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聽著這麼不真實

 就在寧松要轉身離開時,本來應該同時離開的宗政亮,突然向前走了一步,直直的盯著他,臉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阿松,我們好友多年,你擔心我直接說出來便好,不必以將士們和陛下為理由。”

 說完對方像小時候他們一起玩鬧時那般,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他在發火之前,轉身大步走了出去。

 突然被來這麼一下,寧松確實有些生氣,對方已是大將軍怎麼還和小時候一樣,一點兒都不穩重。

 可那點兒生氣,在聽到外面宗政亮招呼人離開的聲音時,又變成了一種他無法言說的感動。

 就算多年過去、物是人非,對方依舊是那個會用自己獨特方式讓他開心的阿亮,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很讓人愉悅的事情。

 在冷兵器時代,如果沒有拖後腿的同伴,大家兵力、武器差不多的情況下,防守要比進攻輕鬆一些。

 只是輕鬆一些不代表不會有損失,就算這次鎮安城已經有了最周密的部署,在匈奴打過來的時候依舊會有傷亡。

 醫術不發達的古代,有時候受傷不如直接死了。死了就是一瞬間的事,要是受了重傷,則要承受持續性的巨大痛苦。

 一些士兵受傷後無法承受那樣的痛苦,有時會哀求同伴給自己一個痛快。

 這樣的事情對於承受傷痛的人來說,是個艱難的選擇,對於親手了結自己同伴的人來說,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但現實是就算再艱難,這些士兵依舊要去承受和麵對。

 在踏上城牆、看到匈奴人的那一刻,他們只能暫時拋去恐懼和憂慮,專心對抗敵人。

 等匈奴軍隊離開,他們開心於勝利,傷心於夥伴的受傷和死亡。

 以往這時候,他們會懷著悲痛、沉默的情緒目送受傷和死去的夥伴被帶走。

 因為他們知道死去的同伴以後再也不會見到,那些活著的也有很多會因為無法救治而離開。

 然而,這次在目送夥伴們離開的時候,好像有什麼不一樣。他們看著那些以往只在傷兵營裡待著的醫者,這次跑到了城牆上。