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不想吃也得吃

 劉叔公沒有回答夏樹的問題,喝了一口豆腐腦兒之後,把陶碗放到地上。

 他很嚴肅的對夏樹說道:“樹,去把村裡四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找來,自己走不來的,抬也要把人抬過來。

 還有,去把里正請來,就說我有事。”

 夏樹太年輕,看到豆腐腦兒的時候,想的是買回來,讓村裡的長輩都喝一點兒,希望村裡的長輩們能身體健康一些。

 而劉叔公看到豆腐腦兒,並喝到嘴裡的時候,想的會更多。

 夏樹不知道劉叔公想幹什麼,但是他聽話,長輩讓幹什麼,他就幹什麼。

 折騰了一趟,在別人的幫助下,他把村裡的其他八位四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帶到了劉叔公家,自己又去找里正。

 大山村不大,總共不到百人,而四十歲以上的老人更少,總共也就九個。

 古代貧苦的人家,沒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說法。

 在青黃不接、戰亂不斷的時候,老人總是被先放棄的那個群體。

 大山村的老人也一樣,一有什麼事,哪怕年輕人不說,老人都會自動放棄自己,就怕成了子孫後代的累贅。

 有的村別說四十歲以上的人了,三十歲以上的都很少。

 而大山村能有這九位老人,除了是因為生活在姜啟治下,不必時時擔憂戰亂之外,村子裡的團結,也是村裡人能活到這個歲數的重要原因。

 因為團結,除非實在沒有辦法了,不然村裡人很少主動放棄老人和孩子,也是因為團結,夏樹才能在全村的養育之下長大。

 要是隻有一兩家發善心,夏樹可能也會長大,但是絕對不會被養成現在這種開朗又樂於助人的性子。

 村子小,有點兒什麼事,很快所有人都會知道,更別提是這種把所有老人都聚集到一起的事,更會受到關注。

 等夏樹跟著里正劉青河,回到劉叔公家的時候,村裡人已經把不大的小院圍了裡三層外三層。

 “里正來了!”

 不知誰喊了一句,大家主動給劉青河讓開了一條道路。

 “叔父,您老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