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此起彼伏的叫聲

 大豆榨油分為冷榨和熱榨,沒有研究過這方面的姜團自然不知道。

 他就是把自己從視頻上看到、記下來的那點兒榨油知識告訴鬱淵,剩下的都是對方和工匠們總結出來的東西。

 鬱淵和工匠們發現,不經過處理的菽和經過蒸炒的菽都能榨出油來,和現代人一樣,他們簡單的把前者稱為為冷榨後者稱為熱榨。

 兩者都試著榨過之後,他們最終選擇了熱榨。

 倒不是大夏人和現代人一樣,嫌棄冷榨的豆腥味,在沒有油吃的古代豆腥味根本不是問題,他們之所以選擇後者,是因為後者的出油率更高。

 大夏的豆子沒有像現代那樣經過品種優化,本身沒有現代豆子圓潤飽滿,如果再選擇出油率低的冷榨,更榨不出來多少油。

 又由於熱榨的豆油比冷榨的豆油香味重一些,為了讓百姓們能聞到,自然更要選擇熱榨。

 雖然為了向大家演示,少府工匠直接在空曠的河邊榨油,那點香味其實飄不了多遠就沒了,但是離得近的百姓還是能聞到。

 為了讓油的香味被更多的人聞到,姜啟想了個絕招,直接把姜團弄出來的炸雞塊搬到了河邊,現場製作。

 皇宮膳房的庖人在岸邊建了一個簡易的灶臺,把專門製作的大鐵鍋放到灶臺上,倒進剛榨出來的油,點火燒油。

 等油燒到一定程度,把事先準備好的雞塊放下去,刺啦的聲音立刻響起,雞塊開始接受熱油的洗禮。

 買過炸雞的人都知道,如果一條街上有一家炸雞店,基本上來到這條街的人都能聞到。

 現代人經過各種美食的轟炸,依舊會對炸雞的香味有反應,更別提幾乎沒有吃過油炸食物的大夏人了。

 當雞塊放進滾燙的豆油裡不久,周圍所有的百姓都有了反應。孩子們流下了口水,大人們能控制住自己的口水,卻控制不住自己的肚子。

 此起彼伏的叫聲在人群中響起,可誰也沒有笑話誰,百姓們都在努力用自己的鼻子去聞,大有種聞了這次沒下次的緊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