些。

 晚點多為點心酒水,等晚點結束,與民同樂之後,朝臣們就能各回各家,好好過個團圓年。

 今年亦是如此。

 裴業養病,沒有出來,只有新帝一家坐在大殿,與文武百官共慶新歲。

 待晚點結束,霍檀率先起身,直接道:“去朱雀樓看燈吧。”

 崔雲昭忙吩咐宮人取來大氅,給林繡姑和弟妹們穿好,然後便跟著霍檀快步出了太極殿。

 元月冬日,卻非一年中最冷時節。

 寒冬臘月剛剛過去,轉眼便是春暖花開時。

 崔雲昭身上吉服厚重,自不覺得冷,霍檀更是年輕氣盛,只穿冕服甚至覺得熱。

 帝后二人走在前面,身後是烏泱泱的朝臣。

 霍檀吃了些酒,臉頰微紅,眼睛卻依舊清明。

 他牽著崔雲昭的手,兩個人一起漫步在朱雀宮門上。

 宮門之外,是擺放有各種花燈的朱雀大街。

 正旦這日,百姓們拖家帶口,皆在朱雀大街上游玩賞景。

 從城樓往外看去,整個汴京萬家燈火,熱鬧非凡。

 夫妻二人漫步在朱雀宮門上,看著眼前之景,心中皆是喜悅。

 有百姓看到俊美的帝后二人,皆跪下行禮,山呼吉祥。

 兩人謝過百姓,繼續前行,一路往燈火闌珊中去。

 忽然,天際一道星光閃過。

 崔雲昭仰頭看去,頓時高興起來:“夫君你看,是北斗七星。”

 此時,天際星空閃爍,萬里無雲。

 霍檀笑了:“明日又是晴天。”

 說到這裡,霍檀腳步微頓,停下來看向崔雲昭。

 燈火璀璨裡,崔雲昭眉目如

畫,靜若仙子。

 霍檀低下頭,輕輕碰了一下崔雲昭的額頭。

 嘭的一聲,是兩個人最喜歡的動作。

 霍檀淺淺笑了:“這一條路,感覺同你走過了許多回。”

 “或許前世曾走過,或許來世亦會走。”

 崔雲昭點點頭,輕聲道:“我們會握著這片星光,一直走下去。”

 說罷,她握住霍檀的手,堅定往前走。

 遠處,孩童們吟唱著動人的童謠。

 “攬流光,歲靜好,天下安。”

 作者有話要說

 1皇帝詔書參考明太|祖、弘治帝登基詔書。2厚德承天,坤元合德,濟朕艱難,同勤開國,這四句參考朱棣冊封徐皇后詔書,其餘母儀天下之類的都是通用語,還有我自己結合正文寫的~

 說點心裡話:正文在這裡完結啦~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非常非常感謝。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嘗試寫正劇向劇情流古言,做了很久的人設大綱,對這本書非常有感情,希望寶子們能喜歡這本書,喜歡皎皎和梵音~也是第一次正文就寫了八十萬字,一路連載日六沒有斷更過一天,還是挺驕傲的。

 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也幸福美滿~

 說一下番外~之前日六太累了,要休息幾天,大概四五號左右更新番外~番外會寫一下標題,大家選擇性觀看即可!再次感謝大家支持,本章發紅包!~

 鵲上心頭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

 希望你也喜歡

 崔雲昭之所以狡兔三窟,為的就是防備裴翊詢。

 豈料裴翊詢竟被於未平所殺,汴京形勢陡然逆轉,崔雲昭在得知消息之後,便明白京中必有一戰。

 於未平想要登基為帝,肯定要經過一番籌謀,而他誅殺儲君便是謀逆,即便霍檀不動,其他節度使也不可能無動於衷。

 這是最好的機會了。

 而他們一家人,也必須要隱匿在法華寺,不能被於未平尋到。

 於未平之前為了保命,一直藏在乾德殿中,對外界事宜並不清楚,待他想要再尋霍家親眷,為時晚矣。

 陰差陽錯,卻幸運至極。

 在京中動盪這十數日,一家人就安安穩穩住在法華寺,沒有人搜捕古剎,他們就平安等回了霍檀。

 簡直是歡喜之至。

 到了此刻,才算塵埃落定。

 霍檀見過母親弟妹,接上一家人,一路威風赫赫回到了家中。

 闊別多日,定遠公府依舊是熟悉模樣。

 等大家安頓下來,霍檀洗漱更衣坐到堂屋裡時,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約而同笑了。

 林繡姑關心兒子,仔細看了,見他沒有受傷才鬆了口氣。

 霍檀看了看自己的家人,沉思片刻,道:“過幾日,朝廷可能會下旨。”

 崔雲昭聽到這裡,一瞬有些恍惚。

 她當即便明白這一道聖旨是什麼了。

 前世的霍檀是被百姓朝臣擁戴繼位,在史書上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今生,霍檀殺逆賊救皇帝,依舊是忠勇有加,英勇無雙。

 無論前世今生,霍檀皆無罵名。

 即便生來便是棄嬰,但蒼天從來眷顧。

 如今,也是如此。

 霍檀看著家人,見霍成樸和霍新枝都反應過來,不由淡淡笑了。

 “陛下要認我為義子,傳位於我,讓我匡扶國祚,保家衛國。”

 這話一說出口,堂屋中陡然一靜,片刻後,林繡姑流著眼淚笑了。

 “好,好。”

 林繡姑很久沒有這樣哭過了,此刻,她幾乎哭得像個淚人。

 “我兒優秀,忠勇有加,得陛下褒獎,得百姓稱讚,母親以你為榮。”

 說到這裡,林繡姑依舊哽咽,可表情卻是嚴肅幾分:“家國天下,責任重大,九郎,你既接了這重擔,便要一生一世為國效力,努力匡扶國祚,振興中原。”

 林繡姑沒讀過書,也不認識幾個字,可她卻知道家國天下。

 霍檀認真看著母親,起身來到她身前,跪下給母親行禮。

 “兒子領命。”

