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火.夭折 作品

第七十二章 不殺潘鳳

 雖然中諸侯或多或少的都坑了孫堅,不過他們本來就不欠孫堅任何東西,能給孫堅敬一杯已經是夠意思了,他們哪一個不是在各家領地呼風喚雨的主兒?孫堅一個長沙太守還不至於讓他們敬若上賓。

 曹操見眾諸侯又從原本的商議進軍大事變成了吃喝玩樂的酒宴,心中氣惱,鄙視不已,他無奈洪聲說道:“諸位,可還記得我等舉兵而來時的緣由。”

 袁紹眉毛一挑,他自然清楚這個曹阿瞞已經對眾人大失所望,不過眼下也該好好進軍了,就算曹操不說,他作為盟主也會立即提出建議,他咳嗦了一聲,放下酒樽,言道:“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沖積,我等今日皆是奉天子密詔,與各州各郡大集義兵,本誓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洩公憤;上扶持王室,下拯救黎民。”

 諸侯們聽到袁紹已經開始老套陳詞了,皆是停止了飲酒作樂,認真起來,袁紹見眾人已經收斂起了玩樂行為,繼續言道:“孟德自發檄文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到如共有十八路人馬匯聚而來,當今本該是舉兵竭力攻打賊軍之時,怎奈大家有些玩物喪志啊。”

 眾人見袁紹把話說到這份上,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則是表述道:“不知盟主覺得眼下該當如何啊?”

 別人沒聽出袁術話中的譏諷之色,但是曹操卻是聽出那份挑釁之意,別以為袁術和袁紹兩兄弟關係很好,其實錯了,這裡面關係最差的就是他們兩兄弟,具體原因無非就是袁術才是袁家正統繼承人,而袁紹過繼出去了,且袁紹是庶出,袁術是嫡出,所以袁術向來是看不起袁紹的。

 袁術後來甚至和袁紹撕破臉,罵他不是袁家血脈,氣的袁紹拍案掀桌,誓與袁術勢不兩立,不過畢竟是兄弟,後來袁術被劉備追的走投無路,寫了封信給袁紹,信中皆是道歉悔過之詞,袁紹看這個弟弟是真的走投無路,命在旦夕,便回信讓他來冀州找自己。

 遺憾的是袁術走到一半就吐血身亡了,這是後話,這裡本不該多嘴插進來,不過此時此刻知道這兩兄弟關係僵硬的就只有袁紹小時候的玩伴曹操了。

 袁紹深吸了一口氣,“明日一早,舉兵全力攻打汜水關,斬殺華雄,三日之內,一定要攻到虎牢關下,逼出董賊!”

 話音一落,冀州刺史韓馥卻是說道:“華雄能攻善守,武力驍勇,一股腦兒的硬攻未必是上策,不如我等十幾路兵馬戰將,用車輪戰輪流激他出戰,若能斬他於馬下,汜水關不攻自破矣。”

 不過在北平太守公孫瓚所在軍隊裡,如果有三個人聽到了今日諸侯的商議,恐怕嗤之以鼻了,這三人自然是劉關張三兄弟了,不過現在關羽為馬弓手,張飛為步弓手,除非是公孫瓚讓他們一起參與,不然的話是不可能出現在諸侯會議上的。

 會議散後,公孫瓚回營途中,不停的哀聲嘆氣,無奈說道:“當日奉大義,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又是漢朝名將之裔,所以眾人才推薦他為盟主,如今看來,諸侯皆是居心叵測,哪裡是為了天下大義啊。”

 現在他在想想袁紹當初再三推辭的模樣,或許袁紹還真是未必相當盟主,這傢伙聰明著呢,知道誰當盟主誰受氣。

 劉備本在與關張二人操練兵馬,回頭便看見公孫瓚一臉無奈的站在一邊,劉備急忙上期拱手道:“兄長何故哀嘆?”

 “玄德,你本是漢室宗親,如今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我等本事憂懼社稷淪喪,故而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十八路兵馬同盟,本應該齊心戮力,絕無二心,可如今呢?”

 接著公孫瓚詳細敘說了會議上,諸侯互相推託的嘴臉,尤其是孫堅戰敗歸來後,眾人更是不願向前,巴不得有人能夠去無腦單挑。

 劉備聽完神色一暗,張飛卻是怒目圓睜道:“當日歃血為盟,眾人皆是義氣慷慨,涕泗橫流,結果沒幾天就忘了?!”

 關羽搖頭無語,不知在想些什麼,公孫瓚卻要求明日諸侯開拔,劉關張能與他隨行,其實言下之意也有要提拔劉備的意思,他希望劉備能在這一次討伐董卓的聯合作戰中,能夠以漢室宗親的身份闖出一番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