 兩日後,早朝。

 時隔一年,裴業再度出現在朝臣們面前,已是瘦骨嶙峋,白髮蒼蒼。

 他已經不能走路,被御輦抬到御階上,艱難地靠坐在了龍椅上。

 下面朝臣跪了一地,有的老臣已經淚流滿面。

 “臣等,恭請陛下萬安。”

 裴業坐好之後,歇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諸位愛卿平身。”

 待朝臣起身,裴業看著熟悉的人們,眼眶也微微泛紅。

 這其中,有許多人再也看不到了。

 裴業深深嘆了口氣,但很快,他便提起心氣,一字一頓道:“這一載風雲際會,朝中困難重重,多虧諸位忠臣良將,守大周百姓平安

。”

 “朕,在此謝過。”

 聽到這話,朝臣們便又跪了一片,許多朝臣都痛哭起來。

 裴業讓人起身,等眾人都平靜下來,才重新開口。

 “大周國祚,至今不過八載,然因朕之過,以至朝政荒廢,戰亂頻發,朕實在愧對天下百姓,”裴業繼續道,“朕病體沉珂,已無法處置朝政,更無顏面見天下百姓。”

 裴業說到這裡,朝臣們又跪倒一片。

 裴業這一次沒有讓他們起身,繼續道:“朕膝下空虛,已無子嗣,兩位皇弟皆非能臣,萬不能繼承大統。”

 裴業雖然重病,但言辭之間卻很清醒。

 他一字一頓說著,聲音低沉而緩慢,可朝臣們卻都聽得心中震顫,跪伏在地不敢多言。

 “霍檀。”

 裴業忽然點名。

 這兩個字在殿中迴盪,震盪在每個朝臣心中。

 霍檀深吸口氣,他行禮之後便起身,來到御階前再度跪下:“臣在。”

 裴業看著年輕的霍檀,唇角難得露出一抹微笑。

 “定遠公征戰多年,保家衛國,英勇無雙,是國之棟樑,是百姓之福,今朕收其為義子,封晉王,以待繼承國祚,匡扶天下。”

 話音落下,朝臣們心頭劇震。

 所有人都沒想到,裴業直接讓賢於霍檀。

 霍檀於裴業無親無故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即便人人都知道霍檀是如今最適合的人選,卻也沒想到裴業直接收霍檀為義子。

 如此一來,霍檀登基為帝,繼承大統便名正言順。

 不需要再經歷一場血洗,也不需要再來一場汴京謀逆,一切都在裴業的寬廣心胸之中消弭無形。

 霍檀再度行禮:“兒臣謹遵父皇諭令。”

 裴業低低笑了笑起來。

 這一刻,他是真的很高興。

 這一年他苟延殘喘,不是怕死,而是不敢死。

 現在,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他也終於到了解脫時候。

 後繼有人,國朝有望,真是人生之幸。

 裴業看著霍檀,眼眸中有著父親一般的慈愛。

 “古有堯舜擇賢而君,今日亦然,朕認梵音為子,選其為儲君,也不過因賢德二字。”

 “梵音,望你不辜負朕之期望,攘內安外,掃清障礙,他日海晏河清,山河永固,百姓安居樂業,便是你對朕的承諾。”

 “你可能做到?”

 霍檀朗聲道:“兒臣,定踐諾。”

 裴業終於笑了,他的笑聲很虛弱,卻讓人聽了就覺得振奮。

 朝臣們終於接受了裴業的安排,行禮之後,異口同聲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恭喜晉王,賀喜晉王。”

 景德八年十二月初一,裴業昭告天下,認霍檀為義子,封晉王,任汴京府尹、殿前都點檢、振國大將軍。

 同日,封霍檀生母林繡姑為安國夫人,封霍檀之妻崔雲昭為晉王妃,封其姐霍新枝為永寧郡主,其妹霍新柳為永嘉郡主,其幼弟霍成樸為輔國公。

 另追封霍檀生父霍展為靖王。

 冊封聖旨在同一日昭告天下,天下皆知。

 就在百姓還來不及欣喜時,次日,第二道聖旨下達。

 裴業稱自己久病沉痾,無法理政,於十二月八日退位,命晉王霍檀登基為帝。

 封帝大典於十二月十日舉行。

 另改國號為楚,明年正旦伊始,便是建元元年,是霍檀登基為帝后的新時代。

 霍檀在民間威望很高,百姓皆信服於他,在經歷了一年的戰亂和動盪之後,等來了霍檀作為新帝,百姓皆是歡喜。

 景德八年這個年關,整個中原腹地皆是歡聲笑語,百姓終於能踏實過一個好年。

 景德八年十二月初一,聖旨下達之後,霍家人便沐浴更衣,梳妝之後登上馬車。

 今日又落一場雪。

 大雪紛飛,除舊迎新。

 馬車在大雪中前行,車簾晃動,外面是跪地不起的百姓們。

 這一年來的殺戮和動盪,讓百姓們本來對未來無望,如今終於能得喘息,自然是欣喜若狂。

 崔雲昭看著車簾外的雪景,看著尚且不算熟悉的汴京街道,輕輕嘆了口氣。

 從此以後,身份轉變,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霍檀坐在她面前,堅定地握著她的手。

 兩個人的手都很溫暖,即便在這天寒地凍裡,也沒有失去溫熱。

 崔雲昭回過神,看向霍檀熟悉的眉眼。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雪中回眸,他似依稀還是曾經少年郎。

 成婚那一日,霍檀紅衣烏髮,俊朗無雙。

 前世今生交錯,眼前人從來都是他。

 兩人從年少相伴至今,一路風雨走來,相知相伴,風雨同舟。

 一見傾心,日久情深,端是相濡以沫。

 崔雲昭凝望著霍檀,忽然

問他:“以後,還是你我?”

 霍檀笑了。

 他伸出手,摸了摸崔雲昭髮間的那支熟悉的髮簪,道:“從來都只有你我。”

 崔雲昭看著他熟悉的笑容,也跟著笑了起來。

 霍檀緊緊握著崔雲昭的手,聽著雪落到馬車的聲音,一字一頓說:“皎皎,自你我成婚,從陌生至熟悉,從熟悉到相知,多年相伴,早就不分你我。”

 “我原不懂情,可如今卻什麼都懂得。”

 “我霍檀喜歡你,心悅你,愛慕你,天下數萬萬人,唯你才是我情之所鍾。”

 崔雲昭眼底一片溼潤。

 兩人都是行多於言,很少會互訴衷腸,可愛這一字,霍檀卻從來都不吝嗇。

 他愛她,就會時時刻刻告訴她,傾訴自己的思念和喜歡。

 崔雲昭亦然。

 愛本就應該坦誠。

 崔雲昭回握住霍檀的手,在馬車的細微顛簸裡,堅定地告訴他:“霍檀,我亦愛慕你。”

 說到這裡,她倏然笑了一下。

 那笑容很美,如若高山上盛開的雪蓮,聖潔而美好。

 那是最純粹的,帶著芬芳和愛意的笑容。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心之所鍾,此生不改。”

 兩個人交握在一起的手,從來就未曾鬆開過。

 霍檀道:“此生不改。”

 馬車一路向前,經過朱雀大街,一路直奔朱雀門。

 厚重的宮牆隔絕了光陰,在幽深的門道中,天地之間只有一片昏暗。

 但很快,馬車駛出城牆,再度陽光普照。

 崔雲昭忽然有所感悟。

 她的重生,並非機緣巧合。

 這一切都不過是蒼天垂憐。

 一為天下蒼生,二為人間正道,三則為山河無恙,歲年永安。

 天命在我,我定不負天。

 ————

 宮中生活,似乎沒有想象中那麼陌生。

 入宮之後,崔雲昭居坤和宮,林繡姑帶著一雙女兒居慈康宮,霍成樸因為年紀尚小,沒有挪出宮去,暫時居住於前朝毓慶宮。

 而霍檀則住在乾德宮之後的乾元宮,前面的乾德宮依舊由裴業居住。

 住處安定下來,緊接著就是安排宮中的衣食住行。

 裴業大多數時候都在昏睡,完全無法處理朝政,一切大小事宜都交給霍檀處置。

 而崔雲昭則忙宮中諸事。

 尤其一家人的吉服,安排各宮宮人,熟悉內外命婦,以及馬上就要到來的登基大典。

 夫妻兩個只有晚間時分能坐下一些家長裡短的閒話。

 每到這個時候,霍檀都覺得很放鬆。

 崔雲昭亦然。

 晚間時分的倚窗夜話,從成婚至今已成了兩人的習慣,即便入了宮也不曾改變。

 登基大典前一日,夫妻兩個都沒有早睡。

 兩人對坐品茶,一時間都安靜無聲。

 霍檀慢慢喝完一杯茶,忽然道:“我準備在年前行封后大典。”

 崔雲昭有些愣神。

 “因何這般著急?”

 霍檀笑了笑,說:“這是父皇的意思,想要看到我們並肩而立,也是我的意思。”

 “等新年正旦時,文武百官入宮朝賀,我想讓你坐在我身邊,一起接受朝拜。”

 崔雲昭聽著他的唸叨,不由笑了。

 “好,都聽夫君的。”

 私下裡的時候,她依舊喚他夫君。

 這也是霍檀最喜歡的稱呼。

 夫妻兩個說了會兒話,崔雲昭就有些打瞌睡了。

 霍檀不由有些擔心:“你最近都很困頓,可是身體不適?若是太累,便讓阿姐來忙,你多休息。”

 崔雲昭輕抿嘴唇,有些羞赧,卻還是搖了搖頭。

 “我心裡有數。”

 霍檀自知勸不動她,只道:“皎皎,即便身份轉變,尊貴無比,可我內心所想,卻只願你能健康幸福。”

 崔雲昭對他點了點頭,笑道:“我知曉,這些事都因我喜歡而做,忙碌起來心裡才踏實。”

 晉王夫妻二人說了會兒閒話,才一起上床安置。

 等安靜躺下,霍檀還想再說些什麼,可偏過頭來,才發現崔雲昭已經入睡。

 她的睡顏安然平靜,讓霍檀的心也跟著踏實下來。

 很快,他也安然入睡。

 景德八年十二月初十,霍檀登基大典。

 一連落了兩日的雪也停了,今日整個汴京晴空萬里,陽光普照。

 清晨時分,霍檀已經去太廟和奉先殿祭拜天地先祖,待吉時一到,才回宮行登基大典。

 在金燦燦的陽光下,霍檀身穿玄色冕服,從太極宮宮門前一路前行,在滿朝文武的跪拜之下,一路來到御階之上。

 太極殿高有二十七階臺階,在御階之上,大殿之外,跪禮的是王公勳貴,內外命婦。

 崔雲昭立於內命婦之首,因還未封為皇后,此刻她身上所穿為太子妃服制。

 待霍檀來到御階之上,轉身立在大殿之上,大殿上下皆跪拜在地。

 裴業坐在殿中的龍椅上,他身上亦穿著厚重的冕服,為了這一日,他強撐著精神,看起來比之往常要健康許多。

 霍檀先行祭拜天地,後行至裴業身前跪下。

 裴業展開自己親筆所寫的冊封詔書,一字一頓讀起來。

 “吾兒晉王霍檀,天資聰穎,文韜武略,是為萬民之表率,其維新疆土,戰功卓絕,夙興夜寐,宵衣旰食……於十二月十日,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望統成鴻業,勵志民生,振興華夏,攘內安外……以明年更國號為楚,是為建元元年,大赦天下,典儀四海。”1

 這封冊封詔書非常長,但裴業還是堅持一字一頓唸完,待其宣告之後,便親自拿過傳國玉璽,鄭重放到霍檀手中。

 “皇帝,家國天下,盡交你手。”

 霍檀行三叩九拜大禮,叩謝太上皇聖恩,加皇帝冕服,之後,霍檀來到殿前,接受朝臣朝賀。

 “恭迎皇帝陛下。”

 剎那間,山呼海嘯,震徹宇內。

 三叩九拜之後,霍檀振臂一揮,朗聲道:“天佑大楚,家國永安。”

 禮成。

 次日,霍檀於太極殿升殿早朝。

 第一封聖旨,封生母為太后,封妻崔雲昭為皇后。

 同日,封長姐霍新枝為永寧公主,封么妹霍新柳為永嘉公主,封么弟霍成樸為誠郡王。

 次日,霍檀封手下諸位將領爵位,各司其職,按照太上皇裴業垂訓調整文臣武將官職,詔令建元年後便予以上任。

 至此,新朝落定。

 景德八年十二月二十,封后大典。

 這一日,崔雲昭身穿大袖吉服,頭戴鳳冠,同霍檀一般,從太極門一路行至太極殿前。

 依舊是同樣的滿朝文武,同樣的丹陛大樂,同樣的三叩九拜,同樣的規章典儀。

 霍檀深深看向崔雲昭,親讀封后詔書。

 這一封詔書是他親筆所寫,不用細看,便能通讀原文。

 “朕之髮妻崔氏雲昭,厚德承天,坤元合德,昭淑慎雍,輔幼匡正。朕起於微末,生於草芥,唯妻不棄。後逢危難,仁善眾生,賙濟流離,挽博陵災,興汴京事。妻濟朕艱難,同勤開國,今朕榮登大寶,賴其相助,同舟共濟……景德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封妻崔雲昭為皇后,持金冊金印,正位中宮,共承宗廟,母儀天下。今威告四海,天下聞之。”2

 詔書讀完,霍檀親自把封印交到崔雲昭手中,然後扶起了她。

 四目相對,兩人相視一笑。

 後祭祀先祖,告祭天下,等禮成,兩人回到御階之前,一起看向滿朝文武。

 兩人身上皆是厚重禮服,可他們的手,還是一如往昔握在一起。

 此時,文武百官三叩九拜,恭賀皇后。

 遙遙天際,朝陽突破白雲,爬至蒼穹之上。

 這一刻,碧空如洗,陽光普照。

 夫妻並肩而立,霍檀緊緊握著她的手,聲音低沉而醇厚。

 “恭喜,我的皇后。”

 崔雲昭淺淺笑了。

 “同喜,我的陛下。”

 ————

 當了帝后,日子似乎一如往常。

 除了身邊人變多了,日子變忙了,好像同以前沒什麼不同。

 霍檀登基為帝,前朝事務繁忙,要把過去一年積壓的政事都處置完,每日都在前朝忙碌。

 與此同時,他每日還會抽空去陪太上皇說話,聆聽太上皇垂詢。

 霍檀適合做皇帝,可他並非生來便是皇帝。

 當皇帝也要慢慢學,一點點從忙亂的絲線中找出頭緒,才能信手拈來,胸懷天下。

 在這忙碌之中,建元元年便在晴天燦陽中到來。

 正旦這一日,是霍檀和崔雲昭最忙碌的日子,四更天,帝后夫妻二人便起身,開始準備祭告天地,先農,祖宗。

 先去天壇後去先農壇,最後回到更名後的凌霄宮,祭拜先祖。

 奉先殿中,不僅有霍家先祖,也有裴氏先祖。

 等祭拜完天地祖宗之後,夫妻二人才會回到太極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朝賀的過程很複雜,從巳時一直到午時都不得停,等待到午膳時分,宮裡要開宮宴。

 宮宴一直持續兩個時辰,大多數時候朝臣都是吃不飽的,崔雲昭心思細膩,一早就改了宮宴的菜品,去掉繁縟的冷碟看碟,多上點心熱食,讓朝臣不至於餓著肚子過節。

 宮宴時候,宮中只有丹陛大樂,祥和肅穆,一片欣欣向榮。

 待宮宴結束,下午依舊是朝賀。

 到了晚時,宮宴就簡單一些。

 晚點多為點心酒水,等晚點結束,與民同樂之後,朝臣們就能各回各家,好好過個團圓年。

 今年亦是如此。

 裴業養病,沒有出來,只有新帝一家坐在大殿,與文武百官共慶新歲。

 待晚點結束,霍檀率先起身,直接道:“去朱雀樓看燈吧。”

 崔雲昭忙吩咐宮人取來大氅,給林繡姑和弟妹們穿好,然後便跟著霍檀快步出了太極殿。

 元月冬日,卻非一年中最冷時節。

 寒冬臘月剛剛過去,轉眼便是春暖花開時。

 崔雲昭身上吉服厚重,自不覺得冷,霍檀更是年輕氣盛,只穿冕服甚至覺得熱。

 帝后二人走在前面,身後是烏泱泱的朝臣。

 霍檀吃了些酒,臉頰微紅,眼睛卻依舊清明。

 他牽著崔雲昭的手,兩個人一起漫步在朱雀宮門上。

 宮門之外,是擺放有各種花燈的朱雀大街。

 正旦這日,百姓們拖家帶口,皆在朱雀大街上游玩賞景。

 從城樓往外看去,整個汴京萬家燈火,熱鬧非凡。

 夫妻二人漫步在朱雀宮門上,看著眼前之景,心中皆是喜悅。

 有百姓看到俊美的帝后二人,皆跪下行禮,山呼吉祥。

 兩人謝過百姓,繼續前行,一路往燈火闌珊中去。

 忽然,天際一道星光閃過。

 崔雲昭仰頭看去,頓時高興起來:“夫君你看,是北斗七星。”

 此時,天際星空閃爍,萬里無雲。

 霍檀笑了:“明日又是晴天。”

 說到這裡,霍檀腳步微頓,停下來看向崔雲昭。

 燈火璀璨裡,崔雲昭眉目如畫,靜若仙子。

 霍檀低下頭,輕輕碰了一下崔雲昭的額頭。

 嘭的一聲,是兩個人最喜歡的動作。

 霍檀淺淺笑了:“這一條路,感覺同你走過了許多回。”

 “或許前世曾走過,或許來世亦會走。”

 崔雲昭點點頭,輕聲道:“我們會握著這片星光,一直走下去。”

 說罷,她握住霍檀的手,堅定往前走。

 遠處,孩童們吟唱著動人的童謠。

 “攬流光,歲靜好,天下安。”

 作者有話要說

 1皇帝詔書參考明太|祖、弘治帝登基詔書。2厚德承天,坤元合德,濟朕艱難,同勤開國,這四句參考朱棣冊封徐皇后詔書,其餘母儀天下之類的都是通用語,還有我自己結合正文寫的~

 說點心裡話:正文在這裡完結啦~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非常非常感謝。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嘗試寫正劇向劇情流古言,做了很久的人設大綱,對這本書非常有感情,希望寶子們能喜歡這本書,喜歡皎皎和梵音~也是第一次正文就寫了八十萬字,一路連載日六沒有斷更過一天,還是挺驕傲的。

 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也幸福美滿~

 說一下番外~之前日六太累了,要休息幾天,大概四五號左右更新番外~番外會寫一下標題,大家選擇性觀看即可!再次感謝大家支持,本章發紅包!~

 鵲上心頭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

 希望你也喜歡

 崔雲昭之所以狡兔三窟,為的就是防備裴翊詢。

 豈料裴翊詢竟被於未平所殺()?(),

 汴京形勢陡然逆轉()?(),

 崔雲昭在得知消息之後,便明白京中必有一戰。

 於未平想要登基為帝,肯定要經過一番籌謀?()_[(.)]???%?%??()?(),

 而他誅殺儲君便是謀逆,即便霍檀不動,其他節度使也不可能無動於衷。

 這是最好的機會了。

 而他們一家人()?(),

 也必須要隱匿在法華寺,不能被於未平尋到。

 於未平之前為了保命,一直藏在乾德殿中,對外界事宜並不清楚,待他想要再尋霍家親眷,為時晚矣。

 陰差陽錯,卻幸運至極。

 在京中動盪這十數日,一家人就安安穩穩住在法華寺,沒有人搜捕古剎,他們就平安等回了霍檀。

 簡直是歡喜之至。

 到了此刻,才算塵埃落定。

 霍檀見過母親弟妹,接上一家人,一路威風赫赫回到了家中。

 闊別多日,定遠公府依舊是熟悉模樣。

 等大家安頓下來,霍檀洗漱更衣坐到堂屋裡時,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約而同笑了。

 林繡姑關心兒子,仔細看了,見他沒有受傷才鬆了口氣。

 霍檀看了看自己的家人,沉思片刻,道:“過幾日,朝廷可能會下旨。”

 崔雲昭聽到這裡,一瞬有些恍惚。

 她當即便明白這一道聖旨是什麼了。

 前世的霍檀是被百姓朝臣擁戴繼位,在史書上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今生,霍檀殺逆賊救皇帝,依舊是忠勇有加

,英勇無雙。

 無論前世今生,霍檀皆無罵名。

 即便生來便是棄嬰,但蒼天從來眷顧。

 如今,也是如此。

 霍檀看著家人,見霍成樸和霍新枝都反應過來,不由淡淡笑了。

 “陛下要認我為義子,傳位於我,讓我匡扶國祚,保家衛國。”

 這話一說出口,堂屋中陡然一靜,片刻後,林繡姑流著眼淚笑了。

 “好,好。”

 林繡姑很久沒有這樣哭過了,此刻,她幾乎哭得像個淚人。

 “我兒優秀,忠勇有加,得陛下褒獎,得百姓稱讚,母親以你為榮。”

 說到這裡,林繡姑依舊哽咽,可表情卻是嚴肅幾分:“家國天下,責任重大,九郎,你既接了這重擔,便要一生一世為國效力,努力匡扶國祚,振興中原。”

 林繡姑沒讀過書,也不認識幾個字,可她卻知道家國天下。

 霍檀認真看著母親,起身來到她身前,跪下給母親行禮。

 “兒子領命。”

 兩日後,早朝。

 時隔一年,裴業再度出現在朝臣們面前,已是瘦骨嶙峋,白髮蒼蒼。

 他已經不能走路,被御輦抬到御階上,艱難地靠坐在了龍椅上。

 下面朝臣跪了一地,有的老臣已經淚流滿面。

 “臣等,恭請陛下萬安。”

 裴業坐好之後,歇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諸位愛卿平身。”

 待朝臣起身,裴業看著熟悉的人們,眼眶也微微泛紅。

 這其中,有許多人再也看不到了。

 裴業深深嘆了口氣,但很快,他便提起心氣,一字一頓道:“這一載風雲際會,朝中困難重重,多虧諸位忠臣良將,守大周百姓平安。”

 “朕,在此謝過。”

 聽到這話,朝臣們便又跪了一片,許多朝臣都痛哭起來。

 裴業讓人起身,等眾人都平靜下來,才重新開口。

 “大周國祚,至今不過八載,然因朕之過,以至朝政荒廢,戰亂頻發,朕實在愧對天下百姓,”裴業繼續道,“朕病體沉珂,已無法處置朝政,更無顏面見天下百姓。”

 裴業說到這裡,朝臣們又跪倒一片。

 裴業這一次沒有讓他們起身,繼續道:“朕膝下空虛,已無子嗣,兩位皇弟皆非能臣,萬不能繼承大統。”

 裴業雖然重病,但言辭之間卻很清醒。

 他一字一頓說著,聲音低沉而緩慢,可朝臣們卻都聽得心中震顫,跪伏在地不敢多言。

 “霍檀。”

 裴業忽然點名。

 這兩個字在殿中迴盪,震盪在每個朝臣心中。

 霍檀深吸口氣,他行禮之後便起身,來到御階前再度跪下:“臣在。”

 裴業看著年輕的霍檀,唇角難得露出一抹微笑。

 “定遠公征戰多年,保家衛國,英勇無雙,是國之棟樑,是百姓之福,今朕收其為義子,封晉王,以待繼承國祚,匡扶天下。”

 話音落下,朝臣們心頭劇震。

 所有人都沒想到,裴業直接讓賢於霍檀。

 霍檀於裴業無親無故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即便人人都知道霍檀是如今最適合的人選,卻也沒想到裴業直接收霍檀為義子。

 如此一來,霍檀登基為帝,繼承大統便名正言順。

 不需要再經歷一場血洗,也不需要再來一場汴京謀逆,一切都在裴業的寬廣心胸之中消弭無形。

 霍檀再度行禮:“兒臣謹遵父皇諭令。”

 裴業低低笑了笑起來。

 這一刻,他是真的很高興。

 這一年他苟延殘喘,不是怕死,而是不敢死。

 現在,一切都已經安排妥當,他也終於到了解脫時候。

 後繼有人,國朝有望,真是人生之幸。

 裴業看著霍檀,眼眸中有著父親一般的慈愛。

 “古有堯舜擇賢而君,今日亦然,朕認梵音為子,選其為儲君,也不過因賢德二字。”

 “梵音,望你不辜負朕之期望,攘內安外,掃清障礙,他日海晏河清,山河永固,百姓安居樂業,便是你對朕的承諾。”

 “你可能做到?”

 霍檀朗聲道:“兒臣,定踐諾。”

 裴業終於笑了,他的笑聲很虛弱,卻讓人聽了就覺得振奮。

 朝臣們終於接受了裴業的安排,行禮之後,異口同聲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恭喜晉王,賀喜晉王。”

 景德八年十二月初一,裴業昭告天下,認霍檀為義子,封晉王,任汴京府尹、殿前都點檢、振國大將軍。

 同日,封霍檀生母林繡姑為安國夫人,封霍檀之妻崔雲昭為晉王妃,封其姐霍新枝為永寧郡主,其妹霍新柳為永嘉郡主,其幼弟霍成樸為輔國公。

 另追封霍檀生父霍展為靖王。

 冊封聖旨在同一日昭告天下,天

下皆知。

 就在百姓還來不及欣喜時,次日,第二道聖旨下達。

 裴業稱自己久病沉痾,無法理政,於十二月八日退位,命晉王霍檀登基為帝。

 封帝大典於十二月十日舉行。

 另改國號為楚,明年正旦伊始,便是建元元年,是霍檀登基為帝后的新時代。

 霍檀在民間威望很高,百姓皆信服於他,在經歷了一年的戰亂和動盪之後,等來了霍檀作為新帝,百姓皆是歡喜。

 景德八年這個年關,整個中原腹地皆是歡聲笑語,百姓終於能踏實過一個好年。

 景德八年十二月初一,聖旨下達之後,霍家人便沐浴更衣,梳妝之後登上馬車。

 今日又落一場雪。

 大雪紛飛,除舊迎新。

 馬車在大雪中前行,車簾晃動,外面是跪地不起的百姓們。

 這一年來的殺戮和動盪,讓百姓們本來對未來無望,如今終於能得喘息,自然是欣喜若狂。

 崔雲昭看著車簾外的雪景,看著尚且不算熟悉的汴京街道,輕輕嘆了口氣。

 從此以後,身份轉變,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霍檀坐在她面前,堅定地握著她的手。

 兩個人的手都很溫暖,即便在這天寒地凍裡,也沒有失去溫熱。

 崔雲昭回過神,看向霍檀熟悉的眉眼。

 時光荏苒,歲月變遷,雪中回眸,他似依稀還是曾經少年郎。

 成婚那一日,霍檀紅衣烏髮,俊朗無雙。

 前世今生交錯,眼前人從來都是他。

 兩人從年少相伴至今,一路風雨走來,相知相伴,風雨同舟。

 一見傾心,日久情深,端是相濡以沫。

 崔雲昭凝望著霍檀,忽然問他:“以後,還是你我?”

 霍檀笑了。

 他伸出手,摸了摸崔雲昭髮間的那支熟悉的髮簪,道:“從來都只有你我。”

 崔雲昭看著他熟悉的笑容,也跟著笑了起來。

 霍檀緊緊握著崔雲昭的手,聽著雪落到馬車的聲音,一字一頓說:“皎皎,自你我成婚,從陌生至熟悉,從熟悉到相知,多年相伴,早就不分你我。”

 “我原不懂情,可如今卻什麼都懂得。”

 “我霍檀喜歡你,心悅你,愛慕你,天下數萬萬人,唯你才是我情之所鍾。”

 崔雲昭眼底一片溼潤。

 兩人都是行多於言,很少會互訴衷腸,可愛這一字,霍檀卻從來都不吝嗇。

 他愛她,就會時時刻刻告訴她,傾訴自己的思念和喜歡。

 崔雲昭亦然。

 愛本就應該坦誠。

 崔雲昭回握住霍檀的手,在馬車的細微顛簸裡,堅定地告訴他:“霍檀,我亦愛慕你。”

 說到這裡,她倏然笑了一下。

 那笑容很美,如若高山上盛開的雪蓮,聖潔而美好。

 那是最純粹的,帶著芬芳和愛意的笑容。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心之所鍾,此生不改。”

 兩個人交握在一起的手,從來就未曾鬆開過。

 霍檀道:“此生不改。”

 馬車一路向前,經過朱雀大街,一路直奔朱雀門。

 厚重的宮牆隔絕了光陰,在幽深的門道中,天地之間只有一片昏暗。

 但很快,馬車駛出城牆,再度陽光普照。

 崔雲昭忽然有所感悟。

 她的重生,並非機緣巧合。

 這一切都不過是蒼天垂憐。

 一為天下蒼生,二為人間正道,三則為山河無恙,歲年永安。

 天命在我,我定不負天。

 ————

 宮中生活,似乎沒有想象中那麼陌生。

 入宮之後,崔雲昭居坤和宮,林繡姑帶著一雙女兒居慈康宮,霍成樸因為年紀尚小,沒有挪出宮去,暫時居住於前朝毓慶宮。

 而霍檀則住在乾德宮之後的乾元宮,前面的乾德宮依舊由裴業居住。

 住處安定下來,緊接著就是安排宮中的衣食住行。

 裴業大多數時候都在昏睡,完全無法處理朝政,一切大小事宜都交給霍檀處置。

 而崔雲昭則忙宮中諸事。

 尤其一家人的吉服,安排各宮宮人,熟悉內外命婦,以及馬上就要到來的登基大典。

 夫妻兩個只有晚間時分能坐下一些家長裡短的閒話。

 每到這個時候,霍檀都覺得很放鬆。

 崔雲昭亦然。

 晚間時分的倚窗夜話,從成婚至今已成了兩人的習慣,即便入了宮也不曾改變。

 登基大典前一日,夫妻兩個都沒有早睡。

 兩人對坐品茶,一時間都安靜無聲。

 霍檀慢慢喝完一杯茶,忽然道:“我準備在年前行封后大典。”

 崔雲昭有些愣神。

 “因何這般著急?”

霍檀笑了笑,說:“這是父皇的意思,想要看到我們並肩而立,也是我的意思。”

 “等新年正旦時,文武百官入宮朝賀,我想讓你坐在我身邊,一起接受朝拜。”

 崔雲昭聽著他的唸叨,不由笑了。

 “好,都聽夫君的。”

 私下裡的時候,她依舊喚他夫君。

 這也是霍檀最喜歡的稱呼。

 夫妻兩個說了會兒話,崔雲昭就有些打瞌睡了。

 霍檀不由有些擔心:“你最近都很困頓,可是身體不適?若是太累,便讓阿姐來忙,你多休息。”

 崔雲昭輕抿嘴唇,有些羞赧,卻還是搖了搖頭。

 “我心裡有數。”

 霍檀自知勸不動她,只道:“皎皎,即便身份轉變,尊貴無比,可我內心所想,卻只願你能健康幸福。”

 崔雲昭對他點了點頭,笑道:“我知曉,這些事都因我喜歡而做,忙碌起來心裡才踏實。”

 晉王夫妻二人說了會兒閒話,才一起上床安置。

 等安靜躺下,霍檀還想再說些什麼,可偏過頭來,才發現崔雲昭已經入睡。

 她的睡顏安然平靜,讓霍檀的心也跟著踏實下來。

 很快,他也安然入睡。

 景德八年十二月初十,霍檀登基大典。

 一連落了兩日的雪也停了,今日整個汴京晴空萬里,陽光普照。

 清晨時分,霍檀已經去太廟和奉先殿祭拜天地先祖,待吉時一到,才回宮行登基大典。

 在金燦燦的陽光下,霍檀身穿玄色冕服,從太極宮宮門前一路前行,在滿朝文武的跪拜之下,一路來到御階之上。

 太極殿高有二十七階臺階,在御階之上,大殿之外,跪禮的是王公勳貴,內外命婦。

 崔雲昭立於內命婦之首,因還未封為皇后,此刻她身上所穿為太子妃服制。

 待霍檀來到御階之上,轉身立在大殿之上,大殿上下皆跪拜在地。

 裴業坐在殿中的龍椅上,他身上亦穿著厚重的冕服,為了這一日,他強撐著精神,看起來比之往常要健康許多。

 霍檀先行祭拜天地,後行至裴業身前跪下。

 裴業展開自己親筆所寫的冊封詔書,一字一頓讀起來。

 “吾兒晉王霍檀,天資聰穎,文韜武略,是為萬民之表率,其維新疆土,戰功卓絕,夙興夜寐,宵衣旰食……於十二月十日,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即皇帝位。望統成鴻業,勵志民生,振興華夏,攘內安外……以明年更國號為楚,是為建元元年,大赦天下,典儀四海。”1

 這封冊封詔書非常長,但裴業還是堅持一字一頓唸完,待其宣告之後,便親自拿過傳國玉璽,鄭重放到霍檀手中。

 “皇帝,家國天下,盡交你手。”

 霍檀行三叩九拜大禮,叩謝太上皇聖恩,加皇帝冕服,之後,霍檀來到殿前,接受朝臣朝賀。

 “恭迎皇帝陛下。”

 剎那間,山呼海嘯,震徹宇內。

 三叩九拜之後,霍檀振臂一揮,朗聲道:“天佑大楚,家國永安。”

 禮成。

 次日,霍檀於太極殿升殿早朝。

 第一封聖旨,封生母為太后,封妻崔雲昭為皇后。

 同日,封長姐霍新枝為永寧公主,封么妹霍新柳為永嘉公主,封么弟霍成樸為誠郡王。

 次日,霍檀封手下諸位將領爵位,各司其職,按照太上皇裴業垂訓調整文臣武將官職,詔令建元年後便予以上任。

 至此,新朝落定。

 景德八年十二月二十,封后大典。

 這一日,崔雲昭身穿大袖吉服,頭戴鳳冠,同霍檀一般,從太極門一路行至太極殿前。

 依舊是同樣的滿朝文武,同樣的丹陛大樂,同樣的三叩九拜,同樣的規章典儀。

 霍檀深深看向崔雲昭,親讀封后詔書。

 這一封詔書是他親筆所寫,不用細看,便能通讀原文。

 “朕之髮妻崔氏雲昭,厚德承天,坤元合德,昭淑慎雍,輔幼匡正。朕起於微末,生於草芥,唯妻不棄。後逢危難,仁善眾生,賙濟流離,挽博陵災,興汴京事。妻濟朕艱難,同勤開國,今朕榮登大寶,賴其相助,同舟共濟……景德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封妻崔雲昭為皇后,持金冊金印,正位中宮,共承宗廟,母儀天下。今威告四海,天下聞之。”2

 詔書讀完,霍檀親自把封印交到崔雲昭手中,然後扶起了她。

 四目相對,兩人相視一笑。

 後祭祀先祖,告祭天下,等禮成,兩人回到御階之前,一起看向滿朝文武。

 兩人身上皆是厚重禮服,可他們的手,還是一如往昔握在一起。

 此時,文武百官三叩九拜,恭賀皇后。

 遙遙天際,朝陽突破白雲,爬至蒼穹之上。

 這一刻,碧空如洗,陽光普照。

 夫妻並肩而立,霍檀緊緊握著她的手,聲音低沉而醇厚。

 “恭喜,我的皇后。”

 崔雲昭淺淺笑了。

 “同喜,我的陛下。”

 ————

 當了帝后,日子似乎一如往常。

 除了身邊人變多了,日子變忙了,好像同以前沒什麼不同。

 霍檀登基為帝,前朝事務繁忙,要把過去一年積壓的政事都處置完,每日都在前朝忙碌。

 與此同時,他每日還會抽空去陪太上皇說話,聆聽太上皇垂詢。

 霍檀適合做皇帝,可他並非生來便是皇帝。

 當皇帝也要慢慢學,一點點從忙亂的絲線中找出頭緒,才能信手拈來,胸懷天下。

 在這忙碌之中,建元元年便在晴天燦陽中到來。

 正旦這一日,是霍檀和崔雲昭最忙碌的日子,四更天,帝后夫妻二人便起身,開始準備祭告天地,先農,祖宗。

 先去天壇後去先農壇,最後回到更名後的凌霄宮,祭拜先祖。

 奉先殿中,不僅有霍家先祖,也有裴氏先祖。

 等祭拜完天地祖宗之後,夫妻二人才會回到太極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朝賀的過程很複雜,從巳時一直到午時都不得停,等待到午膳時分,宮裡要開宮宴。

 宮宴一直持續兩個時辰,大多數時候朝臣都是吃不飽的,崔雲昭心思細膩,一早就改了宮宴的菜品,去掉繁縟的冷碟看碟,多上點心熱食,讓朝臣不至於餓著肚子過節。

 宮宴時候,宮中只有丹陛大樂,祥和肅穆,一片欣欣向榮。

 待宮宴結束,下午依舊是朝賀。

 到了晚時,宮宴就簡單一些。

 晚點多為點心酒水,等晚點結束,與民同樂之後,朝臣們就能各回各家,好好過個團圓年。

 今年亦是如此。

 裴業養病,沒有出來,只有新帝一家坐在大殿,與文武百官共慶新歲。

 待晚點結束,霍檀率先起身,直接道:“去朱雀樓看燈吧。”

 崔雲昭忙吩咐宮人取來大氅,給林繡姑和弟妹們穿好,然後便跟著霍檀快步出了太極殿。

 元月冬日,卻非一年中最冷時節。

 寒冬臘月剛剛過去,轉眼便是春暖花開時。

 崔雲昭身上吉服厚重,自不覺得冷,霍檀更是年輕氣盛,只穿冕服甚至覺得熱。

 帝后二人走在前面,身後是烏泱泱的朝臣。

 霍檀吃了些酒,臉頰微紅,眼睛卻依舊清明。

 他牽著崔雲昭的手,兩個人一起漫步在朱雀宮門上。

 宮門之外,是擺放有各種花燈的朱雀大街。

 正旦這日,百姓們拖家帶口,皆在朱雀大街上游玩賞景。

 從城樓往外看去,整個汴京萬家燈火,熱鬧非凡。

 夫妻二人漫步在朱雀宮門上,看著眼前之景,心中皆是喜悅。

 有百姓看到俊美的帝后二人,皆跪下行禮,山呼吉祥。

 兩人謝過百姓,繼續前行,一路往燈火闌珊中去。

 忽然,天際一道星光閃過。

 崔雲昭仰頭看去,頓時高興起來:“夫君你看,是北斗七星。”

 此時,天際星空閃爍,萬里無雲。

 霍檀笑了:“明日又是晴天。”

 說到這裡,霍檀腳步微頓,停下來看向崔雲昭。

 燈火璀璨裡,崔雲昭眉目如畫,靜若仙子。

 霍檀低下頭,輕輕碰了一下崔雲昭的額頭。

 嘭的一聲,是兩個人最喜歡的動作。

 霍檀淺淺笑了:“這一條路,感覺同你走過了許多回。”

 “或許前世曾走過,或許來世亦會走。”

 崔雲昭點點頭,輕聲道:“我們會握著這片星光,一直走下去。”

 說罷,她握住霍檀的手,堅定往前走。

 遠處,孩童們吟唱著動人的童謠。

 “攬流光,歲靜好,天下安。”

 作者有話要說

 1皇帝詔書參考明太|祖、弘治帝登基詔書。2厚德承天,坤元合德,濟朕艱難,同勤開國,這四句參考朱棣冊封徐皇后詔書,其餘母儀天下之類的都是通用語,還有我自己結合正文寫的~

 說點心裡話:正文在這裡完結啦~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非常非常感謝。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嘗試寫正劇向劇情流古言,做了很久的人設大綱,對這本書非常有感情,希望寶子們能喜歡這本書,喜歡皎皎和梵音~也是第一次正文就寫了八十萬字,一路連載日六沒有斷更過一天,還是挺驕傲的。

 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也幸福美滿~

 說一下番外~之前日六太累了,要休息幾天,大概四五號左右更新番外~番外會寫一下標題,大家選擇性觀看即可!再次感謝大家支持,本章發紅包!~

 鵲上心頭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

 希望你也喜歡

 崔雲昭之所以狡兔三窟,為的就是防備裴翊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